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稳定性及其血清学影响因素
2014-01-26钟孟飞
钟孟飞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东营 257000)
急性脑梗死(ACI)是中老年人神经系统中常见病,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有报道显示,ACI的死亡率占所有脑卒中70%左右,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1〕。ACI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导致斑块破裂,从而引发ACI〔2〕。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斑块稳定性预测ACI发生,降低ACI致死率。有研究显示,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脱氨酸(Hcy)、脂联素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有关〔3,4〕。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参与了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包括粥样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可能与粥样斑块稳定性有关〔5〕。本文我院收治的ACI病患进行了相关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ACI且颈动脉有斑块的病患114例。男71例,女43例。年龄60~86岁,平均(71.5±6.7)岁。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6〕,并在发病5 d内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腔隙性梗死、肝肾功能障碍、严重心力衰竭、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等患者。根据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形成状况,得到分组稳定斑块组62例和不稳定斑块组52例。其中稳定斑块组男39例,女23例,年龄63~86〔平均(69.4±5.6)〕岁。不稳定斑块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60~84〔平均(72.5±4.7)〕岁。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调查统计所有病患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以及梗死灶直径,稳定斑块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病患分别占59.68%(37/62)、24.19%(15/62)。不稳定斑块组为75.00%(39/52)、40.38%(21/52)。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斑块不同程度的稳定性分类 利用美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型号HP-5000,探头频率:7-12MH2)经专业人员对所以ACI病患进行检查斑块形成程度。主要检测颈动脉的内膜和中膜厚度(IMT)。当IMT≥1.2 mm时,导致颈动脉突起,从而形成斑块〔7〕。以超声回音特点将高回音、强回音记为稳定斑块。低回音及混合回音记为不稳定斑块。
1.3Hcy水平、脂联素含量和MMP-9水平测定 两组病患在早晨空腹取静脉血于抗凝管中保存,并在1 h内离心得到血清作为标本。Hcy水平采用循环酶测定方法,试剂盒来自北京九强生物技术公司,批号130118。脂联素含量和MMP-9水平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试剂盒由上海森雄生物公司提供,批号130127。分别参照检验操作说明,测定Hcy水平、脂联素含量及MMP-9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主要影响因素比较 稳定斑块组病患Hcy水平和MMP-9水平分别为(15.34±3.55)μmol/L、(274.39±117.34)ng/ml,均明显低于不稳定斑块组(23.56±4.52)μmol/L、(534.59±147.33)ng/ml。而稳定斑块组病患脂联素含量〔(14.38±1.79)mg/L〕明显高于不稳定斑块组〔(7.34±0.68)mg/L〕(均P<0.05)。
2.2斑块稳定性与血清Hcy、脂联素、MMP-9水平的相关性 依据Spearman法分析,斑块稳定性与Hcy、MMP-9水平呈负相关,与脂联素水平呈正相关(r=-0.835,-0.745,0.731,均P<0.05)。
3 讨 论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不断攀升,危害程度加深。其中ACI的危害最为突出。由于ACI在发病早期表现不明显,以致许多病患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因此研究ACI发病和预后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所有脑血管类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8〕。因颈动脉粥样硬化会使颈动脉变窄,减少脑部供血量,从而引起脑部缺血。另外,颈动脉斑块破裂构成缺血性类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所以斑块是否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ACI的发病。通过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进行干预,对ACI发病率具有改善作用。研究发现〔9〕,ACI病患体内血清中部分物质含量较健康者有明显区别。颈动脉斑块不同稳定性病患在Hcy水平、脂联素含量及MMP-9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本研究结果发现,稳定斑块组Hcy水平明显低于不稳定斑块组,这可能与Hcy加大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10〕。Hcy是人体内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11〕。Hcy可以与脂蛋白结合,并被巨噬细胞吸附引,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报道称,Hcy每升高5 μmol/L脑卒中风险升高59%;Hcy每降低5 μmol/L脑卒中风险降低24%〔12〕。本研究结果表明,Hcy水平可能与A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Hcy水平越高,斑块不稳定性增加。
此外本研究结果提示,脂联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负性调节因子,能改善动脉硬化。因为脂联素是一种蛋白质类胰岛素,可以通过胰岛素超敏化进而增加骨骼肌细胞的脂肪酸氧化和糖吸收,起到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13〕。而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ACI患者动脉斑块稳定性同样与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关,患者血清治疗素水平越高,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越高。本研究与Ramos-Fernandez等〔14〕的报道相符,表示MMP-9水平越低,斑块稳定性越强。MMP-9本质是一种蛋白酶,能分解处于细胞外基质〔15〕。所以ACI病患颈动脉粥样硬化处纤维帽细胞外基质被MMP-9分解,从而纤维帽较平常薄,因此,斑块越容易破裂,ACI发生概率就越大。
通过结果分析可知Hcy水平、脂联素含量以及MMP-9水平高低会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当Hcy、MMP-9处于低水平和脂联素含量高时,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较好,相反较差。这对ACI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通过对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血清Hcy、脂联素和MMP-9水平的检测,发现粥样斑块不稳定因素并给予早期干预,对ACI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作用。而ACI的复发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相关〔14〕。所以临床中可以通过检测Hcy、脂联素和MMP-9水平推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防治ACI。
4 参考文献
1华 烨,梁汝庆,丁新生,等.同型半胱氨酸与不同类型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5):2850-3.
2王苏平,王梓晗,彭道勇,等.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MMP-2和-9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6):2273-4.
3鞠树红,刘爱宁,朱 玲,等.叶酸和维生素B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3;32(5):398-400.
4周家瑾,周桂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J〕.江苏医药,2012;38(23):2890-1.
5王大力,朱卫香,张立新,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相关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1(8):627.
6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80.
7吕凤梅.急性脑卒中脑心综合征87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9;31(6):841-2.
8阳 琰,高 琳,邓华聪,等.脂联素对糖尿病大鼠肝脏中PPARα、SREBP-1C、载脂蛋白A5表达及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8):696-9.
9Kato A,Takita T,Maruyama Y,etal.Impact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on long-term mortality 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J〕.Kidney Int,2003;64(4):1472-9.
10林 涛.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741-2.
11朱卫香,刘彦敏,韩亚军,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MP-9、Hs-CRP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4):341-3.
12张 毅,蔡 琰,苗 玲.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缺血性脑损伤和脑梗死后出血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5):397-8.
13汪琳姣,于 健.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J〕.广东医学,2013;34(17):2731-3.
14Ramos-Fernandez M,Bellolio MF,Stead LG.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s a marker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1;20(1):47-54.
15Cojocarui IM,Cojocaru M,Sapira V,etal.Changes in plasma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Rom J Intern Med,2012;50(2):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