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灭火烧伤救援
2014-01-25丁凡,刘国云,张文娟
森林灭火烧伤救援是灾害救援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遂行森林灭火任务时,军地人员发生烧伤如何组织实施救援的一门科学。森林灭火烧伤救援的内涵主要是指遂行森林灭火任务人员因各种原因发生烧伤后,通过组织现场急救、转移后送,从而实现医学救援,挽救烧伤伤员生命,降低致残程度。森林灭火烧伤救援的外延包括在森林里遂行任务人员发生烧伤及其他疾病,危及生命时,通过组织现场急救、转移后送、后续治疗、心理疏导、康复治疗,进而实现挽救伤员生命,降低致残程度,提高伤员生活质量。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状况不断出现,森林火灾发生频率和规模也不断提高,遂行森林灭火人员不断增加,烧伤情况常有发生[1-3],对森林灭火烧伤救援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国内外森林灭火烧伤救援情况,未来我国森林灭火烧伤救援发展趋势做一综述,以期抛砖引玉,为森林灭火烧伤救援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1 国内森林灭火烧伤救援情况
1.1 地方灭火队森林灭火烧伤救援情况 地方森林火灾烧伤伤员主要来自地方灭火队。地方灭火队由各地林业局管理,广泛分布在全国植被丰富的地区,负责森林防火灭火,人员众多,灭火经验丰富[4]。在遂行森林灭火任务时,地方灭火队烧伤情况时有发生,大规模烧伤情况也有发生[5]。在救援方面,地方灭火队基本采取传统方式,即发生烧伤后,由现场人员进行自救,同时派遣就近车辆到伤情发生地,将伤员运送到就近医院救治,有条件情况下,也协调护林直升机前往救援[6-7]。
1.2 武警森林部队森林灭火烧伤救援情况 武警森林部队是遂行森林灭火作战的专业队、国家队。自1998年正式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灭火作战卫勤保障实践与探索,在众多血与火的代价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全程、立体式的救援体系[2-3,8]。
1.2.1 高度重视平时卫勤保障训练 武警森林部队一直秉持防患于未然的理念,狠抓平时卫勤保障训练,提高官兵火场避险能力、自救互救能力[9-10]。经过多年的实践,官兵不仅火场避险经验丰富,且基本具备烧伤自救互救能力,掌握常见烧伤的救治方法,紧急时也能利用现有条件实行气管切开[3,8,11],极大地降低了森林火灾烧伤现场死亡率。
1.2.2 森林火灾卫勤保障原则 (1)统一组织,协同指挥。发生森林火灾后,及时成立军地临时联合灭火指挥部,设立专门的卫勤保障协调组,统计参加任务军地卫勤保障力量,采取“移动式推进保障”方式进行保障[8]。灭火作战人员往往分布在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火线上,在灭火作战人员后方5 km处交叉设置多个临时卫勤保障点,并随人员移动而移动,补给物资从前指补充到临时保障点,临时保障点再补充到一线,实现接力式保障。临时卫勤保障点应以救护车为基本单位,遇有紧急情况时立即前接后送,同时由前指派出后备保障力量填补空缺。遇有火线纵深较深时,可设立多级临时保障点,以接力式保障的方式进行保障,同时,应灵活应用当地直升机资源,在侦察火场任务结束后,用于立体投送转运和保障。(2)集中力量,确保重点。遂行灭火作战任务时,一切卫勤力量优先保障一线[8]。根据火情发展态势,始终把卫勤保障重点放在主要方向、关键环节、重点地区、主要任务人员,为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提供坚实的保障。根据参加任务总人数不同救护机构编成也不同,军地临时联合灭火指挥部应成立三个救护组和两个保障组[8]。第一救护组跟随指挥部,主要负责指挥部人员的卫生防病,协调伤病员救治与后送;第二救护组在大部队后面跟进,及时展开救治;第三救护组作为指挥部掌握的卫勤机动力量,做好随时增援和接应保障的准备,在发生重大伤情时及时出动,配合前线救护组共同完成救援任务。第一保障组为卫生防疫组,同先头部队预先到达火场,做好饮水消毒,指导部队做好露营卫生防疫保障;第二保障组为药品器材供应组,保障各组药品器材供应。各支队(团)级单位卫生队应组成救护所,伴随本级部队,负责一线灭火官兵的卫生防病,伤病员的现场抢救、医疗和后送。各大(营)、中(连)队级单位成立抢救组,负责本级伤病员的现场救护、医疗和后送。指挥部救护组和支队(团)级单位救护组应集中展开。除此之外,还编成由1名军医,2名卫生员组成的救护单元,伴随前线大(营)队级单位保障,负责现场救治、火场巡诊,配合各抢救组实施第一时间抢救和后送。(3)自我为主,地方为辅。灭火部队卫勤保障应以自我保障为主,装备、物资按规定携运行。可就近筹措的物资就地筹措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双重领导”的优势,积极商请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支援。(4)因地制宜,灵活保障[11]。根据不同地区灭火作战卫勤保障的不同要求,遂行灭火作战卫勤保障采取跟随保障、定点保障,就地就近保障多种形式,准确掌握供应标准和物资消耗情况,实施及时、适量、准确的物资补给,最大限度地满足一线官兵的需求。(5)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坚持从效益出发,对部队遂行灭火作战后勤保障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在确保扑救森林火灾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保障兵力投入、经费物资的消耗,实现完成任务和提高效益的统一。
2 发达国家森林灭火烧伤救援情况
国际上,森林灭火烧伤救援体系较为完备的有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组织协调体系、救援体系、后续医疗保障体系和康复治疗体系,值得借鉴参考[12-14]。与国内森林灭火重兵投入的理念[15]不同,在森林灭火时主要靠直升机[16-18]、水泵等较为现代化的装备,出动人员较少,因此,造成灭火人员烧伤情况相对较少,现就先进国家森林火灾烧伤救援体系略述如下。
2.1 完善的培训体系 发达国家森林灭火避险培训和烧伤急救培训体系比较完善,从事森林灭火的人员都要进行系统培训,包括火场避险教育、野外生存训练、野外急救技术、烧伤急救技术、如何与医护人员配合后送伤员等[19-20]。
2.2 健全的森林灭火卫勤保障体系 发达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森林灭火卫勤保障体系,与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和全国救援体系接轨,一旦出现严重烧伤情况,可就近调动军地救援力量实施立体救援[21-22],极大地提高了救援效率。
2.3 覆盖全国的医学救援体系 覆盖全国的医学救援体系是发达国家救援的一大特色,各行政区都有自己的救援组织[17],官方和民间的救援机构非常发达[19],直升机救援组织健全,覆盖面广[22],信息共享机制健全,遇有险情可迅速就近调动救援力量实施有效救援[23]。
2.4 发达的医疗后送体系 在后送方面,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后送体系。在烧伤发生后,指挥部门及时协调,救援力量及时出动,前接医疗机构同时行动做好前接准备,前接后送操作流程非常完善,能够高效地实施救援[18-21]。发达国家运用直升机救援是一大特色,美国、加拿大、德国已较为成熟[18,20-24],不仅救援体系完备,可动用的直升机较多[20-24],专业的直升机救援队伍较为健全,可收治直升机后送的医院也较多,能够顺利实施直升机救援。
2.5 完备的康复治疗体系 烧伤伤员的后期康复治疗是国内的弱项,往往重视救援,轻视后续的康复治疗,导致伤员伤残率增高,生活质量下降,也没有把康复治疗纳入到救援体系中来[25-28]。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在完成救援任务后,烧伤伤员的生命得以保障,进而转入康复治疗体系进行康复治疗[12-14],降低伤残程度,降低瘢痕增生概率,提高伤员生活质量,并且还对伤员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培训[20-21],对伤员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2-14]。
3 未来我国森林灭火烧伤救援设想
未来我国森林灭火烧伤救援将如何发展,纵观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救援实际,初步探讨如下。
3.1 进一步加强灭火避险专业教育 纵观国内森林灭火群体烧伤事件,基本由于避险不及时、自救不及时造成伤亡[25-27]。应建立全国性的灭火避险专业教育体系[28],将避险培训纳入到救援体系中来,对有可能从事灭火的人员,特别是解放军、武警内卫部队和地方灭火人员进行培训,传授基本的森林火灾避险知识、森林常见疾病防治知识、野外基本生存知识和烧伤急救知识[29],从源头上降低烧伤发生概率,提高自救互救能力,降低死亡率。
3.2 进一步健全协同救援机制 一是应进一步完善各级应急预案,健全全国救援体系,每个省、市,甚至县都应建立专门的救援队伍,不仅可以对森林灭火烧伤伤员进行救援,也可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实施救援[29-32]。二是应大力扶持私人救援公司的发展,并将私人救援公司纳入到整个救援体系中来协调使用,从国外经验看,私人救援公司反应更加迅速,救援水平也比较高,在紧急救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14,18-19]。三是应完善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机制,将国家、省、市、县的救援力量和遂行任务单位的卫勤力量统筹起来[33-36],综合协调,避免各自为战[37],出现紧急事态临时协调的情况。
3.3 进一步提高直升机使用效率 目前国内能够实施救援的航医和具备救援条件的专业医用直升机大多集中在解放军和发达省市,距离森林较远,难以对森林烧伤伤员实施有效救援[15,25]。未来除了扩大直升机数量、完善各地救援组织建设外,还应加大专业医学直升机救援队伍建设[12-14],不仅可以对森林火灾烧伤伤员实施救援,也是国家救援体系中一支非常重要的救援力量。
3.4 进一步完善康复治疗体系 应将康复治疗纳入救援体系中来,不仅建立全国性的救援组织架构,更要树立避险培训、现场救援、医院救治、康复治疗这样一套救援理念的大救援观[8],真正实现全程、立体救援。在康复治疗中,除了治疗患者身体创伤外,还应充分关注患者心理康复[38-41]。很多患者烧伤后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康复治疗也很顺利,但是心理问题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严重[38],表现为对自己的否定,对工作的消极应对,对社交的恐惧,带伤生活的不适应引起的敌视情感[41],进而发展为对社会的仇视等[38-39]。及时有效做好心理疏导[39-40],对烧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彭碧波,郑静晨.全球化时代灾害医学救援发展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5:28-30.
[2]冯乃祥,李晨光,陈明龙.武警森林部队在应急处置森林火灾中的作用[J].森林防火,2010,4:32-34.
[3]丁 凡,刘国云,张文娟.森林火灾伤员救援[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1):67-68.
[4]魏荣利,郑静晨,候世科,等.灾害救援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5-58.
[5]王一镗,刘中民.灾难医学[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46-174.
[6]陈文亮.现代卫勤前沿理论[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25-46.
[7]张广林.直升机在公共事务中的应用[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9,37-62.
[8]刘国云.武警森林部队卫生员教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27-457.
[9]周 洲.森林部队灭火紧急避险的组织与实施[J].森林防火,2008,2:7-8.
[10]何忠杰.白金十分钟-论现代抢救时间新概念与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4,24(10):745-746.
[11]陈 欣.烧伤急救[J].中国临床医生,2006,11:18-19.
[12]邹逸江.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J].灾害学,2008,1:96-101.
[13]朱正威,张 莹.发达国家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6-49.
[14]张维平.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应急管理现状和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公共安全,2006,11:143-149.
[15]杜永胜,王立夫.中国森林火灾典型案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78-99.
[16]Bledose BE,Wesley AK,Eckstein M,et al.Helicopter scene transport of trauma patients with nonlife-threatening injuries:ameta-analysis [J].Trauma,2006,60(6):1257-1265.
[17]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美军航空医学规范[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138-167.
[18]唐洪泰,程大胜,夏照帆.德国的空中救护[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47-48.
[19]杜建华,舒立福.英国森林防火概况及应急救援体系[J].森林防火,2010,4:59-60.
[20]李素艳.加拿大应急管理体系的特点及其启示[J].理论探讨,2011,4:149-151.
[21]张丽霞.美国加州的森林防火经验及其借鉴[J].森林防火,2009,2:59-62.
[22]刘成林.美国的森林火灾扑救指挥系统[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218-246.
[23]Carl H,Schultz MD,Kristi L,et al.Implications of Hospital E-vacuation after the Northridge,California,Earthquake[J].N Engl Med,2003,348(3):1349-1355.
[24]李瑞兴,陈征宇.德军卫勤保障研究[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88-133.
[25]朴金波,杜 璇.扑救森林火灾最易发生伤亡环节及对策研究[J].森林防火,2009,3:54-55.
[26]杜 璇,朴金波,孙 辉.林火伤亡案例分析与避险研究[J].森林防火,2008,2:36-38.
[27]白 夜,朴金波.扑救不同种类林火避险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3,6:38-40.
[28]张 红.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缺陷及其完善[J].行政法学研究,2008,3:9-15.
[29]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森林火灾紧急救援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30-56.
[30]郑怀兵.如何制定规范的森林火灾扑救应急预案[J].森林防火,2007,2:33-36.
[31]苏茂林.乡镇一级政府应急预案运行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3,3:91-94.
[32]罗海藩.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与重大事故安全防范控制及抢险救援组织指挥处理处置实务全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5-79.
[33]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灾害应急管理丛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27-58.
[34]宋劲松,刘文婧.提高我国应急预案效力的路径选择[J].中国应急管理,2012,6:28-33.
[35]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2012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文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3,87-108.
[36]计 雷.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9-109.
[37]刘 江,王 戎,葛 毅.军民融合式应急医学救援体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5):452-453.
[38]韩蜀萍.烧伤病人院前急救情况调查及健康教育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6-18.
[39]周玉来,韩利雄,陆 盛,等.武警部队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伴随灾难救援任务德心理救援[J].中国医学救援杂志,2011,1(1):64-67.
[40]王进礼.救援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8-71.
[41]历彦军,朴金波,孙景宇.扑救森林火灾中常出现的负性心理及对策[J].森林防火,2006,1:26-27.
(收稿:2014-01-16修回:2014-02-02编校:齐 彤)
森林灭火烧伤救援
丁 凡,刘国云,张文娟
森林灭火;救援;烧伤
S 762
A
2095-3496(2014)02-0128-04
100089北京,武警森林指挥部后勤部卫生处(丁 凡,刘国云,张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