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蒌桑杏汤治疗咳嗽120例
2014-01-24王雯生肖海霞
王雯生 肖海霞
(1.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430400 2.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患,在呼吸内科较为常见。是以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病症。笔者运用院内经验方贝蒌桑杏汤治疗感冒后咳嗽12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20例,其中男81例,女39例;年龄4~75岁,平均36.7岁;咳嗽时间最短4d,最长2个月;属风热咳嗽33例,风寒咳嗽11例,燥邪致咳21例,痰热咳嗽13例,肝火致咳5例,痰湿咳嗽16例,阴虚咳嗽9例,气虚咳嗽8例,肾虚致咳4例。新感咳嗽86例,久咳34例。
诊断依据:本组患者发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凉、感冒,或因呼吸系统炎症,经治疗或休息后,其他症状和体征消失,但见临床咳逆有声,以咽喉部作痒致咳,多呈阵发性咳嗽。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可正常或肺纹有所增粗,少数患者肺部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偶见干湿性啰音;咽喉部可有充血或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也可有肿大;剔除有其他严重并发症或疾病患者。本组120例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
治疗方法
贝蒌桑杏汤组成:瓜蒌皮15g,川贝母、桑叶、苦杏仁、桔梗、前胡、薄荷(后下)各10g,僵蚕、蝉蜕、甘草各6g。随症加减: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痰热加天竺黄、黄芩、地龙;风寒者加麻黄、苏子、荆芥、生姜;痰湿者加半夏、茯苓、陈皮;痰多难咯者加白芥子、桑白皮;燥咳痰少者加知母、生地黄、天花粉;气虚体倦者酌加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阴虚者酌加麦冬、沙参、五味子、玄参;肾虚加附片、肉桂、菟丝子;痰聚于咽,咽之不下,吐之不出者加香附、枳壳、郁金;咽喉红肿疼痛甚者加山豆根、金银花;咽喉部脉络曲张、舌有瘀点、久病血瘀者加郁金、川芎、赤芍、丹参。每日1剂,水煎分3次餐后口服,小儿用量酌减。用药期间慎避辛辣刺激、肥甘厚腻饮食。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1]。治愈:咳嗽及临床兼症消失,体征、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2周以上未见咳嗽;好转:咳嗽及临床兼症、体征明显减轻,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无效:治疗1周,咳嗽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或病情有加重。
经治疗治愈10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86.67%,总有效率为96.67%。其中,患者最少服药3剂,最多服药16剂,平均7剂。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
患者某,男,15岁,2013年12月11日初诊。主诉:感冒后咳嗽7d,伴高热2d,经某医院抗炎、抗病毒及激素等综合输液治疗2d后咳嗽无明显好转,伴低热37.9℃。查胸片示:左心膈角变钝,心缘处见片状模糊阴影;胸部CT示:左肺舌叶见3cm×4cm片状阴影,诊为左肺部感染;查血常规正常,血沉29mm/h。继予头孢二代、抗病毒及化痰等门诊综合治疗2周。复查胸部CT示:左肺感染病灶基本吸收,余无阳性发现;查血常规正常,血沉11mm/h。但见咳嗽较前有所加重,痰少而黏,喉痒呈阵发性咳嗽,咳嗽时可见面红,胸满不舒,便秘。西医建议使用中药治疗,遂来我院。查体:T 37.4℃,BP 110/72mmHg,P 86次/min,R 22次/min,心律齐,两肺呼吸音粗,偶闻左肺干性啰音。咽部充血、双扁桃体Ⅱ度肿大,唇红、舌赤、苔薄黄、脉微数。中医证属风热咳嗽。治以贝蒌桑杏汤加金银花、连翘、天竺黄、玄参各10g。连服3剂后,咳嗽、喉痒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续服3剂咳止症消而病愈。
讨论
咳嗽病位在肺,可与咽喉有关,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患者咳嗽往往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并经医生或患者经验性治疗后,急性感染症状基本消失,但见咳嗽仍迁延难愈。本病多因外感风热、燥邪,耗伤津液,或痰热久恋于咽喉和肺、汗出过多等导致肺阴被伤,喉失濡养,或外感风寒,失于温宣,或风邪滞于咽而咽喉部作痒。临证以风热咳嗽、风燥咳嗽、痰热咳嗽、风寒咳嗽等证多见。笔者认为,肺气失宣,风袭喉痒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宣肺化痰、祛风利咽为本病治则。
笔者所拟贝蒌桑杏汤方中川贝母味甘苦,性凉,甘以润燥、苦以化痰、凉以清热,以化痰为主,可开痰气之郁结;苦杏仁辛苦微温而润,辛可散邪、苦能下气、温能宣滞、润可滋阴通便,以宣降肺气为要,气降而咳喘自平。二药伍用,一温一凉,一润一降,痰气并治,则气畅痰消,咳喘自平。瓜蒌皮味甘性寒,功专清热化痰、宽胸行气而散结。桑叶味甘苦而性寒,入肺肝经,质轻气寒,轻清发散,能散风热,清肝热,泻肺热,滋肺燥。桔梗辛开苦降,但辛而不燥,苦而不峻,开宣肺气,泻火散寒,利肺清咽祛痰,乃为舟楫之剂,有载药上行之功,与杏仁为伍,桔梗升散,杏仁润降,一宣一降,调和气机,疏风宣肺,止咳祛痰。前胡宣散风热,降气消痰,重于宣肺。薄荷散邪利咽,清利头目,搜风散热。僵蚕辛咸而平,能疏风邪、消肿痛、利咽喉、平喘咳,为疏风止痒之要药。蝉蜕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具有镇静作用。甘草补益生津、和中缓急、清热解毒,还能调和诸药,与桔梗相配,苦辛散寒,甘平除热。全方寒温并用、甘苦相配、辛咸而合、宣降适宜,具有性轻味薄、组方平和、苦而不峻、温而不燥、润而不滞、祛邪而不伤正之特点,共奏宣肺化痰、疏风利咽、清热润燥之效,使得肺清气畅、风疏痰消、咳停痒止、咽利喉润而病获痊愈[2]。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
[2]胡永峰,肖海霞.僵玄蒡桔汤治疗喉源性咳嗽11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