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腹部超声检查的操作技巧探讨

2014-01-25许春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
关键词:中下段扫查肾盂

许春敏

(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65)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腹部超声检查的操作技巧探讨

许春敏

(上海市普陀区宜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65)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检查操作技巧和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区收治的49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腹部超声检查,主要措施为吸气、收腹、重压或交替探测等。结果 研究中涉及的496例患者中,318例为中段输尿管结石患者,占所有患者的64.0%,176例患者为下段输尿管结石,占36.0%。结论 腹部超声检查是临床用于检查和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有效方式,该种方式具有方便、实用的特点,只要操作者能够掌握操作的技巧,使用腹部探头能够达到与使用腔内探头同样的检查效果。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腹部超声检查;操作技巧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病症,通常是从肾结石移动至输尿管而发展形成的,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病率。做好临床检查和诊断对于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中关于使用腔内超声诊断该病症的报道较多,但是具有一定能够的局限性。近年来,我区采用腹部超声检查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操作简便、实用、限制条件少等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扩大。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区收治的49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检查操作技巧和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区收治的49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16例,女性患者180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5.13±2.04)岁;其中有肾盂积水患者474例,无肾盂积水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经彩超诊断后,根据结石的将具体情况服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1]。

1.2 方法

仪器:使用尖端影像增强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的频率为2.5~5 MHz。

方法:根据实用超声诊断学中的相关标准[2]将肾盂积水程度进行分级,并根据超声解剖标准划分输尿管结石的部位。上段:从肾盂输尿管连接位置至跨越髂动脉部位;中段:从髂动脉至膀胱壁;下段:自膀胱壁至输尿管出口。进行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扫描时,取患者仰卧位,以膀胱作透声窗,先对输尿管的口部进行扫查,并注意出口部位是否有喷尿彩色信号,并根据积水程度初步判断其梗阻部位,找到髂动脉后在其前方寻找积水的输尿管横断面,找出后将探头的扫查线旋转60°角,找出输尿管长轴,在此阶段的扫查中,不易分辨输尿管和髂血管,可经彩色血流图鉴别,而输尿管不显示彩色血流,可以与血管分别出来。主要的操作手法为:①嘱咐患者吸气、收腹;②探头重压,将肠管推开,减轻肠气的干扰;③交替扫查:从左侧扫查右侧输尿管梗阻,右侧输尿管梗阻状况从左侧扫查;④当对于轻度扩张输尿管患者远端扩张的追踪较为困难时,应充盈膀胱后再检查,增加输尿管腔压力,增加输尿管的扩张程度,进而提高其结石的显示率;⑤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对患者的输尿管腔压力及肾盂的影响不大,肾盂积水程度不严重,其检出率和诊断率会受较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临床表现典型,且未能使用超声探查的患者不能够轻易排除其并发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应经适当处理后再做复查[3]。

2 结 果

本组研究中488例患者为单侧输尿管结石,占所有患者的98.0%,8例患者为双侧输尿管结石,占2.0%;其中中段输尿管结石患者318例(64.0%),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176例(36.0%);轻度、中度、重度积水患者分别为460例、8例、6例,22例患者无积水症状。结石直径>10 mm者共46例,5 mm<直径<10 mm者130例,<5 mm者320例,结石直径在4 mm以上的患者共350例(71.0%),患者均根据结石的情况给予内服药物治疗。

3 讨 论

做好输尿管结石的检查和诊断,熟悉其解剖特点十分重要。输尿管为肌性肠管状结构,长度在25~30 cm,存在3个生理性狭窄,当前,一般认为输尿管具有以下5个生理性狭窄部位:①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位;②输尿管与女性阔韧带或男性输精管底部交叉部位;③输尿管与髂总动脉交叉处;④输尿管膀胱壁段;⑤输尿管与膀胱外侧交接处。上述狭窄部位的平均管径约为2~3 mm,输尿管结石也最容易在这5个狭窄部位发生停留或嵌顿。据统计分析,大约有70%的输尿管结石位于中下段部位[4],这与5个生理性狭窄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接近膀胱的输尿管具有较明显的解剖特点,其在排尿的生理上与许多病症的发生之间也具有一行的联系,被称为输尿管终段。输尿管终段由膀胱壁内输尿管和近膀胱输尿管组成,其中,膀胱壁内输尿管的长度约为15 mm,还可分为黏膜下端和成壁内段,近膀胱输尿管主要指的是进入膀胱前30~40 mm长的输尿管。

文献报道,输尿管结石原发于输尿管的病例很少,大部分均是由肾结石下移至输尿管所致,移动中,输尿管平滑肌发生痉挛,引起输尿管梗阻,进而导致梗阻段上部的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4]。若存在管腔内外肿瘤、输尿管狭窄、腔静脉受输尿管或周围肿块压迫等也会导致肾盂积水,故在进行临床超声扫查时应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只有看到典型的结石图像时才能够最终确诊。本组研究中2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无肾盂积水现象,6例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有轻度输尿管扩张,可能与结石损伤输尿管黏膜而引起的水肿有关。

文献中已经有较多关于腹部超声探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报道,主要方式是有利尿法、清洁灌肠、口服蓖麻油等,近年来,关于腔内超声诊断的报道逐渐增加,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对充盈膀胱无依赖,对憋尿困难的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和少尿患者同样能够快速诊断;②特异性、敏感性高;③探头频率高,具有良好的分辨力,可有效减少误诊的发生。但是,该种检查和诊断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对于肛裂、肛门狭窄、痔疮和肛周脓肿的患者不适宜采用直肠法进行检查,不适宜采用阴道法为未婚女性或经期女性检查,且腔内超声检查法不易显示输尿管第二狭窄部位的病灶,腹壁法不易对老年憋尿困难患者和疼痛难忍充盈膀胱困难的患者进行检查。

[1] 潘尹,杨琰,吕夕明,等.腔内超声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价值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18(7):109-110.

[2] 沈锡琳,龙春艳,曹小娟,等.腔内超声诊断盆段输尿管结石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13(4):198-199.

[3] 冷国雄,章久武,王宝鑫,等.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原因37例分析[J].安徽医药,2012,15(14):106-107.

[4] 求钦军,俞子东,俞远成,等.高低频超声结合诊断输尿管疾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12,20(17):120-121.

R445.1;R693+.4

B

1671-8194(2014)18-0163-02

猜你喜欢

中下段扫查肾盂
胫后动脉穿支带蒂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小腿中下段严重开放性损伤
钢板超声波自动扫查方式对探伤覆盖率的影响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体会
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体会
彩超对预测胎儿肾盂分离转归的临床价值
胎儿肾盂扩张相关疾病的三维超声诊断研究
TOFD检测中初始扫查面盲区高度确定方法分析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进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