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刚教授治疗脑病经验撷要
2014-01-23董丽娜韩文刚
董丽娜 韩文刚
·中医中药·
韩文刚教授治疗脑病经验撷要
董丽娜 韩文刚
脑病;中风;韩文刚;学术思想
韩文刚为主任医师, 荥阳市中医院脑病科创始人, 河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 首届郑州市优秀中医(名医), 从事中医脑病教学和临床工作30余年, 医术高深、学识渊博, 擅长以中医特色手段治疗心脑血管疑难杂症, 并博采众家之长, 提出“调气血、治因子”的脑病理论大法。作者跟师学习, 亲聆教诲, 对其治疗脑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略有所得而受益匪浅, 现简述如下。
1 强调“气血失调”为脑病发病始动因素
韩教授综合临床经验, 将心脑疾病分为三级四型以进行辨证分型:一级为轻度(有症状、属功能性病变), 二级为中度(不仅有症状, 至少有一处器质性病变), 三级为重度(有症状, 且有两处以上的器质性病变或损坏)。三级中每一级可分四型:气、血、痰、火, 并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融于四型进行个体化、科学化辨证论治。韩教授认为,气血失调是脑病发病的始动因素, 因此应以调理气血和固摄气血为治疗中心, 据此提出“调气血、治因子”的理论大法,以其为基础对三级四型进行辨证论治:寒者以温阳通络活血;热者以通腑泄热活血;虚者以益气养阴活血等, 较传统辨证更为简明直观, 丰富了脑病治疗理论。
2 重视“毒伤脑髓”对中风发病及治疗的影响
中风为最常见的脑病, 其重症不仅可危及患者生命, 存活者也多存有肢体偏枯、言语不利等后遗症, 因此治疗中风不但需要挽救患者生命, 同时应尽量促进脑功能恢复, 改善生活质量[1]。脑髓由先天精气化生, 后天肾精及水谷精微充养, 具有总统诸神、主思维、记忆、五脏调节及主运动的功能, 是维持、调节和指挥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素问》曰“诸髓者, 皆属于脑”, 脑为病而髓亦伤, 韩教授认为,毒伤脑髓是中风而致神志昏迷、言语不利、肢体偏枯等症状的根本原因[2]。脑中毒邪, 其源有二, 一为内生, 一为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所化生毒邪随经上犯, 故临床治疗, 应审证求因, 调气血、治因子, 可以醒脑开窍活血、泻火解毒活血等,治则逐毒邪、护脑髓, 促进患者意识恢复, 减少脑髓功能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3 提倡中医特色治疗, 创立独特验方
韩教授认为, 脑病患者饮食不调、起居失常或情志不畅,易阻遏气机, 损伤脾胃, 变生他病, 因此对脑病患者治疗应兼顾调理脾胃, 以健脾活血、通腑祛痰。韩教授发现, 脑病患者舌苔或腻或燥或厚或白或黄, 均为痰湿或郁热之象, 提示脾胃功能失调在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影响患者整体内环境和药物的疗效, 但西药对此并无良策, 故独创“化滞通络汤”以健脾胃, 清热利湿, 通气血活导滞,以此为主方治疗中风之病可获良效, 对其他脑病, 辅助应用可提高治疗主病疗效, 缩短疗程。
韩教授发现, 中风患者脾胃失调, 久卧伤气, 易生湿滞,易出现咳嗽、腹胀、便秘等症, 影响疗效, 甚至诱发患者死亡。韩教授认为, 中风患者变生他证, 表现不一, 其理相通, 多为痰湿作祟, 自拟“通腑泻下汤”或灌肠或鼻饲, 可通便祛邪,尽泄大肠邪热, 在预防脑疝, 减轻脑水肿, 防止肺部感染等方面均有良效[3]。
4 典型病例
张某, 男, 48岁。主诉:左侧肢体麻木力弱伴头晕1 d。患者于2010年7月26日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麻木,力弱伴头晕, 持续未缓解, 于27日求诊于韩教授。查, 神清,精神差, 面色暗淡, 无言语骞塞, 舌体胖, 舌质暗, 舌苔黄厚腻,脉弦滑, 四肢肌力、肌张力基本正常, 左侧巴氏征(+), 肝区压痛(+)。既往有消渴病史6年余而未正规治疗。辅助检查:头颅MRI示:右侧丘脑腔隙性脑梗死。中医诊断:①缺血性中风,中经络, 证属痰湿瘀滞, 脑络痹阻。②消渴。西医诊断:①脑梗死。②2型糖尿病。初始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并以 “通心络胶囊”口服, 2粒/次, 3次/d。2 d后症状无明显减轻复诊, 并稍有舌强, 腹胀, 纳差, 大便不爽, 舌体胖有齿痕, 质暗淡, 苔黄厚腻, 脉弦滑, 辨证属痰热中阻, 浊气上扰, 脑脉不畅。治以“化滞通络汤”加减:胆南星、川贝、黄芩、枳实、桃仁、泽兰、鸡内金各10 g, 杏仁、半夏、川芎各15 g, 丹参20 g, 薏苡仁、 滑石各30 g, 1付/d, 水煎900 ml, 分3次温服。3 d后复诊麻木、头晕明显减轻, 余症已消, 舌质淡红, 苔薄黄,脉弦, 以上方加钩藤20 g, 水蛭15 g, 再服4剂, 诸症消失。
按语:本例属缺血性中风, 韩教授认为其与消渴关系密切, 消渴之病, 其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 故中满、内热、其气上逆, 必殃及脑脉。本例患者, 因痰热中阻, 浊气上逆引起脑脉不畅, 发为中风, 根据三级四型辨证分为二级痰热型,治疗以清热理气通络、祛湿化痰活血之法, 并兼顾脾胃, 采用自拟“化滞通络汤”, 该方:胆南星、川贝、黄芩、半夏、杏仁、薏苡仁、滑石等可清热、祛湿、化痰, 桃仁、丹参、川芎、泽兰、枳实等理气活血通络, 鸡内金顾护脾胃以增药效, 后加入钩藤、水蛭是增其解痉化瘀通络之力, 诸药共凑清热、化痰、祛湿、通络之功效, 使之脑脉血流通畅, 脑髓得养, 麻木头晕因而痊愈。
[1] 王瑞雯, 万文蓉.中风后遗症的诊疗进展.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4):45-47.
[2] 韩文刚.对脑中风“毒伤脑髓”的探究和论治.中医临床研究, 2012, 4(2):69-71.
[3] 韩文刚.通腑泄热法治疗中风急性期46例.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 10(10):32.
2014-07-21]
450100 河南省荥阳市中医院脑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