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2014-01-20黄榕
黄 榕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黄 榕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遥方法总结分析我科患者在留置胃管之后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因袁确定以野降低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冶为品管圈活动主题袁按PDCA循环管理方法管理留置胃管患者遥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开展活动前的12.9%降至4.3%遥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袁对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效果显著袁确保了患者的安全袁同时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品管圈曰留置胃管曰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没有得到医护人员的同意袁插管意外松落、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患者自行拔除等—因导致的插管脱落[1]遥研究表明意外脱管的发生率由高至低分别为胃管、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导尿管、引流管[2]遥留置胃管是消化科常用的治疗措施袁在患者胃肠减压和鼻饲营养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遥由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袁延误病情袁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遥因此袁本科室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针对留置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开展品管圈活动袁以降低其发生率袁取得较好的效果袁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我院消化内科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开展品管圈活动期间袁一共对92人次进行了留置胃管袁其中男54例次袁女38例次袁年龄18~69岁袁平均43.7岁遥作为对照组袁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一共对85人次进行了留置胃管袁其中男55例次袁女30例次袁年龄16~72岁袁平均46.8岁。
二、方法
1.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全称品质管理圈袁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袁自发结合成一个团体袁团员间分工合作袁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袁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袁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3]。
2.管质与固定
品管圈活动前胃管使用硅胶材质胃管袁固定胶布采用布胶布袁活动后使用PVR(聚亚胺脂)材质胃管袁弹力布胶带进行固定。
3.品管圈活动
本科室2013年10月开始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袁成立QCC小组遥设圈长1名袁辅导员1名袁秘书1名袁圈员6名袁每2~4周1次讨论活动遥品管圈整个过程由10个步骤组成袁分别是院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调查、目标设定、解析目标、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相关指标标准化、检讨与改进[4]。
全体圈员积极参与活动袁使用甘特图、通过现场调查袁头脑风暴分析留置胃管发生UEX的—因袁制定对策并实施。
三、观察指标
统计品管圈前后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并进行比较遥四、经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4.0软件进行处理袁计数资料以%表示袁进行字2检验袁P<0.05为显著性参考值。
结果
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开展品管圈活动期间的92例留置胃管患者中有4例发生了非计划性拔管袁发生率为4.3%袁较2013年4月至2013年9月降低8.6%袁达到预期目标(见表1)。
表1 QCC实施前后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情况
讨论
一、—因分析
1.患者—因院患者自行拔管是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因之一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曰缺乏对置管必要性的知晓曰活动或变换体位不当曰胃管对咽部产生机械性刺激而诱发不适或剧烈咳嗽袁将胃管咳至口腔处而导致拔管[5]曰病情较重出现负面情绪袁对疾病治愈感到绝望袁极易冲动放弃治疗而出现自行拔管现象[6]曰谵妄、躁动、神志不清和精神异常的患者UEX发生率也会增高袁甚至患者夜晚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CO2潴留、睡-醒交替期的影响也是UEX的因素[7]曰另外袁由于患者胃内容物过多过稠致管道堵塞袁需要重新更换胃管。
2.护理—因院护士在插管时固定方式不当曰用于固定的胶布容易被患者的油渍、汗液、血液污染而粘性下降甚至失去粘性袁而护士未及时妥善固定曰躁动的患者缺乏有效镇静和约束不到位曰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等操作时动作不当或用力过猛致导管被牵拉过度而脱出[8]曰年轻护士对拔管高危人群缺乏足够的警惕性袁高危时间段重视不足袁意外拔管常发生在护士执行医嘱、忙于治疗或对睡眠状态的患者主动巡视不够所致[9]曰缺乏与患者有效沟通曰鼻饲后未有效进行冲管致管道堵塞。
3.管道—因院胃管作为一种植入物袁胃管的材质、粗细等都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10]袁品管圈活动后使用的聚亚胺脂材质胃管袁较活动前使用的硅胶材质胃管舒适度高袁易于患者接受。
4.其他—因院病房中各种医疗设备产生的噪音、环境的嘈杂均会让患者产生不良情绪。
二、品管圈的应用
1.妥善固定院良好的固定方法可有效防止胃管脱落袁我科在品管圈活动后统一采用弹力布胶带进行固定袁方法是先用一条长6 cm袁宽2 cm胶布剪成Y形袁未分离段固定在鼻尖部袁分离部分左右分别环绕胃管袁在距鼻腔外露10 cm的胃管处再用一条长8 cm袁宽1 cm胶布环绕一圈后固定在脸颊处袁注意保持胃管合适的弧度遥有分泌物、胃液污染时及时清洁予以加强固定袁并经常检查是否牢固。
2.合理约束院对神志不清、躁动的患者可适当约束遥有文献报道[11]袁保护性约束可以有效降低医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分时段约束袁不但能防止患者非计划性拔出胃管袁大大减少因重置胃管给患者带来的躯体上的不适及经济上的负担袁真正体现人性化、舒适化护理曰同时可以避免约束部位的皮肤损伤[12]。
3.合理镇静院对于躁动的患者袁遵医嘱给予镇静剂袁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不适反应袁及时提醒医生调节镇静剂的用量。
4.加强巡视院主动巡视病房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遥特别是拔管的高危时段(23:00-2:00袁6:00-8:00)[13]应加强巡视袁对高危人群严密观察其胃管留置长度袁固定是否牢靠袁判断引流是否通畅袁不畅时立刻进行胃液的抽吸或使用温开水进行冲洗遥了解患者的意识及情绪变化袁发现不安全因素袁妥善处理。
5.舒适护理院做好患者的口腔和鼻腔护理袁口腔内可反复含漱温开水遥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减轻咽喉部不适感遥根据患者的需求给予舒适的体位袁如床头摇高30~45毅袁鼓励患者经常变化体位遥注意保持病房的安静和整洁。
6.心理护理院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的去关心患者袁多与患者沟通袁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袁及时做好患者及陪护的健康教育袁重点讲解留置胃管的目的、重要性、注意事项以及管道脱落导致的后果等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袁取得患者的配合。
7.加强培训院从对各类管道重要性的认识、准确进行风险评估、护理技巧等方面进行培训袁提高护士对管道的管理能力遥尤其是在为患者翻身拍背袁床上移动患者和搬运患者过程中袁避免对管道牵拉、扭曲。
8.其他院对每一例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进找—因袁抓整改袁并做好效果评价遥并与绩效考核挂钩袁激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袁将非计划性拔管降到最低。
三、总结
品管圈活动流程规范袁可操作性强袁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能有效发挥袁参与的积极性高遥临床工作中袁非计划性拔管不可能完全避免袁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管理留置胃管患者袁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遥同时袁在救治病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体现了它的优势袁提高了患者的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另外袁通过推动品管圈活动袁圈员有机会学习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方法袁发掘她们的管理潜能曰当圈员的意见及建议受到重视时袁会激发对工作的热情曰还可增加护理人员的凝聚力袁提高团队精神袁促进工作环境和谐。
1陈爱萍,蔡虻.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及相关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34-937.
2范河谷,关月嫦,许智红.ICU老年患者夜间非计划性拔管—因分析与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2,23(6):710-712.
3王利香,李旺君.浅议野品管圈冶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家庭护士,2008,6(1):255-256.
4孙妍,施英.品管圈活动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品质的作用.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1):43-45.
5范春雄,邓艳萍,余玉娇,等.胃管及营养管固定方法的改进减少非计划性拔管.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5):1912.
6杨泸冰.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因分析与对策.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8):96-97.
7黄桂香,张莉.护理干预对外科置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全科护理,2011,9(8C):2196-2197.
8陈媛媛.集束干预措施在预防I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34-36.
9杨月芳.新生儿胃管留置非计划性拔管的—因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2):72-73.
10夏春红,李峥.身体约束在老年护理中使用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7,21(8A):1990-1992.
11冯丽钦,牛玉萍,李金莲,等.分时段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对预防CCU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北方药学,2013, 10(8):123-124.
12李慧霞,曹娜.贲门癌术后患者胃管、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天津护理,2013,21(3):270-271.
13韩红梅,吴计先.非计划拔管—因分析.吉林医学,2012,33(6): 1295-1296.
院2014-04-21)
(本文编辑院陈烨)
DOI院10.3969/j.issn.1672-2159.2014.05.009
院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