老年患者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
2014-01-26眭文洁陈小康陆秀珍徐耀增王骏骅
眭文洁 陈小康 陆秀珍 刘 璐 徐耀增 王骏骅 徐 勇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6)
骨质疏松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其严重后果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如不针对骨质疏松进行有效治疗,全身各处骨骼的再骨折危险性增加20%~ 30%〔1〕。本文旨在了解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发病特点,为再骨折的干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曾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老年患者107例,其中男12例(11.2%);女95例(88.8%)。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②骨折原因为轻微创伤因素或日常活动;③影像资料确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④有过1次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病史。排除标准:①年龄<60岁;②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③骨质疏松性初次骨折患者;④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和肿瘤等。
1.2研究方法 将所有患者以10岁为一年龄组分组进行统计,并按性别、骨折原因、骨折部位、骨折时间、药物治疗、运动等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再骨折原因 在107例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中,跌倒53例(49.5%);无诱因33例,改变体位16例,坐车颠簸2例,其他3例。
2.2两次骨折间隔时间 所有患者1年内再骨折13例(12.2%);1~5年再骨折67例(62.6%);5年及以上再骨折27例(25.2%)。
2.3不同年龄段再骨折例数与性别比 60岁以上各年龄段女性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明显高于男性。其中60~70岁男1例,女31例,70~80岁男6例,女31例,80~90岁男5例,女27例,90~岁男0例,女6例。
2.4不同解剖部位再骨折发生率 脊柱骨折84例(78.5%),其中腰椎70例(65.4%,男7例,女63例);胸椎8例(7.5%),均为女性;胸腰椎6例(5.6%),均为女性;髋部骨折19例(17.8%),男4例,女15例;其他部位骨折4例(3.7%),男1例,女3例。
2.5不同年龄段再骨折患者药物治疗情况 60~70岁按医嘱药物治疗5例(15.6%),偶尔用药15例(46.9%),自主停药12例(37.5%);70~80岁按医嘱药物治疗4例(10.8%),偶尔用药18例(48.7%),自主停药15例(40.5%);80~90岁按医嘱药物治疗2例(6.3%),偶尔用药10例(31.2%),自主停药20例(62.5%);90~岁按医嘱药物治疗0例,偶尔用药2例(33.3%),自主停药4例(66.7%)。
2.6不同年龄段再骨折患者运动情况 每周运动3次以上为经常运动,3次以下为少运动,每次运动不少于30 min,运动方式为散步、慢跑、太极拳、广场舞等。60~70岁经常运动7例(21.9%),少运动10例(31.3%);不运动15例(46.8%);70~80岁经常运动4例(10.8%),少运动13例(35.1%),不运动20例(54.1%);80~90岁经常运动2例(6.3%),少运动8例(25.0%),不运动2例(68.7%);90~岁经常运动、少运动均为0例,不运动6例(100%)。
3 讨 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所占比重逐渐增高。研究中纳入的107例老年患者中,因平地跌倒致骨折达49.5%;无诱因骨折达30.8%,其余也是改变体位、坐车颠簸而致骨折,暴力相对较轻,这种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的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体现。跌倒是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原因,绝经后骨折妇女跌倒是导致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2〕。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其预防和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避免发生骨折或再次骨折。有报道,已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强预测因素,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相对危险性增加5倍,髋部骨折相对危险性增加2.8倍,外周骨折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9倍〔3〕。本研究表明脊柱再发骨折危险性高于髋部骨折,与报道一致,说明了老年人骨质疏松后果的严重性。因此,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必须完善多途径预防跌倒的手段,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调查〔4〕显示,6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本次研究分析表明,60岁以上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各年龄段与各部位骨折发生的数量女性均高于男性。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明显有关。药物与运动在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5,6〕,药物可维持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和骨损伤,运动能促进钙吸收。本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07例患者中遵医嘱药物治疗共11例,经常运动13例,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对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认知不足有关。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构建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对初次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尤为迫切。
综上所述,合理用药和适宜运动有益于防治骨质疏松,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更关注骨质疏松骨折病人出院后康复护理,实现病人由被动接受向主动管理疾病、积极地参与疾病临床决策,最终实现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目标。
4 参考文献
1林 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4):237.
2杜文艺. 绝经后妇女骨折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33):562.
3Klotzbuecher CM,Ross PD,Landsman PB,etal.Patients with prior fractures have an increased risk of future fractures:a summary of the literature and statistical synthesis.J Bone Miner Res,2000;15(4):721-39.
4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
5穆树林,张 柳,梁春雨. 他汀类药物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8):585.
6贾晓静,贾少杰. 脑卒中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0(32):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