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探讨社区医生在慢性病预防与康复中的作用

2014-01-24杜双霞李玉生张晓红赵合意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慢性病效能

杜双霞, 李玉生, 张晓红, 赵合意

近年来,我国社区医学虽然得以高速发展,但社区医疗仍存在着若干缺陷,无法满足多数患者的医疗保障,而医学技术及设备等条件不可能在短期弥补这一不足。自我效能理论作为一种社会学习理论,对其深入研究较为困难,但其基本理论浅显易懂,社区医生运用此理论指导多数慢性病及肿瘤晚期患者进行康复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可弥补其他技术及设备方面的弱势。目前,自我效能理论在我国多被用于学生培养等方面,近年来多数学者将其运用到慢性病康复方面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经验。但将自我效能理论运用于社区医疗研究尚未多见,即使有也只是涉及单病种处理。本文对社区医疗与自我效能理论的关系作一探讨性研究,以期为我国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对策提供参考。

1 自我效能理论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由Bandura于1977年提出。Bandura认为,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在其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并由此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在总结个人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Bandura于1986年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中,对自我效能感作了进一步的系统论述,使该理论的框架初步形成[1]。即使人们知道某种行为会导致良好或恶劣结果,但也未必去从事这种行为,而是首先要判断一下自己的能力,评估自己有没有实施这一行为的能力,这种判断和评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效能的表现。个体的自我效能强度大小,能够影响到个体对追求目标的设定和为实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程度;能够对个体行为成功或失败作出积极或消极的解释;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效率和能力。成败经验、间接性经验、言语诱导、身心状态、环境信息等多种因素经常共同作用,对自我效能将产生影响。

2 社区医生的服务特点及工作重心

社区医生的概念源于西方,常常同时被称为家庭医生,又因其不分内、外、妇、儿等专业,而被称为全科医生或通科医生。社区医生提供的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型服务。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渐增强和疾病谱的改变(如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社区医生在慢性病预防、康复等方面的责任越来越重要。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与老年人和残疾人保健等[2-3]。这些服务内容要求社区医生必须具备全科技能,具备多学科的知识。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慢性病的预防和康复工作必将从医院转移到社区医生面前,社区医生对老年性疾病、慢性疾病等疾患的控制和康复所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大。但我国目前的社区医师,无论从数量到质量均较所承担的义务严重滞后。事实上,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是原来街道卫生院“翻牌”形成的,就是区医院“伸腿”举办的[4]。 在此状况下,社区医生没有必要像专科医生那样在某一领域具有高超的技能,应当脚踏实地地做好社区的医疗服务。比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控制等方面,社区医生可以建立本社区人群的健康档案,掌控第一手资料,利用各种方法及时为社区人群进行宣教、指导和治疗。社区医生在慢性病的预防、康复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远远优越于大医院的医生在门诊几分钟的接诊过程。

3 社区医生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在慢性病预防和康复中的作用

Bandura[5]认为,自我效能感在两个水平上影响人类健康。在较为基础的水平上,人们对自己处理应激能力的信念会影响到其身心调节系统。如果人们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地控制潜在的应激源,他们便不会为其所困;反之,便会受其困扰,并损害到生理机能的水平。自我效能感影响健康的第二个水平表现在人们对个人健康习惯及生理老化的直接控制上。这种自我调节的效能感影响到其动机和行为,从而决定着他们是否改变不良习惯、维持良好习惯,以及做到何种程度,并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尽快从挫折中恢复过来。近年来,我国多数学者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到众多疾病的康复及心理治疗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如张春花等[6]对5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化疗期的焦虑与自我效能的研究;何海燕等[7]对170例癌痛患者做了影响癌痛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褚爱桂等[8]对36例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的依从性研究;刘晓慧、孙秋英、樊敏华等[9-11]分别对脑卒中及脑血管偏瘫患者进行自我效能干预研究,均证实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并最终对疾病康复产生良好的效果。

自我效能理论可帮助多数患者提高预防效果、增强康复的主观能动性。社区医生应当掌握并很好地运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帮助社区人群,充分发挥社区医生的作用。在慢性病预防和康复方面,社区医生应当学会并应用自我效能理论直接参与此类人群的管理,可以为慢性病患者制定自我效能量表,利用量表对人群的自我效能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对慢性病患者的预防、康复等进行干预。如组织同类型患者交流,介绍预防、康复经验和体会,使患者获得间接经验,激发自身的自我效能期望值,从而增强其预防、康复的依从性;如通过语言激励、树立目标、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的方法,增强患者自我效能强度。这些措施和方法因为社区医生得天独厚的条件比较容易实施,而专科医生往往无法在门诊与患者在短时间接触中完成。预防的作用永远大于治疗,就像疾病康复的过程总是显得漫长一样,社区医生自身也要加强自我效能感,做好角色定位,必须明白专科医生所作出的诊断和治疗只是整个过程中的一段,而位于起点的预防做好了,就会终止或延缓下一个过程;同样位于事件终点的康复仍然需要社区医生完成。由此可见社区医生在整个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在持续上升,2000年已达80.9%,死亡数将近600万[12]。社区卫生服务是被WHO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但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居民健康的贡献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人们注重治疗轻视预防。自我效能理论作为一种心理学的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学理论,无论在慢性病的预防、康复等方面,均可以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主动防病、治病以及康复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终降低此类疾患的发生率、死亡率,提高康复率。现阶段每一位社区医生都应当学习并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去服务于每一位患者,同时提升自身对社区医疗的防病、康复服务理念的认知,提升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能力的拓展。

[1] 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7(1):39-43.

[2] 梁万年.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实用全科医学,2003,1(1):6-9.

[3] 卢祖洵,李永斌,王芳,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试点工作进展、成效及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基线调查和常规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6):321-325.

[4] 刘力伟,赵明杰,于润吉.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5):8-9.

[5] Bandura A. 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New York Freeman,1997.133-134.

[6] 张春花,初雪莲.老年直肠癌患者化疗期的焦虑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5):38-39.

[7] 何海燕,朱京慈,彭娜.癌痛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8):1987-1990.

[8] 褚爱桂,徐芃,鲍文卿.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膀胱癌术后患者膀胱灌注的依从性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0,9(2):95-97.

[9] 刘晓慧,柴晓敏,徐小维,等.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6):18-19.

[10] 孙秋英,柳韦华,张廷香,等.自我效能理论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2):38-40.

[11] 樊敏华,李文静,周娅,等.自我效能理论在脑血管病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14-15.

[12]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R].北京:卫生部, 2006.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慢性病效能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试试“托管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