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医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形成与发展

2014-01-24曾尔亢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老年医学老年学健康长寿

曾尔亢

老年医学(geriatric medicine)历经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发展与研究,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其学科体系日趋成熟和完善。我国1964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术会议”,尤其是1982年在桂林召开的“第二届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使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老年医学有了飞速的进展,目前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开展老年医学多学科交叉研究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1 老年医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必要性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加快,“老龄”问题已成为共同关注的热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社会问题,因而倍受关注[1]。老年医学是现代老年学(modern gerontology)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医学(modern medicin)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在老年学学科体系中,老年医学与老年生物学(biology of aged)、老年心理学(geropsychology)、社会老年学(social gerontology),以及我国的传统老年学(traditional gerontology)既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老年人,又有各自特定的研究内容,以及诸多相同或相似的研究方法,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共同研究人类衰老(senility、senium、aging)的原因、规律、特征、机制及影响因素,探讨延缓衰老的对策,老年性疾病的防治、健康长寿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巨系统,是一个数以60~100万亿计、约200余种不同性质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社会”。从逐步衰老的角度讲,老年人由于适应能力、储备能力和抗病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内环境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或失去平衡的“边缘”,意味着“老年”本身对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就构成重要的影响,严重地威胁到老年人迈向健康长寿,活到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高寿命120岁的步伐。

对于人类健康长寿的研究,其涉及学科广泛,包括了老年学学科体系中的各个分支学科,老年医学就是其中一门进展快、内容广、涉及学科多的学科群[3]。因此,老年医学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 多学科交叉研究促进了老年医学的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日趋提高,进而对“健康”的认识空前高涨,健康意识显著增强,因此,迫切希望老年医学能带来防治疾病、健身延年的正能量和积极效应。

学者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逐步形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现代医学模式从人体健康出发,全方位探讨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人体衰老与抗衰老、老年性疾病防治和促进健康长寿的影响[4-6]。世界卫生组织(WHO)进一步强力推荐“健康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也是 WHO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的健康生活方式。总的说来,现代医学模式的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出,都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都表达了开展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的重要意义。

健康长寿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老年医学研究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十分重视,例如: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发起并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创办的高层次“香山科学会议”中,以老年医学及相关学科为主题内容的该层次会议就举办了多次,笔者亲临参加过3次该层次会议,即:2002年(第193次)香山科学会议[7],主题为“中国老年学研究若干重大问题和对策”;2006年(第296次)香山科学会议[8],主题为“健康长寿的社会、环境和遗传影响因素科学研究前沿”;2011年(第402次)香山科学会议[9],主题为“老龄健康影响因素与保障机制的综合交叉研究”。该会议十分强调多学科专家教授的参与,开展广泛的综合交叉研究,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科学家,共同探讨老年学与老年医学中的前沿课题,以促进我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国际医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概念: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10]。其观念虽诞生不久,但发展很快,体现了这一学科的强大生命力与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转化医学的形成,又为开展老年医学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前景。现代研究表明,诸多科学研究都向着两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相反方向发展,一方面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向着分科越来越细的新兴学科方向发展[1]。对老年医学而言,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势必对其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1] 曾尔亢.老年医学的综合交叉研究[J].医学新知杂志,2011,21(6):391-392.

[2] 成蓓,曾尔亢,主编.老年病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21.

[3] 曾毅,柳玉芝,张纯元,等,主编.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7.

[4] 陈可冀,主编.老龄化中国: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12.

[5] 曾尔亢,梁勋厂,刘佩文,等.湖北地区2500例不同职业老年人健康水平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1):46-48.

[6] 曾尔亢.开展抗衰老多学科研究、促进我国人民健康事业发展[J].中国老年病杂志,2011,8(3):127-128.

[7] 香山科学会议组织委员会.第193次香山科学会议资料[C].北京:香山科学会议理事会,2002.

[8] 香山科学会议组织委员会.第296次香山科学会议资料[C].北京:香山科学会议理事会,2006.

[9] 香山科学会议组织委员会.第402次香山科学会议资料[C].北京:香山科学会议理事会,2011.

[10] Buther D.Translational research:Crossing the valley of death[J].Nature,2008,453(7197):840-842.

猜你喜欢

老年医学老年学健康长寿
《实用老年医学》第七届编委会名单
爱情使我的父母健康长寿
欢迎订阅《实用老年医学》
欢迎订阅《实用老年医学》
《老年医学研究》对作者署名的要求
《中国老年学杂志》郑重声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郑重声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郑重声明
人民健康长寿的中国
一位台湾老板的健康长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