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并多发性肠穿孔1例
2014-01-22曲文超曲殿英贾晓魏本荣王立港
曲文超,曲殿英,贾晓,魏本荣,王立港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而新生儿多发性肠穿孔是临床上少见的外科疾病,当二者并发时病理性黄疸更容易诊断。肠穿孔由于新生儿出生后反应弱且早期常无典型的临床症状而不易被发现,但肠穿孔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1 病例资料
患儿,女,2013-09-07出生,生后第3天来本院治疗,因出生后出现皮肤黄染,逐渐加重,无发热,无尖叫,无抽搐,生后58 h经皮检测胆红素298 μmol/L,患儿母亲血型O型,Rh(+),考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ABO溶血病?”收住儿科观察治疗。患儿为第1胎第1产,胎龄38周,经阴道顺娩,胎膜早破1 h,羊水清,胎盘正常,Apgar评分均10分,生后吃奶差,第1次排便时间是出生后20 h。查体:体温36.7 ℃,脉搏120次/min,呼吸40次/min,体质量3.25 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反应可,皮肤巩膜黄染,呼吸节律规整,前囟平坦约1.5 cm×1.5 cm,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各心脏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略胀,肝脾未及,肠鸣音约3次/分。患儿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1)血TORCH均阴性;(2)溶血3项不能证实由血型免疫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3)肝功能总胆红素207.5 μmol/L,直接胆红素18.6 μmol/L,谷丙转氨酶19 U/L,谷草转氨酶32 U/L;(4)血常规:白细胞6.9×109/L,中性粒细胞80.9%,淋巴细胞13.2%,血红蛋白187 g/L,血小板 213×109/L。入院后给予蓝光治疗、茵栀黄口服液及苯巴比妥口服等退黄、对症支持治疗。入院后约16 h未解大便,伴阵发性哭闹,给予开塞露5 mL肛注通便,肛管排气,查大便常规:黄色黏液样便,镜检见脓球细胞4~6/HP、OB(+)。转上级医院,腹部立位片见膈下少量气体,考虑胃肠穿孔可能,转小儿外科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离Treitz韧带约9 cm、76 cm两处肠穿孔,给予肠穿孔修补术。术后给予抗感染、暂禁食、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儿恢复良好,治愈出院。
2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通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较多,主要有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和胆红素排泄障碍。光疗是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各种原因导致的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05 μmol/L时均可光疗[1]。
新生儿多发性肠穿孔较少见,由于新生儿出生后反应弱,且肠穿孔早期常无典型的临床表现,所以不容易诊断。致病原因包括先天性肠壁肌层缺如、肠壁局部缺血、肠腔压力增高、肠道畸形及特发性所致[2]。如出现:(1)突然皮肤黏膜青紫,呼吸困难,反复呕吐胆汁或咖啡色液体;(2)反应突然转差,迅速出现中毒症状;(3)进行性腹胀、腹部膨隆、腹壁皮肤发亮发红,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以上任一表现应高度怀疑消化道穿孔[3]。
本例患儿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入院,入院后患儿16 h未解大便,且阵发性哭闹,吃奶差伴腹胀,给予开塞露通便查大便见白细胞且大便潜血阳性。转上级医院及时手术探查发现肠穿孔两处。考虑肠穿孔使肠蠕动减弱,大便排除延迟,肝肠循环增加,胆红素排除延迟致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过高发生病理性黄疸;肠穿孔后胎粪可经穿孔处漏到腹腔导致感染的发生,感染可抑制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造成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使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致病理性黄疸。经及时处理,术后患儿转归,达到治愈目的,患儿康复。
[1] 王卫平,毛萌,李廷玉,等.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9-122.
[2] 李仲荣,陈肖,鸣刘平,等.新生儿疑似先天性巨结肠肠穿孔的处理[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7,37(5):483-485.
[3] 耿文茂,范丹凤.新生儿消化道穿孔35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7,11(2):106-108.
(收稿日期:201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