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液动脉渗出说
2020-10-20朱武高地
朱武 高地
【摘 要】传统解剖学认为组织液是由血液中的部分液体从毛细血管中渗出形成。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路径来解释组织液的形成以及血液、组织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机理,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与传统理论不同:传统理论认为组织液在毛细血管渗出,而本文认为组织液由动脉(包括细动脉)内血液的部分液体直接渗出形成;传统理论认为组织液由毛细血管及淋巴管回归血液,而本理论认为除毛细血管及淋巴管外,组织液也可以直接通过静脉组织间隙流回静脉;传统理论认为细胞周围组织液基本处于静止状态,而本理论认为细胞周围组织液在压力场下经细胞间隙处于流动状态。
【关键詞】解剖学;组织液动脉;组织液
[Abstract] Objective: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human anatomy, interstitial fluid is derived from capillary blood.We propose a new route and mechanism to explainthe formation of interstitial fluid as well as exchange of materials between interstitial fluid, blood, and cells.Our new route and mechanism i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ones primarily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interstitial fluid is derived directly from arterial blood after it penetrates the artery wall; interstitial fluid may return to the blood directly through vein in addition to capillary and lymphatic vessels; the interstitial fluid flows between cells under a pressure field in contrary to the traditional belief that interstitial fluid almost stays still.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0--01
根据传统的解剖学理论,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的血液中渗出,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又在毛细血管回归血液,少部分进入淋巴管,如图1所示:[1]
然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压力很小,很难有大量液体从这里克服渗透压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因此,组织液的形成,以及血液、组织液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可能存在其他机理及路径。本文从动脉血管壁内存在组织液却没有毛细血管的事实出发,提出动脉血液中的部分液体直接渗出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并在压力场的影响下流经细胞后从毛细血管、淋巴管及静脉回归血液的机理,并将此机理扩展至人体其他器官,提出与传统理论不同的路径来解释血液及组织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机理。
动脉血管上有很多淋巴管,淋巴管收集组织液成为淋巴液,淋巴液单向流入静脉。然而,动脉血管壁由内膜、30-50层的肌肉层及结缔组织外层构成,其内没有毛细血管,其细胞间的组织液只能来自动脉血液,这说明动脉血管壁中的组织液是由动脉血液中部分液体直接渗出组织间隙形成的。
在其他器官中的组织液也同样可以由动脉血液中部分液体直接渗出动脉血管进入组织间隙形成。一方面,动脉血管壁与其他组织一样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周围是组织液,这就形成了动脉血管内血液中的部分液体直接渗出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的路径;另一方面,动脉血管是器官内血液压力最高的地方,动脉血管内膜周围组织液压力高,毛细血管、淋巴管及静脉周围压力低,因此组织液会由压力高处流向压力低处,组织液就会不断的从动脉(或细动脉)血液中渗出,流经细胞周围并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经毛细血管及静脉回归血液,少量进入淋巴管后流回静脉,还有少量组织液直接通过静脉回归血液。按照此路径及机理修改后的血液及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下面详细讲述动脉、细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在组织液以图2所示路径形成及回归血液过程的作用。
一、动脉血管
图3是动脉血管壁示意图。动脉血管壁由三层组织构成:第一层为血管内膜,通透性很好,血液中很多物质都可以穿过;第二层为肌肉组织,由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组成,通常有30—50层肌肉纤维;第三层为结缔组织。动脉血管壁上有淋巴管分布,而没有毛细血管。因此,与其他器官不同,动脉血管壁中的组织液没有进入毛细血管,而全部进入淋巴管。
动脉血液压力约为80—120mmHg,克服血液渗透压(约25mmHg)渗出血管内膜后形成组织液,仍有50mmHg以上压力推动组织液穿过细胞间隙,进入淋巴管。
二、细动脉血管
细动脉血管指的是进入身体器官的动脉血管,细动脉血管壁同样由三层组织组成,但肌肉层较薄,只有平滑肌。细动脉是人体调整血压的位置,人体分泌的血管紧张素会促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加大血液流动阻力,减低血流速度,升高血压。在细动脉中,血液压力仍然很高,而血管肌肉层较薄,结缔组织层与周围组织结合紧密,所以,从细动脉渗出的组织液可以穿过血管壁,继续在周围组织的细胞间流动,直到毛细血管附近。而细动脉中的血液,由于有大量组织液渗出,血清白蛋白浓度变高,渗透压也相应变高。
三、毛细血管
大部分毛细血管没有平滑肌层,其内血液的压力低、渗透压高,组织液在这里大量回归血液。
四、静脉血管
静脉血管壁也是三层结构,血液流速较低,压力平稳且低于血液渗透压,能吸收组织液、毛细血管内血液及淋巴液。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路径来解释组织液的形成,以及血液、组织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机理,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与传统理论不同(表1):
1.传统理论认为组织液在毛细血管渗出,而本理论认为组织液由动脉(包括细动脉)内血液的部分液体直接渗出形成。
2.传统理论认为组织液由毛细血管及淋巴管回归血液,而本理论认为除毛细血管及淋巴管外,组织液也可以直接通过静脉组织间隙流回静脉。
3.传统理论认为细胞周围组织液基本处于静止状态,而本理论认为细胞周围组织液在压力场下经细胞间隙处于流动状态。
参考文献
于频,系统解刨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