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1例

2014-01-23谢崇雨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组织液抗酸麻风

谢崇雨

广西贺州市皮肤病防治院,贺州,542800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1例

谢崇雨

广西贺州市皮肤病防治院,贺州,542800

患者男,54岁。因双手指疱疹、溃疡3年,全身斑丘疹、环状斑伴瘙痒1年来我院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左手食指指腹出现疱疹,继之形成溃疡,无渗液,当时未作处理,溃疡逐渐愈合。但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亦先后出现疱疹、溃疡。间断在当地医疗机构治疗(具体不详),病情无明显好转。近1年来全身出现斑丘疹、部分呈环状,伴瘙痒。细菌涂片检查抗酸杆菌连续两次阴性。先后两次来我院复诊。

体检:颜面部浸润性红斑,右额见1角硬币大靶形红斑。颈后正中与后发际处有2 cm×3 cm~2 cm×5 cm红色靶形斑4块,边缘清楚;躯干部见大小不等的淡红色靶形斑及多条红色抓痕。右上肢靠腋窝处有1个约10 cm×15 cm不规则的淡红色斑块,边缘大部分清楚;右小指短缺,右中指有1黄豆大浅表溃疡伴黄色结痂,局部肌肉轻度萎缩。左上肢见一约3 cm×5 cm不规则的淡红色斑块,边缘清楚;左食指短缺,左食指和中指各有1个黄豆大溃疡,溃疡周围有黄色结痂。左手背侧见直径约1.5 cm类圆形溃疡。右下肢大腿外侧见5 cm×10 cm、小腿屈侧见3 cm×5 cm不规则淡红萎缩斑,毛发大部分脱落,下肢皮疹触觉障碍明显(图1~4)。

实验室检查:组织液涂片查抗酸杆菌:右眶上2+、右耳垂2+、右下颌3+、右上肢皮疹3+、下肢皮疹4+。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巨噬细胞肉芽肿片浸润,抗酸染色AFB(4+)(图5、6)。病理诊断:BL。

讨论:多菌型麻风的皮肤切刮涂片、鼻黏膜拭子涂片以及擤鼻涕涂片检查均能查到AFB。通常情况下多菌型麻风组织病理变化检查抗酸杆菌染色均为阳性。多数病人在发病早期即表现出光谱上的特征,主要是界限类麻风早期可以偏向T型,随病情的发展,通过降级反应,向L端进展。本病例来我院第一次就诊时从皮疹的多形性、多色性和手部畸残来说,临床上应该诊断为发病3年中间界线类麻风。但当时病人偏向T型,组织液涂片查菌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表现为少菌型。所以出现组织液涂片连续2次阴性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抗酸染色阴性的结果。病人未经抗麻风治疗,通过降级反应,病人移向BL型,所以第二次就诊时组织液涂片查抗酸杆菌:BI=2.85;组织病理学检查:抗酸染色AFB(4+);最终诊断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皮肤查菌和病理是麻风诊断的重要手段,皮肤查菌对多菌型麻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两者都可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误差,如临床高度怀疑,则需重复检查。

志谢:感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陈树民教授指导!

猜你喜欢

组织液抗酸麻风
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与Ziehl-Neelsen法在抗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扩创植皮术联合VSD修复足部皮肤撕脱伤效果分析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组织液动脉渗出说
37例麻风患者的家庭集聚性调查分析
由人教版生物教材中一幅插图引发的思考
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复习策略研究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何时服用抗酸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