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电生理监测面神经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效果

2014-01-23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3期
关键词:面肌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

朱 琳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部 郑州 450014

神经电生理监测面神经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效果

朱 琳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部 郑州 450014

目的 探讨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实施面神经、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面肌抽搐10例,三叉神经痛13例患者经药物或其他注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而选择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面肌抽搐10例中9例术后抽搐消失,1例症状缓解;三叉神经痛13例中11例术后止痛,2例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可避免神经功能损伤,减轻术后并发症,是目前最常用、最安全能够达到终生治愈的方式。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神经电生理

如脑神经和血管相互黏合在一起,血管的搏动就会导致神经短路,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兴奋性增强,就会出现面肌抽搐和三叉神经痛等。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是一种自发缓解率低的慢性疾病,是以同侧面神经所支配肌肉的不自主、间断的强制阵挛性收缩为特点的综合征[1]。三叉神经痛可能为致病因子使三叉神经脱髓鞘而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所致,疼痛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的一支或两支,以第二、三支最多见[2]。微血管减压术是将相互压迫的神经、血管分离开,解除局部血管压迫、消除症状、保留神经功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有效率为90%~98%[2]。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可使大部分患者的面肌抽搐显著改善,成功率达90%以上[1]。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通过神经传递中电生理信号变化,了解麻醉状态下患者脑组织的代谢、神经功能,降低术中损伤,减轻术后并发症。

1 一般资料

面肌抽搐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9~63岁,平均46.5岁;病史8个月~23 a,平均9.5 a;患侧左侧7例,右侧3例;所有患者经MRI检查可见血管与面神经粘连或直接压迫面神经,并排除继发性原因如动脉瘤、肿瘤等。9例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1例行A型肉毒杆菌素毒素多点局部注射治疗,效果不佳,面肌抽搐复发,选择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32~60岁,平均44.9岁;病史6个月~20 a,平均9.3 a;患侧左侧4例,右侧9例;疼痛分布于第Ⅰ支1例,第Ⅰ、Ⅱ支1例,第Ⅱ、Ⅲ支11例。11例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2例注射无水乙醇封闭治疗,止痛效果不佳,复发,选择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愈。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 手术常采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患侧在上,全麻后于患侧耳后幕下-乳突后作长6~8 cm直切口,牵开骨瓣剥离骨膜,气钻钻孔,暴露骨窗,在桥池侧隐窝处尖刀挑开硬脑膜缓慢释放桥小脑角池脑脊液,使颅压降低后,用脑压板将小脑半球向内侧牵开,暴露手术操作区[3]。显微镜下探查三叉神经或面神经,从神经根部向远端锐性分离,游离三叉神经或面神经周围的蛛网膜,分离血管神经缠绕处。在脑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放置神经补片,用生物蛋白胶黏合固定,防止补片脱落移位。确定无出血后,缝合硬脑膜,固定骨瓣,缝合肌肉和皮肤各层。

2.2 器械护士配合 (1)手术用物准备:脑外敷料、盐水盆、手术衣、脑外器械、蛇形牵开器、神外无创吸引单包、气钻、脑棉、双极电凝镊、电刀笔、明胶海绵、脑外手术用粘贴手术膜、一次性冲洗器、吸引器/管、引流袋、注射器、可吸收缝线、慕丝线、头皮夹、手术用敷贴、神经补片(Teflon棉片)、生物蛋白胶。(2)协助手术医师消毒铺巾:头下铺中单;以切口为中心铺四块质量巾,皮针丝线固定四角;中单包裹铺托盘;以切口为中心铺两个脑外洞巾,建立无菌区域。连接电刀、双极电凝镊备用。配置浓度为1/10万U盐酸肾上腺素100 mL,高血压患者禁用,老人及小孩剂量减半。给手术医师无接触传递皮刀、有齿镊,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刀止血,头皮夹固定。(3)与巡回护士共同连接气钻,钻孔开窗,手术医师用气钻钻孔时,随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钻头以降温。钻孔后用咬骨钳扩大骨窗上至横窦,外侧至乳突后缘至乙状窦处,骨蜡止血。(4)器械护士和手术医师洗手,器械护士将切开硬脑膜前的器械撤掉,换上显微器械、脑膜剪、脑膜镊、神经剥离子、双极电凝镊、细吸引器头、备盐水脑棉。十字剪开硬脑膜,剪至横窦与乙状窦转折处,以便显露桥小脑角。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配合套显微镜套,协助手术医师调整显微镜位置、焦距。递脑压板,用脑压板轻轻将小脑半球抬起,打开桥小脑角池的蛛网膜,递显微吸引头缓慢吸出部分脑脊液。递显微剪、神经剥离子、双极电凝镊、脑棉在显微镜下分离蛛网膜,电灼并切断岩上窦的岩部静脉,显露三叉神经或面神经。(5)分离责任血管与神经后用神经补片(Teflon棉片)将责任血管与神经根垫起分离,起到神经减压作用。用生物蛋白胶粘合固定防止补片脱落。一次性洗涤器吸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颈静脉压迫三次确定术野无出血后,递镊子、缝针、缝线、剪刀关闭硬脑膜。生理盐水冲洗、止血后使用颅骨锁关闭骨窗(或用钛网、钛钉)。去掉头皮夹,双极电凝镊或电刀止血,放置引流管,递缝针、缝线、有齿镊缝合肌肉、皮下组织、皮肤。(6)手术用敷贴覆盖切口,绷带缠绕固定。

2.3 巡回护士配合 (1)建立静脉通路。(2)患者麻醉后,协助医师安置手术体位,采取卧位或侧俯卧位,患侧在上,背部靠近手术床边缘。头向前倾,肩向后拉,头顶部降低,使乳突根部位于最高点,便于手术操作。(3)眼睛涂抹红霉素软膏后覆盖保护帖;患侧外耳道塞脑棉避免消毒液流入耳内。(4)气钻、双极电凝、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准备到位。协助器械护士连接气钻,使用过程中防止氮气管道打折影响使用效果。根据手术医师需要术中随时调节双击电凝的功率以确保手术安全。协助手术医师套显微镜套、调整显微镜位置、调节焦距,使用过程中避免电缆线打折。(5)手术开始后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滴,以降低颅内压。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准确执行医嘱,及时记录器械清点单和护理记录单。术后与麻醉医师共同护送患者离开手术室,与病房护士、麻醉恢复室护士或重症监护室护士交接患者及带回的物品。

3 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10例面肌抽搐患者中术后抽搐消失9例,症状缓解1例,均无术后并发症,治愈率90%;三叉神经痛13例患者中术后止痛11例,疼痛明显减轻2例,均无术后并发症,治愈率84.6%。

4 结论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最安全,术中随时可监测出是否有脑组织代谢变化及神经功能损伤,为降低术中风险和减轻术后并发症“保驾护航”。然而手术的成功也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配合,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准确配合,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 陈晨.神经系统少见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

[2] 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44.

[3] 黄文霞.图解手术室护理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80.

(收稿2013-03-26)

R741.044

B

1673-5110(2014)23-0137-02

猜你喜欢

面肌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三叉神经痛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带你了解“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