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在诊断及评估胃肠道间质瘤侵袭危险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4-01-20李钦海陈光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年5期
关键词:危险度危组征象

李钦海 陈光玉

MRI在诊断及评估胃肠道间质瘤侵袭危险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李钦海 陈光玉

目的分析MRI在诊断及评估胃肠道间质瘤(GIST)侵袭危险度中的应用价值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已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袁将其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遥同时观察和分析不同侵袭危险度(低危、中危、高危)患者MRI表现征象(形态、边界、信号等)特点袁并进一步分析MRI征象与不同侵袭危险度的相关性遥结果30例患者中低危12例袁中危7例袁高危11例遥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袁形态、边界、信号均匀性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遥高危组ADC值明显高于中危组(P约0.05)遥低危组与高危组比较袁边界、信号均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遥结论MRI扫描与ADC值能协助GIST术前侵袭危险度评估。

胃肠道间质瘤曰侵袭危险度曰MRI曰相关性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 tumor,GIST)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袁占胃肠道肿瘤1%~3%袁由M azur等人于1983年提出袁通常在结肠、直肠、胃等部位出现[1]遥近年来病理学研究不断进展袁多数学者认为胃肠道间质瘤属于潜在恶性病变袁预后和其危险度分级密切相关袁即侵袭危险度越低袁预后质量越好[2]遥目前GIST侵袭危险度评估一般需经手术病理检查袁延长疾病治疗及预后时间袁为此术前经由影像学检查正确诊断及评估侵袭危险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3]遥本研究就此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袁重点分析MRI征象与侵袭危险度的关系袁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袁经手术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GIST袁其中男性20例(66.67%)袁女性10例(33.33%)袁年龄20~83岁袁平均(62.1依2.4)岁袁病程4 d~1年袁平均(3.5依1.5)个月遥30例患者中体检发现8例(26.67%)袁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发现22例(73.33%)袁其中可触及腹部包块6例。

二、方法

1.检查方法

本研究选择的扫描仪型号为GE 1.5T Signa Excite II扫描仪袁TORSOPA线圈遥检查前叮嘱患者禁食6 h袁选择仰卧位袁用腹带加压固定遥设置序列院淤FSPGR(屏气快速扰相稳态梯度恢复采集)序列T1W I同反相位袁层厚8mm袁层距1 mm曰于FS-FSE序列(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T2WI袁层厚8 mm袁层距1 mm曰盂SE-EPI(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DW I(序列扩散加权成像)袁上述序列视野在34 cm伊34 cm至44 cm伊44 cm之间遥Gd-DTPA(钆喷替酸葡甲胺)静脉注射前(肘静脉)行MRI平扫袁注射后25 s行动脉期动态扫描袁注射后60 s行静脉期扫描袁注射后90 s行延迟期动脉扫描。

2.图像分析

应用图像后处理软件Functool II对采集到的MRI图像进行分析袁包括病变部位、面积、大小、形态、边界、信号强度、ADC(表观扩散系数袁DW I上)、远处转移等内容遥对于ROI区(感兴趣区)选择来说袁应该尽可能的不选择出血、坏死等部位遥另外于各病灶均测定ADC 3次袁取均值袁同时比较低危、中危、高危GIST的ADC值。

3.病理诊断标准

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关于GIST侵袭行为风险诊断标准院极低度恶性风险要要要病灶直径2 cm以下袁有丝分裂率5/50HP(高倍镜视野)以下曰低度恶性风险要要要病灶直径2~5 cm之间袁有丝分裂率5/50HP以下曰中度恶性风险要要要病灶直径5厘米以下、有丝分裂率6/50至10/50HP之间袁或者病灶直径5~10 cm、有丝分裂率5/50HP以下曰高度恶性风险要要要病灶直径5 cm以上、有丝分裂率5/50 HP以上袁或直径10 cm以上、有丝分裂率不限袁或肿块不限、有丝分裂率10/50HP以上。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袁计数资料以%表示袁采用字2检验袁计量资料以x依s表示袁采用t检验袁P约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手术病理结果

手术病理检查出30例患者中低危12例袁中危7例袁高危11例遥肿瘤部位院十二指肠8例袁直肠3例袁胃9例袁空回肠及其系膜8例袁腹膜后1例袁大网膜1例遥不同部位GIST侵袭危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遥30例患者MRI检查出肿瘤部位正确23例袁准确率为76.67%遥术中可见GIST侵犯周围组织12例袁其中高危8例袁中危3例袁低危1例。

二、MRI表现征象及其与侵袭危险度的关系

30例GIST患者中形态不规则18例袁规则12例曰边界清晰17例袁边界模糊13例曰信号均匀8例袁不均匀22例遥各侵袭危险度组与MRI形态、边界、信号均匀等表现征象关系见表1、表2。

表1 30例患者MRI表现征象及与其侵袭危险度的相关性(n)

表2 30例患者MRI表现征象在不同侵袭危险度组间两两比较情况

讨论

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GIST是由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组成的源自胃肠道—始间叶组织的一种肿瘤袁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袁其中大部分为恶性袁会远处转移[4]遥临床实践表明GIST好发于胃部、小肠袁特别是胃底、胃体袁而结肠不易发生病变遥通常情况下袁肿瘤体积越大袁恶性程度越高袁且若其直径超过5厘米袁其远处转移的可能性为10%~30%[5]。

GIST患者多表现出上消化道出血、腹部不适等症状袁但少数患者无明显特异性袁经由健康体检发现遥目前临床上诊断GIST常见影像学手段包括CT、消化道造影、MRI等遥其中CT能对病灶形态、直径、位置及其和附近组织关系等清晰显示袁在GIST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6]遥周诗军[7]研究发现CT诊断GIST准确率为73.6%袁是GIST术前常规检查曰但在病灶较大、边界模糊等疾病中CT诊断有难度遥相关研究及临床认为胃肠道间质瘤在侵袭危险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袁但均属于潜在恶性病变遥Caterino等[8]人研究发现GIST侵袭危险度分级越高袁患者病死率越高袁且其复发、转移人数也越多遥本研究中GIST各发生部位侵袭危险度无显著差异(P跃0.05)袁这可能和研究对象选择例数少有关遥本研究30例患者中侵犯周围组织12例袁高危、中危、低位例数分别为8例、3例、1例袁提示侵袭危险度月越高袁周围组织侵犯危险性越高。

本研究表1、表2中可知袁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患者随着侵袭危险度分级的增高而增多袁其中高危组与低危组、低危组与中危组在边界、边界均匀性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曰同时高危组与低危组、高危组与中危组在ADC值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遥这是因为肿瘤生长和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袁当前者速度快于后者时袁因内部供血不足而坏死、囊变袁且不同侵袭危险度组病变内部信号以不均匀为主袁提示MRI信号均匀性和侵袭危险度有关遥另外袁DW I近年来在肿瘤疾病诊断、预后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遥通常恶性肿瘤细胞繁殖越多袁细胞密度越大袁加上细胞生物膜的限制等多因素作用袁能对恶性肿瘤内水分子活动起限制作用袁控制其扩散袁因此DW I高信号时袁ADC值则较低遥本研究中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ADC值分别为(1.13依0.21)伊10-3mm2/s、(1.44依0.25)伊10-3mm2/s及(1.48依0.34)伊10-3mm2/s袁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袁提示ADC值可作为GIST术前侵袭危险度评估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袁MRI可作为GIST术前诊断及其侵袭危险度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袁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1顾艳,周胜利,苗重昌.不同侵袭危险度小肠间质瘤的MSCT表现.放射学实践,2012,27(10):1100-1104.

2李宁.胃肠道间质瘤中E-cadherin、p16基因超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

3徐熠琳,李小康,刘佩芳,等.MRI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和侵袭危险度的评估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3):373-377.

4李小康.MRI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侵袭危险度的评估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2011.

5拉得方(RadfanA.AMahyoub).MDCT和CT能谱成像在胃肠间质瘤诊断与风险评估中的价值[D].上海交通大学,2011.

6蒋志勇,王雪峰,果庆宇,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5):503-505.

7周诗军.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侵袭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5):38-40.

8 Caterino S,Lorenzon L,PetruecianiN,etal.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correlation between symptoms at presentation,tumor loca—tion andprognostic factors in 47 consecutive patients.World JSurg Oncol,2011,9(10):13.

院2014-09-10)

(本文编辑院白杨)

DOI院10.3969/j.issn.1672-2159.2014.05.013

院518000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1.影像科曰2.妇产科

猜你喜欢

危险度危组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胃间质瘤超声双重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胃间质瘤的MRI诊断及侵袭危险度分析
血液相关标志物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能谱CT定量参数与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危险度的关系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