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皮炎的整体护理
2014-01-24陈斐
陈 斐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日光性皮炎又称日光晒伤,为正常皮肤短时间内过度照射日光中的UVB(中波紫外线)后,使人体局部皮肤发生的急性光毒性反应。皮肤晒伤处易发生红斑、水肿,甚至水疱,常发生于夏季被晒黑之前,夏季部队训练时发病率较高。
日晒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后,暴露部位的皮肤迅速发生弥漫性红斑,鲜红色,较重时可伴水肿,严重者除红斑、肿胀外可发生水疱,个别病人可伴眼结膜充血,眼睑浮肿,自觉烧灼感、疼痛。若日晒面积广时,可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头痛、乏力、恶心和全身不适等,甚至心悸、谵妄或休克。
典型病例
患者,男,32岁,2013年8月于青岛疗养时,参加海边游泳训练后,背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鲜红色,少量水疱,自诉有烧灼感。
查体:T 36.6℃,P 68次/min,BP 120/70mmHg,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无震颤,心界正常,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护理诊断
诊断:日光性皮炎。
疼痛:与皮肤晒伤有关。
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自我形象紊乱:与背部皮肤出现大片红斑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疼痛、烧灼感减轻或消失。患者的焦虑减轻或消失。患者能够主动应对自我形象的变化。
护理措施
1.治疗。
(1)外用药物首选非类固醇类制剂,如0.5%~2.5%消炎痛溶液或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可迅速缓解症状。外用皮质激素霜、炉甘石洗剂或振荡洗剂。
(2)大疱、渗出液多时,可用2%~4%硼酸溶液;牛奶液(牛奶和水比例50∶5)或生理盐水(一茶匙盐溶于500~600ml水中)等溶液进行湿敷,每次15~20min,每日2~3次。
(3)对已发生浅Ⅱ°灼伤的病例,有大、小水疱者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疱内液体,局部涂抹消炎膏,一般创面不宜包扎。
(4)全身治疗用抗组织胺药,赛庚啶2 mg,每日3次,口服;扑尔敏4~8mg,每日3次,口服。同时配合服用维生素C及复合维生素B。重症者可内服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2.健康教育。
(1)知识讲解。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日光性皮炎的发生机理、治疗方法及预后,打消患者的焦虑,积极配合治疗。
(2)预防是关键。要从少到多地参加户外活动,使皮肤色素增加,以提高对日光的耐受性,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3)适量阳光照射。不宜在强光下待得太久,可采取一些避光措施,如戴太阳帽或涂防晒霜等。
(4)调整游泳训练时间。一天中光线最强的时间为上午10点到下午2点,这个时段内阳光中的紫外线也最为强烈,危害最大,所以应适当调整海边游泳训练时间,避开此时段。
(5)晒伤部位的皮肤尽量处于暴露状态,如需外出,可着纯棉、宽松的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类衣物。
护理评价
经过以上治疗,患者了解了关于日光性皮炎的发病机理、预防措施及治疗要点,消除了紧张焦虑情绪,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正确涂抹外用药,合理安排外出时间,对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