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椎暴裂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2014-01-26方文广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期
关键词:爆裂性椎管腰椎

方文广 林 扬

(惠阳区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惠州 516211)

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椎暴裂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方文广 林 扬

(惠阳区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惠州 516211)

目的 探究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根据伤后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在伤后72 h以后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72 h内行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神经损伤恢复程度及影像学的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影像学的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早期手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时机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产生除与外界暴力的方向、能量及加速度有关外,还与脊柱特殊的解剖结构有关。胸腰椎是胸椎和腰椎的移行区,此区位于活动度较少的胸椎和活动度较大的腰椎之间,易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损伤[1]。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对胸腰椎损伤发生的部位及突入椎管内骨块的来源有了进一步直观的认识。认为椎体在受到纵向载荷的作用下产生椎体后上缘骨折,后纵韧带断裂,骨折块在椎管内向前翻转或向头尾端移位。同时,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时机临床上也存在一定争议,现我院就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72例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根据伤后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28例,女8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35.7±3.3)岁;观察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35.4±4.5)岁。致伤因素:交通意外伤50例,压砸伤10例,高处坠落伤12例。骨折节段为T11~L2,骨折部位:L1椎体31例,T11椎体9例,L2椎体12例,T12椎体20例。此外,根据Denis分型均为爆裂性骨折。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观察指标

1.2.1 脊髓神经损伤程度评定

在患者伤后24 h~l周内,待其病情稳定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检查,按照ASIA2000标准对脊髓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神经损伤分级及评分。ASIA运动评分是根据下肢关键肌的肌力进行评分,总分在0~50分之间。

1.2.2 影像学指标

在入院24 h以内对患者进行CT检查及胸腰段正侧位X线片,拍摄术后X线及CT片,数据测量包括:①脊柱后凸畸形角,即Cobb角;②侧位X线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百分比;③CT检查伤椎椎管占位比例。

1.3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并将腹部悬空,以伤椎为中心行后中切口,显露椎间小关节及伤椎上下一个椎板。根据Weinstein定位法[2]于伤椎上下椎体及椎弓根分别置入长度适宜的椎弓根螺钉,接着根据CT片所示侵入椎管的骨块位置,确定减压椎管的侧别。用神经剥离子探查椎管前壁,判断前方骨块复位情况。再根据伤椎压缩程度进行撑开,撑开时两侧交替进行,最后装上横连并固定。手术在C形臂X线机监护下进行。冲洗伤口,以同种异体骨条固定节段横突与小关节部。术后患者卧床6周,戴腰围下地。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本组72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1例医原性神经损伤及感染。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1~2年,平均14.7个月。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病例,骨折复位情况良好,无1例脊柱不稳。

2.2 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前伤椎高度为(52.79±8.02) %,椎管占位(52.61±10.19) %,Cobb角为(35.21±9.42)°;术后伤椎高度为(10.33±3.35) %,椎管占位(15.71±11.90) %,Cobb角为(5.32±1.39)°。对照组术前伤椎高度为(50.89±9.62) %,椎管占位(50.21±16.14) %,Cobb角为(34.21 ±7.82)°;术后伤椎高度为(13.01±6.36) %,椎管占位(23.40± 12.91)%,Cobb角为(5.62±2.10)°。术前两组影像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影像学的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前感觉评分为(83.11±12.30),运动评分为(12.88± 11.72);术后感觉评分为(93.47±10.10),运动评分为(39.01±9.12)。对照组术前感觉评分为(83.23±11.32),运动评分为(14.75±13.20);术后感觉评分为(94.10±10.52),运动评分为(30.24±13.03)。两组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爆裂性骨折的主要手术指征是不完全性神经损伤。因此,及早对受压的马尾、脊髓和脊神经根进行减压均可改善神经功能[3]。因压迫引起的神经组织机械变形和脊髓血供的损害大多属于可逆性神经损害;当然,若超过神经组织的忍受限度,则亦可为不可逆性。伤后的低血压和来自爆裂骨折的局部压迫将增加对神经根的不良影响。本次我院采用CT检查及X线片,其中CT检查有助于对椎管内组织受累程度的判定,能够反映在损伤瞬间神经遭受损伤的程度。

既往对爆裂骨折的减压手术是椎板切除术。之所以采取这种不适当的方法,是由于当时对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和病理解剖学认识有限而造成的。尽管椎板切除术能够起到有限的减压作用,但却破坏了可能是唯一残留而未受损害的脊柱后柱,且将会引起或加重畸形和神经受累程度的进一步发展。已有文献报道了对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椎板切除的灾难性后果,包括畸形、神经受累和疼痛的进一步加重。

本次研究我院采用早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取得良好的效果。结果显示,早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能明显改善伤椎高度、脊柱后凸畸形及椎管占位情况,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此外,近年来,用椎弓根螺钉和(或)钢板的内固定系统已在国内外发展起来[4]。这些技术可以达到解剖复位,并可消除过度的伸展和屈曲载荷,有助于维持固定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行早期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1] 李涛,刘浩,石锐,等.保留伤椎前路减压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早期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3(10):1196-l199.

[2] 周栋,农鲁明,徐南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椎三柱不稳定型骨折[J].江苏医药,2009,35(12):1446.

[3] 王伟,尹宗生,张辉,等.椎管减压在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中的疗效评价[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84-86.

[4] 黄象望,殷浩,肖晟,等.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3): 233-234.

R683

:B

:1671-8194(2014)02-0063-02

猜你喜欢

爆裂性椎管腰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眼眶爆裂性骨折X线平片、CT检查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脊柱爆裂性骨折的X线诊断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围手术期护理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