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疗效观察
2014-01-25张益宏
张益宏
(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475000)
经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疗效观察
张益宏
(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475000)
目的 探讨分析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JOA评分和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 68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植骨融合率为100%,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前JOA评分为(8.4±1.1)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13.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10.4±0.8)°,术后6个月Cobb角为(15.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创伤小,安全可靠。
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内固定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分为脊髓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以及椎动脉型,临床上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多见,约占颈椎病的60% ~70%[1]。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逐年升高[2]。虽然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需手术治疗。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23~56岁,平均(32.4±2.3)岁;病程0.5~6年,平均(2.1±0.4)年;病变累及单一节段49例,累及两个节段19例。患者均有上肢麻痛,颈后部、颈肩部酸痛,且常放射至前臂和手指。患者相应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减退,上肢无力。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X线检查示颈椎生理曲度变小、甚至呈反曲;CT及磁共振(MRI)扫描均示明显的神经根受压。病变均累及单侧上肢,其中累及右侧38例、累及左侧30例。全部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取仰卧位,肩背部垫高,颈下垫一圆枕使颈部适度后仰。取右侧颈前路横切口,长约4~6 cm。依次切开皮肤、筋膜,显露椎体,在C型臂透视下,置入定位针,并确定病变椎间隙。累及单节段者,给予改良环锯法或椎间盘切除减压;累及多节段者,可切除患椎上下的椎间盘。咬骨钳咬除上椎体前下缘部分骨质,然后行相邻椎体或单椎体次全切除,并彻底清除残余骨赘以及退变的椎间盘等致压物,直达后纵韧带。分离病变一侧钩椎关节外侧的软组织,并切除钩椎关节,然后向患侧或上下椎体后缘行减压,用微型咬骨钳或弧形小刮匙去除椎体后缘骨质以及压迫物,同时向两侧潜行,扩大减压范围,使减压节段连成一长方形骨槽。这样,既可保证神经根管彻底减压,又可防止损伤椎动脉,安全性较高。于病变椎间隙上下椎体中央部位打入复位螺钉,恢复椎间正常高度。切除时应由内向外,仔细操作,直至将神经根管内壁完全切除、神经根无卡压为止。在确认已解除脊髓神经压迫后,摘除病变椎间隙上下椎体的软骨终板,行自体骨植骨融合,并取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固定。最后通过C型臂透视,若植骨块、钛网以及钢板位置满意,病变脊柱前凸以及椎间隙高度恢复后,于切口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给予脱水消肿、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营养剂等,术后次日可戴颈托保护下坐起,2 d后可下地行走。24~48 h拔除引流管,根据病情,指导患者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外固定支具保护3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颈椎X线或CT,以观察脊髓减压是否彻底、颈椎屈度及植骨融合情况、脊髓病变恢复情况,并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进行评分。
1.4 统计分析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68例患者上肢疼痛或不适等症状均立刻得到缓解,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吞咽困难、短暂性声音嘶哑,均为手术时喉返神经受牵拉所致,对症治疗后缓解。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植骨融合率为100%,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椎间高度恢复,未发生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中,患者主诉颈椎活动度良好,四肢肌力、感觉以及活动度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消失。
2.2 JOA评分及Cobb角 68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8.4±1.1)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13.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为(10.4±0.8)°,术后6个月后Cobb角为(15.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长期劳损、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脱出、韧带增厚、骨质增生,小关节、韧带及关节囊等亦产生病理改变[3],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综合病症,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多见,占颈椎病的60%~70%。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使症状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去除骨赘、退变的椎间盘等对神经根的压迫,以消除相应的临床症状,并重建颈椎生理弯曲及椎间高度,防止颈椎不稳对脊髓的再次损害[4]。颈前路手术可针对颈椎病的病理改变,直接彻底切除致压物,充分解除脊髓前方受压因素,包括椎间盘和增生的骨赘等。颈椎的退变往往是多节段存在的[5],影像学检查也常表现为多节段椎间盘退变及椎间关节增生,因此减压的标准是要彻底去除硬脊膜前方的所有病理组织,正确恢复颈椎间隙高度,并通过植骨或钛网融合;对有神经根症状者,应扩大神经根管,以松解神经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往往无法用单一椎间隙影像学变化解释,术前明确责任椎间隙是保证术后症状缓解的前提条件。
本研究显示,68例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植骨融合率为100%,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椎间高度恢复,未发生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中,患者主诉颈椎活动度良好,四肢肌力、感觉以及活动度明显改善。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吞咽困难、短暂性声音嘶哑,均为手术时喉返神经受牵拉所致,对症治疗后缓解。患者术后JOA评分及Cobb角均较治疗前改善。
综上所述,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创伤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1] 潘显明,邓少林,黄欣,等.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3):243-245.
[2] 钟斌,邵高海,王群波,等.经前路椎间孔减压植骨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3):201-203.
[3] 周仕国,徐杰,林院.颈前路单间隙前方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4):13-15.
1672-7185(2014)24-0045-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24.021
2014-07-17)
R6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