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区农村重性精神病患者发病及管理治疗状况的调查分析

2014-01-24李朝祥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5期
关键词:干预措施

李朝祥

(綦江区精神卫生中心,重庆 401433)

某区农村重性精神病患者发病及管理治疗状况的调查分析

李朝祥

(綦江区精神卫生中心,重庆 401433)

【摘要】目的了解綦江区农村重性精神病患者现状。方法2010年8月~10月,通过对綦江区20个街镇疑似精神病患者进行排查,共筛查出重性精神疾病1079例,其中高风险患者690例,占64%。结果患者大部分为农村患者,家庭经济较差。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社会危害性大,必须加强社区系统管理治疗。结论根据綦江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特点,对加强重型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性精神病;现状分布;干预措施

为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开展科体系建设,掌握我区人群重性精神疾病的现状分布,我们于2010年8月~10月在綦江区20个街镇进行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摸底和排查,以了解该地区重性精神疾病现状,为指导綦江区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社区防治、规范管理精神病患者提供科学依据[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排查疑似精神病患者1400例次,筛查出重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型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躁狂抑郁症)1079例,高风险690例,占64%;曾系统治疗患者980例,占91%;现仍坚持服药者781例,占73%;有劳动力者246例,占23%;建档1079例,占100%;制定治疗措施989例,占92%;由公安机关网上监管690例,占64%。

1.2 方法

2010年8月~10月,通过对綦江区20个街镇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危险性评估及建档登记。调查表根据《重性精神病管理资料工作规范》制定等级,主要为诊断、病情现状、社会功能、肇事肇祸危险度等级评估等。本次排查的方法,首先充分依靠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力量,利用《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收集信息,然后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安排专科医师对这些人员进行排查和诊断,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确定重性精神病的类型,并详细填写调查表。

2 结 果

2.1 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

从我国1993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来看,我国精神障碍总患病率高达11.30‰,依据该数据,我县精神障碍患者至少高达1万例,但此次接受调查者仅1400例,远远低于对应患病率,其原因可能与地域经济水平和认识水平有关。在我县偏远山区,由于经济较为落后,患病后无钱医治或找游医进行简单治疗,根本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另外由于山区信息较为封闭,观念滞后,患病后往往进行迷信治疗等,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造成精神病患者迁延不愈[2]。

2.2 重性精神疾病监护力度

精神病患者住院经过系统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家属的监护十分重要,但不管城镇或农村,家属对精神病的认识不足,以及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往往疏于监护,不监管患者服药,不定期带患者随访,也不监管患者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多次发病的患者更是如此,任凭患者“自生自灭”,这样一来,患者发病频率逐渐增高,形成“家庭←→医院”的恶性循环,加重了病情,增加了残疾率,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增加了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患者肇事肇祸率。

2.3 重性精神疾病治疗方面

由于我县地处山区,经济较为落后,患者发病后住院治疗,往往采用较为便宜的传统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等治疗,这些药虽然价格低,能治好病,但对患者体质和认知损害较大,逐步丧失劳动和社会交往能力,致使其家庭及社会地位下降,从而加重现有病情。

3 讨 论

3.1 加大精神健康宣传力度

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传单、现场咨询等方式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让我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精神卫生知识,摒弃迷信等观点,有病及时找专科医师检查治疗。另一方面要让已患病人及家属了解精神病的遗传性,减少精神病患者的遗传。

3.2 加强对精神人的关注和心理支持

精神疾病由于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疾病,患者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往往较低,同时这种较低的地位也是病情再次复发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和心理支持,对有劳动能力者在就业方面要尽量提供方便。

3.3 加大救助力度

由于精神疾病是一个慢性疾病,其家庭经济往往较差,尤其是发病较为频繁者更是如此,所以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医疗和生活等扶持力度。

3.4 加大社区管理力度

成立监护小组,包括家属、乡村医师、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社会工作者等组成,对示范区的每个重性精神病患者制定相应的管理治疗康复方案。由经过培训的精神科专业医师对监护小组专员等进行多次系统的集体式的培训授课或个别讲课,由每位乡村医师负责本辖区患者的治疗随访工作,每月上门家庭随访不小于1次,持续时间2年以上,内容包括个别式家庭教育、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等,向家属提供应对技巧,对患者的行为技能和社会功能康复提供有针对指导[3]。

3.5 建立精神康复医院

由于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没有家庭或有家庭但无监护能力,致使很多精神病患者虽治疗好转,但无人监护,出院不久及流落街头,伤人毁物、肇事肇祸,造成了人员和财产损失,给社会增加很多危险因素。所以建议政府修建康复医院,对这些经过治疗病情稳定但无人监管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统一管理,如管理途中病情复发可立即送精神专科医院治疗。

4 结 论

重性精神病患者始终潜伏着不稳定的因素,如果管理和防治措施上稍有疏忽,就会发生肇事肇祸现象,会酿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管理治疗是在坚持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帮助患者建立巩固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和一种实用的服务模式。同时精神疾病的防治是一个多部门互相协作的长远的工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沈渔邨.精神病学 [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82-983.

[2] 国家卫生部.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1-131.

[3] 杨忠,张惠清,张祥辛,等.常熟市失地农民社区重性精神病现状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1,1(18):133-135.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391-02

猜你喜欢

干预措施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强迫症现状分析与干预措施探讨
高职生网络依赖的不良症状与干预措施分析
出生缺陷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
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的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有效干预措施
育龄妇女避孕意识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