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联合环胞苷、阿昔洛韦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2014-01-25张晓博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0期
关键词:阿昔洛角膜炎滴眼液

张晓博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辽宁 大连 116001)

干扰素联合环胞苷、阿昔洛韦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张晓博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辽宁 大连 116001)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环胞苷、阿昔洛韦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HSK86眼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2~3滴/次,每2 h一次。同时联合重组人干扰素2b滴眼液,每日6次,每次1~2滴,滴后闭眼1~2 min。睡前涂0.05%环胞苷眼膏。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2~3滴/次,每2 h一次。为防止细菌感染两组患者均同时用0.1%利福平滴眼液,每日4次,每次2滴。结果观察组治愈率达88.37%,且均有效,无复发,对深层型效果更明显。对照组治愈率65.12%,无效5眼,复发7眼,对深层型效果不明显。结论干扰素、环胞苷、阿昔洛韦三药联用治疗复发HSK,增强了抗病毒作用,有效防止病毒产生耐药性,临床效果明显,且均无再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干扰素;环胞苷;阿昔洛韦;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角膜感染称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又称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1]。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不恰当使用、免疫缺陷人群(如接受器官移植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扩大,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致盲率第一的眼病[2],其特点是多类型、易复发,发病机制与免疫状态有关,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局部使用抗病毒药物,易造成病毒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选择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眼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3]。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给予干扰素联合环胞苷、阿昔洛韦治疗HSK,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HSK患者86例(86眼),均为单眼发病。86例患者中,男50例,女36例,年龄16~69岁,平均(43.6 ±6.7)岁。其中,树枝状角膜炎12例,地图状角膜炎30例,盘状角膜炎40例,基质坏死型4例,均为复发病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复发情况、身体状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Ρ>0.05)。

1.2 诊断标准与分型[4]

①有感冒、发热等特定的发病诱因,反复发作;②结膜充血、有畏光、流泪症状;③角膜呈树枝状、地图状或盘状改变;④荧光素角膜染色(+)。根据角膜病变形态分为浅层型和深层型,前者病变呈树枝状、地图状,后者病变呈盘状和基质坏死型。复发症状:畏光、流泪、眼部异物感、角膜呈点状、树枝状或地图状、基质水肿、浑浊、荧光素染色阳性等,同时排除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及其他染色性角膜炎。

1.3 方法

观察组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2~3滴/次,每2 h一次。同时联合重组人干扰素2b滴眼液,每日6次,每次1~2滴,滴后闭眼1~2 min。睡前涂0.05%环胞苷眼膏。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2~3滴/次,每2 h一次。为防止细菌感染两组患者均同时用0.1%利福平滴眼液,每日4次,每次2滴。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治疗5周为1个疗程。将2组患者的治愈率及半年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

1.4 疗效评定标准[5]

治愈:症状等均消失,炎性反应消失,视力恢复;有效:症状得到很大改善,炎性反应得到控制,视力有较大改善;无效:症状无减轻及视力无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Ρ<0.05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治愈28眼(65.12%),其中树枝状5眼,地图状10眼,盘状13眼。有效8眼(18.60%),其中,树枝状1眼,地图5眼,盘状2眼;无效7眼(16.28%),其中,基质坏死型2眼全部无效,盘状角膜炎5例无效。半年后复发7眼(16.28%)。观察组:治愈38眼(88.37%),有效5眼(11.63%),全部为盘状。无复发。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的治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Ρ<0.05),且无复发,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单纯疱疹病毒I型引起的眼科常见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致盲率占角膜感染的首位,具有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常见的为复发感染者,主要见于成人,多半无全身症状,而以眼部症状为主。病毒直接感染上皮时在角膜表面出现多个小泡,呈点状或线状排列,泡破后形成线凹,并相连融合成树枝状角膜炎,病变区角膜知觉减退或消失,病变周围知觉正常或相对敏感。如果病情进展,病变向角膜面扩延和向角膜基质发展,形成地图状角膜炎,此时角膜刺激症状加重,睫状充血明显,患处角膜水肿增厚,出现后弹力膜皱褶,常伴有虹膜睫状体炎。病变继续向角膜深层发展,波及角膜基质深层和内皮层,在角膜中央形成境界清楚,圆形,毛玻璃状浑浊,称为盘状角膜炎,也有部分患者得病后即表现为盘状角膜炎,其角膜刺激症状较轻,角膜病变处知觉消失,视力明显减退,角膜表面有的呈粗糙水肿,有的呈光滑完整,常伴有后弹力膜皱褶和内皮水肿,并发虹膜睫状体炎。病程可长达数月,轻者愈后留有斑翳,重者可发生角膜基质坏死。该病临床治疗较棘手,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6]。单独用一种抗病毒药易产生耐药性且复发率高。目前国内有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报道[2-4,6],但未见干扰素联合环胞苷、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HSK的报道。因此,本文报道我院干扰素联合环胞苷、阿昔洛韦治疗HSK临床效果,并与单独使用阿昔洛韦一种抗病毒药物的临床效果相比较,以期寻找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有效的药物和方法。重组α-2b干扰素由人体白细胞干扰素α-2b基因与经遗传工程处理过的胞质遗传体的大肠杆菌杂交、繁殖而得,为广谱抗病毒物质,通过诱生抗病毒蛋白来抑制病毒复制,达到抗病毒作用,对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用,但对DNA病毒的敏感性稍差。还可活化细胞因子,增强T细胞、NK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力。早在2006年就有报道[7]以健康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对象,利用HSV-1接种兔角膜建立HSK实验动物模型,通过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上皮及基质病变程度,制作角膜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形态,并利用RT-ΡCR技术检测实验动物外周血IL-2和IFN-γ的表达水平,研究干扰素联合无环鸟苷、维生素C治疗HSK的疗效,文中指出,HSK易复发,病毒的潜伏和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是复发的关键,干扰素不但可以阻止衣壳蛋白的合成,进一步抑制了HSV的复制,从而发挥直接抗病毒作用,而且干扰素还有免疫调节作用,通过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加强吞噬细胞活性,达到有效抗病毒作用。环胞苷(安西他滨)系阿糖胞苷的环状衍生物,在体内转变成阿糖胞苷而起作用,具有毒性小、副作用较少的的优点,对DNA病毒的抑制作用强,与对DNA病毒的敏感性差的干扰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阿昔洛韦为高效抗病毒药物,具有光谱及起效快的特点。本品易于进入病毒感染的细胞,能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从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阻碍其生长繁殖,而对正常细胞无作用。近年来也有大量文献报道[2-6]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治疗HSK已取得满意效果。本组观察组治愈率达88.37%,且均有效,无复发,对深层型效果更明显。对照组治愈率65.12%,无效5眼,复发7眼,对深层型效果不明显。本观察充分说明,干扰素、环胞苷、阿昔洛韦三药联用治疗复发HSK,增强了抗病毒作用,有效防止病毒产生耐药性,临床效果明显,且均无再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1] 商蕴波.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5):23-24.

[2] 路烨.阿昔洛韦滴眼液联合干扰素滴眼液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4):488-489.

[3] 郭华,梁笑琼,周斌.干扰素及阿昔洛韦滴眼剂联合应用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75.

[4] 周琦,陈琨琨,方丽,等.干扰素联合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0):1009.

[5] 刘喆.环胞苷联合无环鸟苷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6):121-122.

[6] 雷文跃,王作先,胡芳.干扰素α-2b联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33例[J].中国药业,2011,20(17):65-66.

[7] 刘国华.干扰素联合无环鸟苷、维生素C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山东省医学科学院,2006.

R772.21

B

1671-8194(2014)10-0111-02

猜你喜欢

阿昔洛角膜炎滴眼液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关于角膜炎的一些知识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昔洛韦致26例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析
牛传染性角膜炎治疗措施
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及滴眼液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