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重度心气虚证舌象分析
2014-01-23赵志宏
赵志宏
1 资 料
病人,男性,77岁,因“胸闷、喘憋反复发作6年,加重3d”于2010年6月25日以“冠心病”收入院。病史:病人于入院前6年来,反复出现喘憋,咳嗽,咳白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诊断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其后每遇冬春两季喘憋多次发作。入院前3d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喘憋,咳嗽,痰少色白,呼吸困难,无胸痛,无恶心,呕吐,无恶寒发热,收入院。刻下症:胸闷、喘憋,咳嗽,痰少色白,呼吸困难,疲乏无力,纳食少,腹胀,二便调,寐可。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控制可。查体:体温36.5℃,脉搏12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1/82mmHg。胸廓对称,桶状胸,双肺满布痰鸣音。心率123次/min,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一,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室率123次/min,V1~V6导联R 波递增不良。生化检查:血浆脑钠肽(BNP)4 121 pg/mL(正常0~125pg/mL),心肌肌钙蛋白(cTnI)0.186μg/mL,三酰甘油(TG)0.97 mmol/L,总胆固醇(TC)3.9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1.18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2.48mmol/L,尿素氮(BUN)6.14mmol/L,血肌酐(Cr)76μmol/L,C反应蛋白(CRP)17.48 mg/L。心脏彩超:射血分数(EF)53%,各房室内径正常,主动脉瓣回声增强,余各瓣膜形态结构未见异常,室间隔远段室壁运动减弱,余各节段室壁运动未见异常,升主动脉及其根部不宽,搏动良好,主肺动脉不宽,二尖瓣流速单峰127cm/s,二尖瓣、三尖瓣中量返流。中医诊断:胸痹,气滞血瘀。西医诊断: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永久性心房颤动;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并感染;高血压病1级(高危)。
冠脉造影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左前降支中远段和第一对角支交汇处75%~90%×20 mm 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回旋中远段80%×20mm 狭窄,前向血流TIMI 3级;右冠状动脉中段80%~90%×40 mm 狭窄,前向血流TIMI 3 级。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累及左冠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右冠脉置入Cypher 3.5 mm×33mm、Cypher 3.5mm×23mm,前降支置入Cypher2.5 mm×28mm,回旋支置入Cephy 2.75mm×23mm。
舌象分析:用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道生中医舌面象仪进行分析。冠脉PCI术前舌像,舌淡紫,舌边尖红,苔黄白相间厚,舌胖,有裂纹,有点刺,有齿痕。冠脉PCI术后1个月舌象,舌淡紫,舌边尖红,苔黄白相间厚,舌胖,有裂纹,有齿痕。冠脉PCI术后10个月舌象,舌淡红,舌边尖红,苔薄白,舌胖,有裂纹,有齿痕。
2 讨 论
此病人为老年男性,反复胸闷、喘憋发作6年,呈进行性加重,曾被诊断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此为重度气虚病人,病人反复喘憋,认为是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予以混淆。病人合并房颤,BNP水平为4 121pg/mL,显著增高;EF为53%,室间隔远段室壁运动减弱,二尖瓣、三尖瓣中量返流,考虑为典型维持正常射血分数心力衰竭,冠脉造影为严重三支病变,行冠脉PCI术,三支病变冠脉均被开通。随后复诊,病人活动喘憋逐渐改善。
冠心病病人舌象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1]。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较单支病变者冠脉粥样硬化范围更广泛,心肌血液灌注明显下降,首先导致的是维持正常射血分数心力衰竭,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外周微循环灌注不良。
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愈重,舌血管灌注愈差,舌象变化愈明显[2]。可以根据舌象的变化判断冠心病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气滞血瘀证舌像特点:舌质基本为紫类舌(淡紫舌、紫红舌及青紫舌)及暗红舌,瘀斑瘀点最多,舌苔以白苔、淡黄苔为主,性质多正常或腻,舌形以正常居多,为血行瘀滞所致。
心气虚轻证有舒张功能减退,而重证气虚则不仅舒张功能减退且泵血功能明显下降,与中医气病在先,血病在后的气虚血瘀病机相符,舒张功能指标的改变较收缩功能指标更能及早反映心功能不全,具有早期诊断的意义。淡白舌心功能指标示心功能明显低下,淡白舌可以代表心气阳虚和心功能低下的程度,且青紫舌由于血液淤滞,血流缓慢甚至障碍,心功能也明显低下。一般认为,气虚病人的舌质淡白或淡红,苔白或薄白为主体。淡白、淡胖舌左心功能差而青紫舌则左心功能显著异常。本例病人证候为气滞血瘀。本例病人舌象的动态演变过程:入院时及PCI术后1个月舌象均为舌淡紫,舌边尖红,苔黄白相间厚。10个月后再复查舌象,则现舌淡红,舌边尖红,苔薄白。与一般性认识一致。以此可见,运用舌象仪客观分析,通过舌象改变,对冠心病证候的演变有一个新的认识,指导临床制定更加合理的诊疗方案。本例病人冠脉介入术后,严重气滞血瘀证候的改善时间较为缓慢,这与病人年龄、体质、冠心病病程及介入治疗、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方案均有关系。
[1] 赵志宏,王阶.再论冠心病的辨病与辨证论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4):485-488.
[2] 李士懋.冠心病中医辨治求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