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2014-01-26胡彩贞
胡彩贞
(大连大学附属医院中山医院循环二科,辽宁 大连 116600)
48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胡彩贞
(大连大学附属医院中山医院循环二科,辽宁 大连 116600)
目的 结合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治疗研究,探讨其成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心源性脑栓塞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院48例心源性脑栓塞病例中,心房颤动病因为26例,占总数的54.2 %;心瓣膜病的病因为13例,占总数的27.1 %;其余病因包括心肌梗死5例,占总数的10.4 %;先天性心脏病2例,占总数的4.2 %;心脏外科手术及心脏黏液瘤各1例,分别占总数的2 %。结论 引发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较为复杂,其中心房颤动及心瓣膜病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临床上应注意对原发病的治疗,合理使用药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心源性脑栓塞;临床分析;病因
当血流将心脏内形成的附壁血栓带入脑动脉后,造成血管阻塞,便形成心源性脑梗死。此类梗死出现后,引起侧支循环无法代偿,导致被梗死部分的脑组织缺血,甚至坏死,属于心脏病范畴的严重并发症,并在栓塞性的梗死疾病中所占的比例较大[1]。然而当栓塞进入脑动脉后,期临床症状会因栓塞阻隔血管支配的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无法通过此时的临床症状来判断病因,为及时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根据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8例确诊为心源性脑栓塞的病例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几类较容易导致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心源性脑栓塞病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分布为37~73岁,平均年龄58.6岁。
1.2 判断标准
①发病突然,骤发性神经功能缺损,并迅速达到症状高峰;②通过CT或MRI查实有脑栓塞存在,并通过X线、心脏查体或超声检查存在心源性栓塞;③其他脏器存在栓塞迹象。
1.3 临床症状
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发病为12例,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发病14例;头痛3例,嗜睡8例,在病中或者病前有眩晕现象者4例,昏迷6例,单侧出现肢体瘫17例,脑疝3例,运动性及感觉性失语各5例,抽搐3例。
1.4 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降颅内压治疗,并进行脱水,对有必要的患者实施颅骨瓣切除减压术。对出现房颤的患者实施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患者发病后几小时内使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血管扩张剂烟酸占替诺或者丹参600~900 mg。
2 结 果
心房颤动为病因26例,占总数的54.2 %;心瓣膜病为病因为13例,占总数的27.1 %,其中二尖瓣脱垂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瓣膜置换4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其余病因包括心肌梗死5例,占总数的10.4 %;先天性心脏病2例,占总数的4.2 %;心脏外科手术及心脏黏液瘤各1例,分别占总数的2 %。
3 讨 论
由于脑组织的缺氧耐受能力非常差,一旦出现缺血现象,在短短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出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根据研究表明,心源性栓塞约有75 %栓阻位置为脑部,是心脏病的一种重要的并发症,在卒中致病原因中占据了较大比例。但引发栓塞的病因各不相同,本次分析后发现,主要致病原因包括下列几类。
3.1 心房颤动
此病因导致心源性脑栓塞最为常见。有数据表明,患有心房颤动的人群引发脑栓塞的比例要比正常人群高近17倍,其中,有16 %的心房颤动病例出现左心房血栓,而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中,约有32 %的患者将出现脑栓塞,随着病程加长,也更容易出现脑梗死[2]。
此外,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引发脑栓塞的比例高于常人5倍左右,发生频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不断增加,若遇有高血压或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其危险性也将增加。
3.2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出现血栓的位置多在左心室,通过超声心电图可以发现,在发生良性的心肌梗死后2~12 d里,约有30 %~35 %的患者左心室出现血栓,左心室出现血栓的患者,在发病后的3个月内,尤其是发病后10 d里,有10 %~15 %的患者出现脑梗死。而出现左心室血栓的原因,多为部分心室壁不活动、心脏内膜表面受损或者活动出现障碍,导致左心室的血流出现持续性的不正常。随着患者年龄的逐渐增加,血栓也逐渐突出,或者形成带蒂血栓,均加重了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性。
3.3 心瓣膜病
①二尖瓣脱垂:根据超声心电图及尸验报告,均能发现二尖瓣垂脱的小叶上出现血栓,导致了视网膜及脑组织的缺血性病变,患有二尖瓣脱垂的患者导致心源性脑栓塞的比例约为4 %左右,其临床无特征性表现,但容易引发较严重的并发症。②风湿性心脏病: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出现脑栓塞的比例约为20 %,通常是因为二尖瓣出现狭窄,或者狭窄与反流并存的情况。③瓣膜置换:通常情况下,实施瓣膜置换术的瓣膜包括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当置入机械瓣膜后,抗凝剂需要终生服用,容易导致栓塞的形成。
3.4 其他因素
①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青紫性的先天性心脏病,由于患者血黏稠度较高,易在静脉中形成血栓;②心外科手术,此类栓塞多为手术造成的空气、主动脉壁上出现的粥样硬化,或者血小板、血细胞、纤维蛋白等物质,甚至氯化聚乙烯或硅类物质;③心脏黏液瘤,此类肿瘤为良性肿瘤,其形成的栓塞属于黏液组织,或者是肿瘤表面所附着的血栓类物质。
综上所述,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不仅仅是针对脑栓塞的单纯治疗,还应注重患者原发性心脏病方面的防治工作。综合本次4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来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要点应包括开通阻塞的动脉,将梗死的范围缩小,使缺血的脑组织恢复供氧及供血功能,促使神经功能得以康复。因此药物的选用应围绕抗凝、抗血栓、防心源性卒中三个方面进行。根据之前的论述可知,心源性卒中的重要因素是心房颤动,因此应对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实施抗栓治疗,可采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进行预防卒中的治疗[3]。
综上所述,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治疗时应注意区分病因,合理用药,使患者的急性发作期能够平安度过,并积极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防止复发,降低卒中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1] 葛丽华.急性心肌梗死并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143-145.
[2] 刘润霞.无症状脑梗死95例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3,17(4):259.
[3] 曲东峰,陈兴洲,李宏建,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处理指南——美国卒中学会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1(5):338.
R743.33
:B
:1671-8194(2014)02-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