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护理干预治疗儿童遗尿症24例疗效观察

2014-01-22路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尿床遗尿儿科学

路静

儿童遗尿症又称尿床,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觉的一种病症。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夜间遗尿的儿童中,男孩是女孩的2倍,且有明显的家族倾向[1]。遗尿症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有资料显示,欧美地区儿童遗尿症的发病率为3.8%~18.9%,亚洲地区学龄前儿童遗尿症的发病率高达21.0%~27.8%,学龄儿童为6.9%~11.2%[2]。患有遗尿症的儿童由于尿床的原因,经常受到家长、邻居、同学的责备或嘲笑,大多表现为胆怯、焦虑、自卑。久而久之变得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社会适应能力差,严重的甚至出现精神障碍性疾病。即使没有出现精神障碍症状,有的患儿在成年后也容易出现人格障碍。近年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遗尿症患儿无需住院治疗,因此家庭护理干预治疗,成为治愈本病的关键。本科自2012-09/2014-03共治疗儿童遗尿症患儿24例采用药物治疗及家庭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09/2014-03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儿科共收治遗尿症患儿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3~6岁14例,7~15岁10例;病程6个月至2年。患儿来诊时均表现面色恍白,少气懒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辅助检查:泌尿系统B超、X线腰骶椎均正常,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1.2 诊断标准 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及《中医儿科学》[4]中遗尿症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西医关于遗尿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3~15岁;(3)患儿家属同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治疗。

1.4 排除标准 患有尿崩症、大脑发育不全、脊髓疾病、糖尿病引起的遗尿症。

1.5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中药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治疗,方药组成:黄芪、党参、山药、白术、当归、升麻、益智仁、陈皮、金樱子、五味子等组成。依据患儿年龄给予不同剂量,早晚各口服1次。同时配合针刺治疗,主穴选中级、三阴交、肾俞、三焦俞穴。配穴选膀胱、百会俞穴,每日或隔日1次,一个疗程10次,共治疗3~5个疗程。

1.6 家庭护理干预

1.6.1 心理护理 患儿确诊后医护人员首先要与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对病情进行评估,判定病情程度及家长对治疗的预期目标,与家长共同制定患儿的治疗方案。患儿由于经常尿床,大多有不安和羞耻感,恐惧家长指责、害怕同学嘲笑等心理。要告知家长发现患儿尿床后不要训斥患儿,要多安慰患儿,说明遗尿是一种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家长要与患儿一起分析尿床的原因,要鼓励患儿有战胜疾病的决心,同时要替患儿保密,减轻患儿心理负担。

1.6.2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要注意对患儿的饮食调节,少食多盐多糖、辛辣刺激性食物,夜间睡觉前要控制患儿的饮水量,晚餐不要进食稀粥、汤汁类食物,中药汤剂也要在白天服完。瞩患儿临睡前要小便,排空膀胱,养成睡前排尿习惯。

1.6.3 行为护理 遗尿症患儿大多无需住院治疗,家庭护理成为治愈疾病的关键,医护人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首先建立病患卡片,定期电话随访,指导家长督导患儿按医嘱进行治疗。帮助家长设立患儿日程表,记录患儿每天的活动情况,如睡眠时间、白天的活动量、服药情况、饮食摄入情况、情绪等。当患儿尿床时,家长要与患儿共同整理床铺,最好每晚都要在患儿发生尿床的时间段,定时叫醒患儿排尿,以建立条件反射,一般需要7周左右。同时避免患儿过度兴奋、疲劳,睡前不要玩电脑或进行剧烈活动,以免扰乱患儿正常睡眠时间,导致尿床。经过上述方法治疗,所有患儿尿床症状得到改善。

1.7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遗尿消失,随访1个月无复发;(2)显效:遗尿明显好转,每周少于1次,随访1个月内有复发;(3)好转:遗尿次数较前减少;但每周大于1次;(4)无效:遗尿次数无减少[5]。

2 结果

24例患儿经上述治疗及精心护理后治愈14例,显效4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91.67%。另外2例因其他原因未能坚持治疗,中途退出观察。

3 讨论

近年来,对儿童遗尿症的治疗已不再仅仅关注患儿遗尿症状的缓解程度,而更加重视遗尿儿童心理、行为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多方面的改善[2]。国外大量研究证实,遗尿症长期得不到治疗,将影响患儿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导致孤僻、自卑、表达能力差[6]。引起儿童遗尿症的原因,在排除了脊柱裂、尿崩症、大脑发育不全等疾病原因外,大多由遗传、心理因素及其他一些因素有关。据文献报道,遗尿有家族遗传倾向,部分患儿的家长在幼年时也有遗尿病史。双亲中一方有遗尿史者,44%的小儿出现遗尿;而双亲均有遗尿史者,77%的小儿出现遗尿;且在双胞胎或同胞兄弟姊妹中发病率更高[7]。在一定程度上心理因素也会使儿童患上遗尿症,有些儿童由于家庭变故、失去父母的照顾,或恐惧受惊,均可以导致罹患遗尿症。还有些儿童个体发育不同,体内各种脏器发育未成熟,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肾气亏虚、肾失固摄,膀胱失约而造成遗尿[8]。虽然大部分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后遗尿症可以自愈,但性格的取向已经基本形成。因此,及早进行医疗干预,以免形成孤立人格,对患儿成年后的社会生活至关重要。

遗尿症属于慢性疾病,治疗需长期坚持,有的家长开始时充满信心,但随着治疗的深入,患儿病情反复发作,容易使家长丧失信心,特别是经常要在半夜叫醒患儿,使得家长的睡眠片段化,易产生烦躁情绪,不能坚持治疗。这时护理人员的及时督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电话随访是本科护理人员经常应用的随访方式。要定期与家长沟通,询问患儿病情治疗进展、预约来院针刺时间、鼓励家长坚持协助患儿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上述治疗及精心护理后,总有效率达91.6%,药物治疗及家庭护理干预值得临床应用。

总之,遗尿症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对患儿完整人格的形成极为不利,对遗尿症患儿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可消除其不良影响的心理反应,减轻精神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

[1] 韩光.行为疗法联合功能训练在治疗小儿遗尿症的护理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8(2):356-357.

[2] 沈颖,刘小梅.儿童遗尿症的诊治进展[J].北京医学,2013,35(1):33-35.

[3] 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9-371.

[4]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98-1005.

[5] 陈小凤,肖水平,郑肇良.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遗尿症56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4):262-263.

[6] 冯永格,刘树刚,国献素,等.儿童遗尿症的病因及心理社会干预[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1):39-40.

[7] 周莹,杨茯苓,王玉君.传统推拿疗法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小儿遗尿177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3):215-216.

[8] 刘晓春,孙燕.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遗尿症6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8):118-119.

(收稿日期:2014-07-22)

猜你喜欢

尿床遗尿儿科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从温、补、清三法论治小儿遗尿
小心尿床
让宝宝向“尿床”说不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幼儿园中的遗尿风波
弟弟尿床记
长不大的调皮蛋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