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4-05-28罗俊超
于 翔,罗俊超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梗死急性期后约有3/4 的存活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有效的护理干预是病人恢复神经功能缺损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院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脑梗死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 检查确诊;初次发病,起病时间<72h。排除标准:有意识障碍及严重失语、认知功能障碍者;出血性脑梗死及有明显出血倾向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或肿瘤患者等。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5岁~72岁(58.0岁±7.5岁)。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43岁~72岁(57.5岁±8.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予脱水、降压、保护脑细胞药物等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中医辨证施护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出现心情抑郁、兴趣减退、焦虑等消极心理状态,通过以情胜情、顺情从欲、劝说疏导等中医心理护理方法开导患者,解释病情,使其发泄心中抑郁和焦虑,消除患者消极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主动进行功能锻炼。
1.2.2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中医证候不同,制定个体化饮食:痰热内结型患者予白萝卜粥,肝阳上扰型患者予菊花茶,气虚血瘀型患者予黄芪桃仁粥,痰湿偏盛患者予薏米粥。急性期食物以清淡为主,恢复期增加滋养肝肾、补益气血的食物,比如奶类、瘦肉、蛋类、动物肝脏等。
1.2.3 穴位按摩 患者病情平稳后,对患侧上、下肢相关穴位进行按摩,如上肢的合谷、内关、曲池、肩井、肩隅等,下肢的涌泉、昆仑、悬钟、足三里、阳陵泉、环跳、承山等。并随证加减,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型加太冲、太溪、太阳等,以滋阴潜阳、息风通络;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加风池、大椎、外关,以祛风、养血、通络。每穴按摩2min~3min,每日1次。
1.2.4 起居护理 用金银花或甘草水清洗口腔以清热解毒,菊花水清洗双眼以清肝明目,以中药活血化瘀类药物煎水擦洗患肢和足浴,对患侧肢体刺激,促进患者血液循环。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28d后参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3],对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中计分法;日常生活能力量(ADL)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法。
1.4 疗效标准 基本恢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级~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3]。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疗效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ADL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ADL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ADL评分比较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1
组别 n NIHSS评分 ADL 评分观察组 治疗前36 15.72±3.65 36.39±10.38治疗后 36 6.34±2.891)2) 73.26±15.721)2)对照组 治疗前 36 16.13±3.48 35.43±11.22治疗后 36 9.96±3.071) 56.67±13.151)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急性期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能否存活,恢复期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后期生存质量[4]。根据患者情况及不同证候,给予不同心理情志干预、中医饮食护理、穴位按摩和起居护理,通过不同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DL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中医辨证施护能明显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 苏海军.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117-118.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7-148.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 徐瑾.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