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表类中药制剂治疗早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2014-04-07郭子宁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12期
关键词:药制剂外感扁桃体

郭子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100078)

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本病早期如未及时治疗制止病情,继发感染及其引起的并发症往往迁延1周甚至更长时间,对机体造成更大伤害。

现代医学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尤其是对于外周血象正常的上呼吸道感染,不能积极治疗,常在继发细菌感染后才应用抗生素;或者在疾病早期即开始应用抗生素,造成抗生素滥用。在此局限下,中医药的介入为抑制病情发展,及早控制继发细菌感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2月于本院发热门诊首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80例,均符合《内科学》[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2.观察项目及分组:80例患者中就诊前单独服用中药解表剂者30例,以下统称A组;就诊前单独服用西药抗生素者30例,以下统称B组;就诊前未做任何治疗者20例,以下统称C组。

观察三组病人的鼻塞、咽痛、发热、肌肉酸痛等外感症状,扁桃体肿大及化脓情况,记录外周血血常规。

结果

1.三组病例的共有外感症状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共有外感症状比较(例)

2.三组病例的外感体征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外感体征比较(例)

对于扁桃体脓点出现率进一步两两比较,A与B组的分割χ2=0.32,P=0.57>0.0125,A与C组的分割χ2=6.79,P=0.0092<0.0125,B与C组的分割χ2=4.29,P=0.038>0.0125。

3.三组病例的外周血血常规见表3、表4。

表3 三组患者外周血常规比较(例)

表4 三组患者外周血常规比较(±s)

表4 三组患者外周血常规比较(±s)

注:A组与C组比较*P<0.05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为临床常见多发病,涉及面极广,对我们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传统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优势日趋显著,人们在患病后首选中药治疗的比例越来越高。然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短,病例分散,资料掌握不便,中医药对本病,尤其是早期的疗效常不得而知,中医药作为本病首选治疗方案也就无证可循。本研究利用了发热门诊的病种优势,得以收集大量病例,集中掌握了这些珍贵资料,加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外感症状上看,三组无显著差异,都具备外感特征,80例均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2.从体征上看,三组患者均有咽红、充血、扁桃体肿大等上呼吸道感染的体征,其中A组的扁桃体脓点出现率明显低于C组,而A组与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组以扁桃体Ⅱ度与Ⅲ度肿大为主,A与B两组均以Ⅰ度扁桃体肿大或无肿大为主。由此可见,就诊前单独服用解表类中药制剂组及单独服用抗生素组炎症情况明显优于就诊前未服药组,说明解表类中药制剂在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减轻了上呼吸道器官的炎症损害,作用与单用抗生素相当,甚至超过单用抗生素,能使扁桃体脓点发生率明显下降。

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是反映感染情况的基本指标,白细胞增高,说明有感染存在,而中性粒细胞增多是白细胞总数增多的主要原因[2]。从三组患者外周血常规计数来看,就诊前单独服用解表类中药制剂组与就诊前单独服用西药抗生素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的升高率均明显低于就诊前未服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细胞百分数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解表类中药制剂有与抗生素类似的抑制感染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解表类中药制剂在上呼吸道感染早期有抑制继发细菌感染的作用,其抗炎作用与抗生素相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可以首选解表类中药制剂。

[1]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3.

[2]孙颖立,戴万亨.诊断学基础[M].第6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药制剂外感扁桃体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
扁桃体,切还是不切?
286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
刘永业主任中医师治疗顽固性外感头痛经验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