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肺同调论治抑郁症

2014-01-25袁圣龙颜红

中医药信息 2014年4期
关键词:郁证神明肺气

袁圣龙,颜红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抑郁症属于现代精神医学专有名词,属于一类情感性精神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境低落、兴趣降低、自信心下降、轻生观念以及多种躯体症状,如易疲劳、失眠、食欲差、胸闷心慌、咽部堵塞感等,并伴有思维认知方面的改变。现代医学有关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分为遗传因素、生化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其中生化因素被认为是目前抑郁症药物治疗的主要理论基础,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神经递质的浓度下降以及相关受体功能低下是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

中医并没有抑郁症的病名,但结合其临床表现来看,属“神志病”、“郁证”的范畴,类似的描述有百合病、脏躁等,其基本病因病机与七情内伤、外邪内侵导致人体气机升降失常,郁而不畅,气血失和有关。对于气机郁滞的病变,历代医家大多从肝论治,因肝主疏泄,调畅一身气机运行,《医碥·郁》更是提出“郁而不舒,则皆肝木之病矣”。但是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同多种因素有关,不能一概从肝论治,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都可能会导致情志表达的失常,进而发展为抑郁症。笔者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心肺功能密切相关,肺主气,其志在悲,心主神明及血脉,其志在喜,心肺与气血及情志的正常表达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心肺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抑郁症从心肺论治的理论基础。

1 从心肺相关理论探讨抑郁症的病机

1.1 心主神明

《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精神之舍也”。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藏神,心主神明,统帅全身生理活动和主宰精神活动及思维意识,正常的情志表达有赖于心之气血阴阳的充沛。明代张介宾在阐述心主神明时亦有独到的见解,其在《类经·脏象类》指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一身之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应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此处的“神明”即是指人类特有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正是其主宰,也是“神明”的产生之处。抑郁症属于神志病变,常伴有精神思维方面的异常,与心的关系异常密切,正如《景岳全书·郁证》所说:“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另外悲哀忧愁会直接伤及心,《灵枢·口问》曰:“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血者,神气也”。明确指出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心主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血者,皆属于心”。《灵枢·本神》也指出:“心藏脉,脉舍神”。心之气血阴阳充足,才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才能鼓动血液循经脉流行濡养全身脏腑经脉及四肢百骸,“神明”功用才能正常,表现在生理活动上则面色红润,动作灵活,脉象缓和,表现在精神活动上则神志清楚,思维敏捷。在病理情况下,心的气血阴阳不足,或脉道不利,经络不畅,气滞血瘀,心主血脉的正常功能失调,导致心神失养,出现精神恍惚、不寐、心悸、胸闷等,久之会导致精神行为的紊乱。

随着现代医学对抑郁症发生病因的认识不断深入,临床研究亦发现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症的发病有明显的关系[1-5]。

1.2 肺主气,其志在悲

结合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如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兴趣下降等,正是悲忧的表现,而肺主悲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肺……在志为悲”。《素问·宣明五气论》亦说:“肺藏魄”、直接从肺入手治疗情怀忧郁者是可行的。再者,抑郁症的主要病机是气机郁滞、疏通气机正是抑郁症的治疗大法。肺主气,为诸气之本,主气的宣发肃降,调节全身气机运行,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气机流通顺畅,何病之有。《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指出:“诸气贲郁,皆属于肺”。又《灵枢·本神》曰:“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临床上抑郁症患者大多伴有善太息、胸闷憋气、气短等症状,都与肺气郁闭有关,因而从肺主气入手治疗抑郁症是行之得当的,通过调节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进而疏通全身气机,使气机畅达治疗郁证,《证治汇补·郁证》亦指出:“郁证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历代医案里也有记载治疗情怀抑郁的患者从肺治理得安,如清代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里记载:“朱氏怫郁神识不清,胸满谵语,上不得入,下不得出,此因郁所伤,肺气不降所致,但通其肺气。用紫菀宣太阴以清气化;干葛透阳明以散火郁;枳桔散胸中之结;杏仁、苏子导肺中之痰。一剂而脉转神清”。此则医案正是宣通肺气治疗郁证的典型应用。现代医学亦发现,肺系疾病与抑郁症发病之间有密切关系[6-7]。

1.3 心肺功能失调,神明失用

通过上述讨论,抑郁症的发生与人体气机升降失常及气血失和有关,而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需要肺的辅佐,气之敷布亦须血液为之载体,故气血运行与心肺密切相关,抑郁症的发生与心肺功能失调有关。心肺同居上焦,位置相邻,经络相连,阴阳相应,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心肺之间的病变互相影响,心肺气血阴阳失调如心气虚、心阳不足、心血虚、肺阴虚以及肺气虚、肺气郁闭等,都会影响气血的运行通畅,神明的正常表达,临床上常表现为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失眠、易惊醒、虚烦不宁等,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久之神明受损,则出现精神萎靡、悲伤欲哭、兴趣减低,甚者思维认知出现异常。悲忧直接伤心,而肺亦应之,如《景岳全书·杂证谟》指出:“夫五脏之神,皆禀于心,故忧生于心,肺必应之”。清代费伯雄在《医醇賸义》中也指出:“忧伤肺,肺初不知忧也。心知其可忧,而忧之太过,肺伤心亦伤也”。

2 从心肺论治抑郁症

基于以上有关抑郁症病机与气机升降失常及气血失和有关,临床上可以考虑从心肺论治抑郁症。肺之气阴虚滞,悲忧则生,治宜补肺之气阴;心之阴血不足,心神失养则不寐、怔忡、精神恍惚,治宜补血养心安神;心气不足,脉道不利,心血瘀阻则胸闷心慌、心悸,治宜通脉养心安神;心肺阴虚内热所致的百合病,证见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如有神灵,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方选百合地黄汤以滋心肺之阴。总的治则为调气和血,如补心肺之气、养心肺之阴、宣通肺气及通脉养心安神,使心肺气血运行通畅,神明功用正常。

3 小结

抑郁症的病情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为情志不舒、外邪侵袭,导致气郁不舒,郁久导致全身气血失和。结合其病机来看,抑郁症的发生与心肺两脏关系密切。肺主一身之气,心主全身血脉,心肺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有着重要意义,故治疗本病应当考虑疏通气机,调和气血,临床上可以采用补心肺之气、养心肺之阴及宣通肺气和通脉养心的治疗方法。当然中医治疗抑郁症还须整体论治,五脏主五志,抑郁症的治疗不能局限于心肺两脏,还需综合调治五脏功能,使人体阴阳平衡。另外心理治疗也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方法,清代叶天士在其著作《临证指南医案·郁》提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临床上颜红主任根据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指导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因此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才能提高抑郁症的治愈率[8-9]。

[1]郭敏,史冬梅.抑郁症与冠心病的关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5):462 -464.

[2]张兰凤.冠心病合并抑郁症证候特征与中药干预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30-35.

[3]张兰凤,王阶.冠心病合并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15):1312 -1314.

[4]刘梅颜,姜荣环.冠心病患者合并情绪问题的中西医结合干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6):849 -851.

[5]张兰凤,王阶,汪振杰.加味生丹蒌薤四逆方对冠心病抑郁症的临床干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0):3150 -3154.

[6]曹雪,苗青.从肺主忧伤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焦虑状态的中医病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60 -62.

[7]武慧,王翼洲,张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7,14(5):8-10.

[8]佐西洋,颜红.脏躁理论及抑郁症临床诊疗探讨[J].四川中医,2012,30(11):38 -39.

[9]孔莉.颜红主任医师治疗心身疾病经验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483.

猜你喜欢

郁证神明肺气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适时调整郁证诊疗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人到中年补肺气
画地为牢
中医郁证病名解析❋
王的神明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从“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探讨郁证从肺论治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