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充填面部凹陷的临床应用

2014-01-25王金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0期
关键词:钝性供区注射器

王金州

(湖北省鄂州市泽林卫生院,湖北 鄂州 436000)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充填面部凹陷的临床应用

王金州

(湖北省鄂州市泽林卫生院,湖北 鄂州 436000)

目的总结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面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经验。方法采用湿性吸脂技术,用注射器在适当负压下吸取供区脂肪颗粒,采取脂肪量为准备移植量的1.5倍,经静置沉淀去除水及液化的脂肪后,作为软组织充填物用1 mL注射器7#注射钝针头或钝性脂肪填充针经耳垂下、发际内、口角或口腔内注射孔将脂肪颗粒注射到额颞部、面颊部和鼻唇沟等部位,以达到矫正凹陷畸形或美容的目的。结果临床治疗88例,手术效果满意,无明显手术后并发症。结论本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效果肯定,无严重手术后并发症,目前可作为用于面部充填的首选方法。

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充填

脂肪移植始于1893年,20世纪中期曾较为流行。而近年来随着吸脂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自体脂肪颗粒活性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使自体脂肪移植术受到了临床医师的青睐。现国内外已盛行脂肪颗粒移植矫治体表不同部位凹陷畸形及皱纹[1]。笔者从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共对88例患者行自体脂肪颗粒填充面部凹陷,均达到满意效果,无严重并发症。现将本手术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88例,女性78例,男性10例,年龄19~35岁,其中面颊部21例,鼻唇沟24例,颞部18例,唇部8例,下颏17例,术后出现面颊皮下血清肿1例,抽出后很快恢复,8例鼻唇沟填充后2~4 d出现皮下硬块,按摩后在术后6~10 d消退,所有填充后无感染液化,肉芽肿,纤维囊性化,局部凹凸不平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

1.2 手术方法

术前完善相关检查,避开生理期,与患者沟通到位后于坐位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标记出面部要求充填的部位,并标记出供区拟脂肪抽吸的部位及范围,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全身麻醉患者术前交代禁饮禁食6~8 h,采用静脉复合加局部肿胀麻醉。

1.2.1 自体脂肪的采取:本组采用的方法是纯手工操作。①肿胀麻药的配制:0.9%生理盐水500 mL+2%盐酸利多卡因400 mg+1‰盐酸肾上腺素0.5 mg,根据需要(因面部需要的脂肪量小)配制500~1000 mL。②脂肪供区:可选下腹部、双髂腰部、臀下或大腿内侧脂肪,笔者认为首选臀下脂肪及大腿内侧脂肪,因此处脂肪颗粒细腻(便于抽吸和注射),脂肪的脂蛋白脂酶活性高于其他部位,且移植后成活率高。③麻醉肿胀液注射针头采用直径为1.0 mm钝性多孔麻醉注射针管,吸管采用直径为1.5 mm的钝性两孔吸管。接20 mL注射器负压人工抽吸。抽吸时均匀用力,禁止同一隧道反复抽吸。根据受区的需要量或供区塑形的实际需要,抽吸一定的脂肪量。④脂肪的处理:吸出的脂肪不要以任何形式暴露在空气中,直接将针头向下静置3~5 min后排除底部的液体成分。保留约1 mL的肿胀液再吸入生理盐水静置后再排除,反复3~5次后即可备用于注射填充(肉眼观直至脂肪色泽为金黄色为佳),注射时采用1 mL注射器直接在20 mL注射器内吸取脂肪颗粒,用7#钝性针头或钝性脂肪填充针填充。⑤抽吸供区脂肪时应考虑双侧供区的对称性及抽吸部位的平整性。

1.2.2 ①自体脂肪填充:充填部位用1%利多卡因少许进行局部麻醉注射局麻药时,针头呈扇形展开,笔者认为这少许局部麻醉可起两个作用,一是局部麻醉作用,二是可形成注射时的隧道和减少出血。②颊部充填方法:注射孔位于耳垂下,用钝性脂肪填充针从注射口放射状紧贴皮下脂肪层,注射时首先回抽,避免误入血管,再边退边均匀注射,每侧颊部可注射脂肪10~25 mL。③鼻唇沟充填方法:注射孔在口角部位及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用7#钝针头扇形均匀注射,注射时要回抽,避免误入血管,再边退边注射,每侧注射5~10 mL。④颞部充填方法:发际内注射孔,注射层次为两层,皮下脂肪层和颞肌深层,用钝性脂肪填充针先注射深层,沿填充范围从远端向近端填充,最后填充皮下脂肪层,也是从远端向近端,边退边注射,每侧脂肪量可注射10~25 mL。⑤唇部及颏部充填方法:红唇部采用口角2点的注射方法,用7#钝针注射,可深达肌层注射,注射量为2~4 mL,颏部采用下颏骨缘一点注射,用7#钝针,可注射到骨膜上,肌肉层及皮下脂肪层,注射量为3~6 mL。手术中各部位注射后可局部按摩朔形,力量不宜太大,以利于脂肪的成活,手术后3~6个月,效果不满意或吸收率高的可进行第2次注射,常发现第2次注射较第1次手术阻力减轻。

1.2.3 手术后护理

术后行轻压按摩,直至术区平整,无局部硬结为止。填充区48 h内可冰敷,轻度加压包扎,抗炎治疗。在1~2周内,患者可能有局部淤血、硬结等,无需特殊处理。供区也用棉垫、穿弹力服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3 d后更换抽吸部位敷料,观察抽吸供区的血运及平整性,7 d伤口拆线。

2 结 果

术后随访患者3~6个月。本组88例,术后出现面颊皮下血清肿1例,抽出后很快恢复,8例鼻唇沟填充后2~4 d出现皮下硬块,按摩后在术后6~10 d消退,所有填充后无感染液化,肉芽肿,纤维囊性化,局部凹凸不平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均满意,填充脂肪颗粒稳定,质软,无硬结,边缘过渡佳。自体脂肪颗粒作为组织充填物在面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与其他填充物相比,本手术有如下优点:①具有操作简单、不留切口瘢痕、可重复进行性。②不存在移植物破裂、移位和穿出的恶果。③不存在异物反应和包膜收缩。④无出血、损伤轻,很短时间就能进行正常社交活动。

3 讨 论

3.1 近年来随着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技术不断更新,但移植后仍有30%~50%的吸收率,笔者采用脂肪细胞移植术主要用于面部凹陷的充填,因面部血循环好,可为脂肪细胞提供良好的血管库,而且所需脂肪细胞的量相对较少,所以有利于细胞的存活。脂肪移植成功的关键在于脂肪颗粒在受区的成活率[2]。如果成活率高,临床效果就会达到手术的预期;如果成活率较低,则会大大的降低手术效果。影响移植脂肪组织成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①不同的取材部位与方法;②脂肪组织的处理及移植的方法;③移植脂肪组织血液循环的重建;④移植数量与受区面积的影响;⑤受区血运及全身营养状况;⑥血肿与感染等。

3.2 关于注射肿胀麻药,不同的术者在不同的麻醉方法下对不同的案例和不同部位注射量均不同,如果注射的肿胀液较多,10 mL的吸出物可能只能取得3 mL左右的脂肪,对于液体中肾上腺素的量(500 mL肿胀液加0.5 mg的盐酸肾上腺素),学者们意见一致[3]。特别是对面部填充量多的患者,抽取的时间较长,只有在此浓度下,其止血效果才能持久。

3.3 脂肪细胞移植应注意三个环节[4]:①无损伤获取高质量脂肪细胞;②尽可能缩短离体时间;③减少注射时的压力对细胞造成的机械性损伤。注射器法获得的脂肪细胞95%以上维持形态完整,优于机械法脂肪抽吸术。因此,对上述操作将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脂肪细胞的损伤。高质量脂肪细胞的获取,应尽可能选择大腿部位的脂肪细胞,因此处的脂肪细胞均匀,脂滴较多,且直径较小。应尽可能缩短细胞离体时间,即在体外不对脂肪细胞进行冲洗,只要排除注射器静置后的肿胀液即可,因上述技术获取的脂肪细胞很少出现脂滴的破坏。

3.4 笔者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填充面部凹陷的体会是:①脂肪的提取方法。应首选注射器进行吸脂,吸出后将脂肪颗粒在注射器内用生理盐水冲洗3~5次,再竖立静置直至备用脂肪色泽为金黄色;此法对脂肪颗粒损伤较少,优于低压离心法。不主张采用任何仪器进行自体脂肪颗粒抽吸及离心方法提取脂肪颗粒,因上述吸脂方法对脂肪颗粒的损伤较大。②移植填充过程。在填充过程中只在受区注入少量局麻液,可减轻术中疼痛和出血,在退针时也是边退针边注射,且要低压均匀的进行注射。③填充后的处理。术区轻压包扎,术后48 h内间断冰敷,以减少受创伤后的渗出。抗炎治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促进水肿液吸收及加速毛细血管长入。

[1] 柳大烈,查元坤.现代美容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50.

[2] 袁继龙,景士兵,董齐,等.脂肪来源干细胞的特性及协同脂肪颗粒移植的研发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9,20(2):110-112.

[3] Roberts TL 3rd,Thomas LS,Badin AZ,et al.Augumentation of the buttocks by micro fat grafting[J].Aesth Surg,2001,21(4):311-319.

[4] 赵玉明,王友彬,晏晓青,等.自体颗粒脂肪细胞移植治疗面部软组织缺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5):378-379.

R622

B

1671-8194(2014)10-0065-02

猜你喜欢

钝性供区注射器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显微再植术在手指钝性离断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手指钝性离断伤断指再植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游离前臂皮瓣术区闭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与前臂皮瓣供区远期功能恢复的比较
手指钝性离断伤断指再植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用错注射器,西班牙浪费上万剂疫苗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术后供区并发症及功能评价的研究
手指钝性离断伤断指再植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