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2014-01-22陈柏楠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湿质偏颇腹型

范 莹,陈柏楠,张 玥

1.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中医科(淄博255200)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济南250011)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常见的疑难病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已引起医学界广泛的关注。药物治疗短期难求立竿见影之效,且对于疾病早期症状轻微不足为证、甚至无症状患者,也有中医辨证较难或无证可辨之困惑,手术治疗后若发生再狭窄甚至闭塞时往往更难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ASO的同时,积极寻求防治ASO的各种思路及方法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体质为防治疾病开拓了新思路。体质生理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差异性,常会导致病理上对某种疾病及某种病变类型的易感性、倾向性[1];其不仅具有稳定性,还具有可调性[2],了解到患者主要的偏颇体质类型后,施以个体体质干预可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3]。本文采用中医体质调查表,对不同证型的ASO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同时调查其性别、年龄、伴发疾病、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to-hipratio,WHR),探讨其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来源 全部病例均来源于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及山东省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2012年2月—2013年10月住院及门诊符合标准的ASO患者,共243例。

1.1.2 诊断标准 ASO诊断标准参考《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4];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考《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5]分为阴寒型、血瘀型、湿热下注型(以下简称湿热型)、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

1.1.3 纳入标准 符合ASO诊断标准者;辨体属于9种基本体质类型范畴者;辨证分型属于血瘀型或湿热型者;自愿接受本次调查者。

1.1.4 排除标准 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者,或严重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疾病者;有智能缺陷、精神疾病者;不愿接受体质调查者;无法判定体质类型(既不是平和质又不是偏颇体质)者;中医辨证分型有明显兼夹证候或(和)合并症者;不符合纳入标准或资料不全影响判断者。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资料 患者的性别、年龄、伴发疾病、症状、体征、舌苔、脉象、体重、身高、腰围及臀围由固定人员询问、检查及测量,并计算BMI及WHR。由固定的主治以上的中医师依据辨证分型标准综合分析判断中医证型。BMI的计算公式与判定[6]:BMI=体重/身高2(kg/m2)。BMI<18.5为过轻,18.5≤BMI<24为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WHR的计算公式与判定[6]:WHR=腰围/臀围。男WHR≥0.90或女WHR≥0.85为腹型肥胖,男WHR<0.9或女WHR<0.85为非腹型肥胖。

1.2.2 体质类型 请被调查者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7]中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积分,即:没有/根本不(l分)、很少/有一点(2分)、有时/有些(3分)、经常/相当(4分)、总是/非常(5分);由固定人员计算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数相加)及转化分[(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并判定中医体质类型。中医体质基本类型:共有9种基本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分类:9种基本体质类型除平和质外,其余均属偏颇体质。若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30分,且平和质转化分≥60分,即为平和质;若偏颇体质转化分≥30分,即为偏颇体质。既不是平和质又不是偏颇体质者为无法判定体质者。因偏颇体质类型为一种或几种,故偏颇体质又分为单一偏颇体质、兼夹偏颇体质(两种或两种以上偏颇体质)2类。虚性体质与实体质分类:将9种基本体质去除平和质及单一特禀质,把剩余偏颇体质分为3类,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为虚性体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为实性体质,既有虚又有实者为虚实夹杂体质。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综合数据,分类资料描述采用频数分析、推断采用χ2检验等;数值资料描述采用(±s)、推断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等;分布采用均匀分布的χ2检验等,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偏颇体质多于平和质,兼夹偏颇多于单一偏颇体质。最常见体质类型为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虚实夹杂体质最多见,次为虚性体质、实性体质(P<0.05,P<0.01)。见表1-3。

2.2 不同因素影响下的ASO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

2.2.1 不同性别的ASO患者的中医体质 男以阳虚质为主,女以气虚质为主(P<0.01)。见表4。

2.2.2 不同年龄的ASO患者的中医体质年龄<40岁年龄段的ASO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40~59岁患者最常见痰湿质,60岁以上患者均常见阳虚质(P<0.01)。见表5。

2.2.3 不同伴发疾病的ASO患者的中医体质 无伴发疾病及伴发眼底动脉硬化的ASO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发高血压病患者以阳虚质为主,伴发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高脂血症者均以气虚质为主(P<0.01)。见表6。

表1 ASO患者偏颇体质、平和质分布

表2 ASO患者体质类型分布

表3 ASO患者虚性、实性体质分布

2.2.4 不同BMI的ASO患者的中医体质 过轻ASO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及超重患者均多见阳虚质,肥胖者多见痰湿质(P<0.05,P<0.01)。见表7。

2.2.5 不同WHR的ASO患者的中医体质 男性腹型与非腹型肥胖患者均以阳虚质为主;女性腹型肥胖者以气虚质为主,非腹型肥胖者以阳虚质和气虚质为主(P<0.05,P<0.01)。见表8。

2.2.6 不同证型的ASO患者的中医体质 血瘀型患者多见阳虚质,湿热型者多见气虚质(P<0.01)。见表9。

3 讨论

3.1 ASO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 ASO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为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体质者,若脾阳亏虚,温化不利,则水湿停留,酿湿为痰。若肾阳不足,不能蒸化水液,水泛为痰。若伤及心阳,血不得温,阴寒内生,血脉不利,则血行不畅,瘀血停留。气虚体质者,若肺气受损,气不布津,则水津聚而成痰。若脾气亏虚,不能健运,水谷不化,聚湿生痰;或统摄无力,血溢脉外,亦可瘀血。若心气匮乏,鼓动乏力,瘀血亦成。痰湿体质者缠绵难调,日久瘀血又生。无论阳虚质、气虚质、还是痰湿质,最终皆可导致痰瘀阻络,脉络不通而发为ASO。

偏颇体质是阴阳气血失和的综合表现,是对患者形体特征、临床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及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总体概括。阴平阳秘,精神乃和,偏颇体质患者整体的阴阳失衡,最终均可导致以肢体患病为表现的ASO的发生与发展。兼夹偏颇、虚实夹杂体质是ASO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这也与ASO患者大多年过半百,脾阳不振,运化不利,痰湿内生,痰浊瘀阻或老年人心气虚衰,心血不足,血运无力或久病痰瘀乃生,导致脉络瘀阻而发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因病机相符。

3.2 不同因素影响下的ASO的中医体质分布 男性患者以阳虚质为主,可能与男性素禀阳刚,恃强无畏,纵嗜寒凉;或偏食肥甘、饮酒过度;皆可损阳有关。女性以气虚质为主,可能与女性先天禀赋及后天经、带、胎、产生理过程所致气虚[8]相关。40~59岁患者多见痰湿质,60岁以上者均多见阳虚质,体质类型由实变虚。这既与壮年多食肥甘,痰湿易生,或年老力弱,阳气渐衰的病因病机相符;也与中年正邪势均,患病多实,或老年正虚邪盛,患病多虚的病症发展规律相符。伴发高血压病者以阳虚质为主,与“无虚不作眩”之眩晕也可阳虚有关。伴发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者均以气虚质为主,与消渴之病,消谷耗液,易损脾气;或胸痹之病,心脉痹阻,心气耗伤;或中风之类,脉络空虚,内虚邪中,气虚血弱相关。肥胖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9],影响ASO的发病及进展。超重患者多见阳虚质,肥胖者多见痰湿质,与肥重者多痰多湿,损阳耗气,阳虚不化,又生痰湿,肥胖更显,体重愈增相关。腹型肥胖的ASO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有关,这既与男女之差异相关,也与肥耗阳气有关。血瘀型的患者多见阳虚质;湿热型的患者多见气虚质。可能与阳虚不振,脉管失煦,温通乏力,气血不畅,气滞血瘀;或气虚不化,水液停留,聚而为湿,酿生湿热相关。提示证型与体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体质决定证型倾向性,证在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10],证型与体质可以不完全一致。该研究仅对常见的湿热型、血瘀型的ASO患者的体质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尚待进一步观察总结各种证型体质分布规律。

ASO患者的体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或以阳虚质、气虚质为主,或以痰湿质为主。从现代医学上分析,这也与ASO作为全身性动脉硬化在肢体的局部体现[11],受年龄、性别、伴发疾病、肥胖、感染、性激素分泌、遗传基因等多种危险因素影

响,与先天遗传及后天因素密切相关,具有复杂病理变化过程等疾病特点相符合。这种复杂性既证实了中医体质的形成及变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决定了兼夹偏颇、虚实夹杂体质构成了ASO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

表4 不同性别ASO患者的中医体质(n,%)

表5 不同年龄段(岁)ASO患者的中医体质(n,%)

表6 不同伴发疾病ASO患者的中医体质(n,%)

表7 不同BMI的ASO患者的中医体质(n,%)

表8 不同WHR的ASO患者的中医体质(n,%)

表9 不同证型的ASO患者的中医体质(n,%)

通过研究得出了ASO的易患体质类型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提示临床中,在患病早期未出现典型临床表现,辨证较难或无证可辨之时,可以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即使是出现临床症状以后也可以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从中医体质角度调理患者,从而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目的,充分地彰显中医“治未病”之特色,这将对降低ASO患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王琦.中医体质学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

[2]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7.

[3]胡敏棣,李晓娟,边笑梅.中医体质学说在脑卒中防治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2,25(10):99-100.

[4]尚德俊,王嘉桔,张柏根.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0-288.

[5]陈柏楠,侯玉芬,周涛.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79-28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

[7]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ZYXH/T157-2009)[S].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

[8]张惠敏,胡立胜,钱会南,等.不同人群气虚体质分布状况的调查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3):200-202.

[9]Grassi G,Giannattasio C.Obesity and vascular stiffness:when body fat has an adverse impact on arterial dynamics[J].J Hyper⁃tens,2005,23(10):1789-1791.

[10]范莹,陈柏楠.中医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概况[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23(12):1944-1946.

[11]陈柏楠,秦红松,刘政.尚德俊诊治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临证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0,1(25):77-79.

猜你喜欢

湿质偏颇腹型
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应用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观察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BMI正常老年腹型肥胖人群脂代谢异常及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瘦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痰湿质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研究
痰湿质与饮食生活习惯的相关性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腹型肥胖或可增加HFpEF患者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