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医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4-01-23郑娴,谢昂
郑 娴,谢 昂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110032; 2.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110032)
自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牛顿三大力学定律问世开始,世界上已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推进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抓住科技革命的国家都会发生重大变革。目前第六次科技革命也已经向我们走来,它有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1]。它将主要发生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交叉结合部[2]。第六次科技革命革到人类自身了,这必将使医学的发展产生新的变革。在这场新的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中医学这门历史悠久的医学而又将面临着怎样的洗礼呢?我想这取决于所有中医药工作者如何认识与应对。在这场变革中,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机遇更面临着挑战。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几千年,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黄帝内经》等诸多经典著作仍是当代中医工作者的必读。中医学的确有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理论体系和临床疗效等方面。但也有很多人对中医提出过质疑,认为中医几千年来没有什么发展,理论一成不变,临床疗效因个体差异而不确定,重复性差,甚至要“废医存药”。这种观点虽然片面,但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为何当今中医药理论不能顺畅的传播,被世界所接受呢?很多国家虽然看到了中医药疗效,但只认可针灸、中药,而不承认中医理论,无法接受中医学是一门医学,可能这还是与中医药学本身的缺陷有关。如理论缺乏逻辑完备性,微观分析与实证不足等。从而造成中医理论的封闭性、停滞性,无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融通而不能快速发展[3]。因此,中医药需要发展是肯定的,世界上没有不需要发展的科学,事实上中医药理论也是不断在发展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之瑰宝。自古中医药理论体系就是开放的,善于吸纳当时科技文化之精华,因此,科技革命的到来,应该是中医药发展的新契机,科技成果是武装中医药的最好的武器。如何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及广大中医药研究者关注的话题。
1 人才的培养是关键
中医药现代化需要大批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又要有丰富的中医药知识。而目前的状况是,许多学生既没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药知识也是不甚了了。没有合格的中医人才,中医不仅要被西化,而且必然将湮灭。保持中医特色的关键是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医药教学模式需要必要的调整。
1.1 回归经典,先中后西
西医学的科学性、先进性及有效性无可厚非,但也有其局限性,因此,中西医相互学习,优势互补是提高医疗水平的最有效途径。能中西医“两条腿走路”,才能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患者需要一个能够理解的明确诊断,因此作为中医学习西医理论更是必要的。但应该如何学习,如何避免西化是值得思考的。目前中医院校虽然中西医课程都有开设,但大多是中西医课程同时开,而且课时所占比例也相当。由于西医理论逻辑性强,便于理解,首先占据了学生的思想,学生首先接受的是西医的思维模式。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顺序和课时安排上应该做一些调整,比如先开中医课程,后开西医课程,同时适当增加一些中医课时的比例。
此外,在中医教学内容方面,目前高等教育教材中的内容看似很完整的中医理论,如《中医基础理论》,其中一些内容与中医经典中所表达的理论内涵还是有一些差距。虽然有一些是后世对中医理论的发展,但对于初学中医的学生来说,缺乏对中医理论产生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古代哲学思想的介绍与理解,使得中医理论的学习不够生动,也不够深入。因此建议中医药高等教育从中医经典开始学习,同时增加中医文化、中国历史及古代哲学等相关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加深理解。
1.2 加强中医临床实践
中医学本身是实践医学,中医理论是一种缺乏具象的宏观理论,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不仅要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及一定的悟性,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体会。而现代的培养模式下中医院校学生实习和就业的环境大部分是以西医的医疗模式为主的医院。因此,学生尚未深刻体验到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精髓,就由于工作的需要被迫加紧学习西医理论,从而在思想上逐渐走向西化,即使使用中医诊疗手段也只是表面功夫。如遇到血栓就开些活血中药,诊断不讲辨证,处方也不求君臣佐使。这样就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人才的成长。笔者认为应该在中医药教学中增加一些跟师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地点也不应该限于大型医院,可以吸收一些民间的优秀中医师作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加一些学生中医临床实践的机会。
2 正确认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目前中医理论之所以发展缓慢或者是缺乏飞跃式的发展,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对继承和创新的认识错误,重创新轻继承,又不知如何创新,甚至有一些人认为搞一些科研就是创新。笔者认为中医理论的创新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不是特意追求的。为什么古人并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却能产生传世的中医理论,这就要回归到中医学的本源。中医学是为了防病治病而产生的,是在实践中产生的,那么必然要在实践中创新发展。而实践需要时间来积累经验,需要深厚的理论指导,是不断学习总结的过程。
纵观成名的中医名家,大多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这些成就的产生,没有一蹴而就的,都是在不断学习前人经验,不断实践中产生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更好的。传世的中医药文献有千余种,是几千年来先辈们临床实践经验的升华,是中医的理论宝藏。但敢问现代的中医工作者通读过几本中医文献,深入研究过几本中医文献?继承不够,何谈创新?只有继承前人留下的理论和经验,才谈得上发展,否则成为无水之源。所以说继承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在继承上的提高。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中医药的创新不会产生在实验室中,我们要让中医药被广泛的而且很好的被使用,在实践中必然会不断的发展。
3 以中药现代化引领中医国际化
在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医国际化是关键的一步。但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再加上语言、文化的差异,要想让中医理论像西医那样在世界广泛传播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而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象的物质,虽然中药复方结构也相当复杂,但研究起来相对容易着手。而中医理论的重要指导思想在中药组方也有充分的体现。通过对中药的研究,尤其是对经典方剂的研究,可以作为学习中医理论、了解中医思维方式的切入点。近些年国际科学界也确实对中药研究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到中药的研究中去,这也大大地加速了中药的现代化进程,在中药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进展。如: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的研究,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检测的体系进行中药质量控制,化学物质组学方面的研究等等。这些科研成果充分与产业化相结合,尤其是剂型改革,将使中药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加强中药现代化将是中医现代化的突破点。
4 展 望
二十一世纪对中医药来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中医药现代化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应该充满信心,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如“证”的研究。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辨证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运用证候要素应证组合进行辨证的新的辨证方法体系,为揭示辨证的规律、实质与特点,以及证候的规范化,提供了新的方法,这也为中医药标准化提供了新的思路[4-5]。同时,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中医药现代化,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只要所有中医药工作者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逐步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让中华民族的这笔宝贵财富永远流传下去。
[1]何传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专利争夺”已悄然展开——2001 年以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十种前兆[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2,34(4):535-538.
[2]何传启.科技革命与世界现代化——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方向和挑战[J].江海学刊,2012(1):98-104.
[3]马骥.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药的传承创新[J].中医药学刊,2006,24(l):5-7.
[4]朱文锋.辨证统一体系的创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4-6.
[5]衷敬柏,王阶,赵宜军.辨证方法及证候要素应证组合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4):221-224.通信作者:王铁铮,副主任医师,沈阳乐善中医疑难病研究所,leshanzhongy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