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的治疗

2014-01-23董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9期
关键词:隐窝椎板椎间

董明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的治疗

董明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的治疗。方法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侧隐窝狭窄, 其中椎间孔内型3例, 椎间孔外型5例。采用单侧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 植骨融合内固定(TILF)术治疗。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 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 本组优6例, 良1例, 可1例。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的患者采用单侧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ILF)疗效满意。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内型;椎间孔外型;TIL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由Abdullah等于1974年首次报道, 大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数10%左右。临床由于对这一病症的认识不足, 常出现漏诊、误诊[1]。回顾性分析2008 年1月~201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的患者, 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的不同类型均采用TILF方法进行手术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8例, 男7例, 女1例, 年龄53~67岁, 平均58岁。8例均因系统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疗效不佳或症状持续加重, 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突关节增生褪变, 侧隐窝狭窄的患者, 行TILF手术治疗。病变节段分布情况:L3/4 节段1例, L4/5 节段5例, L5/S1节段2例, 其中左侧3例,右侧5例。术前常规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CT和MRI检查, 各项常规、生化及心电图, 心功能检查。

1. 2手术方法 后路正中切口, 常规显露椎板, 将椎旁肌用椎板拉钩向外牵开, 置入椎弓根螺钉。将患侧节段间撑开,在下一椎弓根上缘和上一椎弓根下缘完全切除关节突关节及周围增生的骨赘, 避免使用暴力扰动神经根及背根神经节,切除关节囊及黄韧带, 控制出血, 轻轻牵拉内侧的硬膜囊,显露并切除纤维环及突出的椎间盘, 椎间置入cage或植骨块,行对侧关节突关节间融合, 椎间加压固定。术后2天佩戴支局离床活动, 3周后适当行功能锻炼, 3个月后复查CT。

2 结果

本组8例患者随访3~18个月, 平均10个月, 症状缓解明显,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术前患者JOA评分为(6.32±0.87)分, 随访时JOA评分为(15.16±1.58)分, 采用t检验对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有显著性差异(P<0.001, α=0.05)。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优6例, 良1例, 可1例,优良率87.5%。

3 讨论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DH)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一种少见的类型。夏梦红等根据突出髓核所在位置可将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一步分成椎间孔内(intraforaminal)突出型与椎间孔外(extraforaminal)突出型[2]。FLDH的手术方式较多, 采取极外侧入路单纯摘除椎间盘是安全且有效的[3]。由于骨质增生、侧隐窝狭窄、椎间隙变窄、腰椎间盘极外侧突出等综合因素, 导致患者临床症状重,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本科针对这类患者, 应用TILF方法, 即可充分暴露不同突出位置的髓核以及卡压的神经根, 又可以同时处理骨赘造成的侧隐窝狭窄, 从而改善了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临床症状, 疗效满意。但此术式需行病变节段的固定融合, 相邻节段褪变、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

[1]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73.

[2] 夏梦红, 王建忠, 梅芳瑞.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征及分型-附36 例报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11):817-819.

[3] Bridwell K H, Dewald R L.脊柱外科学.党耕町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20.

110101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隐窝椎板椎间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减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肌动蛋白染色协助分析肠上皮增殖和分化的相对定量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经关节突全内镜侧隐窝减压的临床应用
腰椎间孔扩大成形在椎间孔镜技术中的意义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