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业”为载体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2014-01-19李家林胡世丰左申祎陈龙华王家乐章绍清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业解剖学载体

李家林 胡世丰 左申祎 陈龙华 王家乐 章绍清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以“课业”为载体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李家林 胡世丰 左申祎 陈龙华 王家乐 章绍清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目的:探索“课业”为载体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方法:从我院2013级高职护理专业中任选同一老师授课的两个班级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组采用课业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期末通过闭卷考试评价教学效果,并发放问卷进行认可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班,实验组理论考核的平均成绩为73.3±9.96,对照组理论考核的平均成绩为63.38±12.79,两组之间的平均成绩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课业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认可度较高。结论:在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采用“课业”为载体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及教学效果。

解剖学教学;课业;载体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以形态为特征的重要医学基础课,其内容单调,知识点多且缺少逻辑性;根据“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又对解剖学课时进行了大幅度削减;随着大信息量多媒体辅助教学广泛的应用,加上没有根本改变的“填鸭式”单向教学模式,对以文科生源为主刚入学的高职生来说,学好解剖学难度很大。为了改变这种单向教学模式,我们尝试着以“课业”为载体进行教学改革。

课业是一种特殊的“课程作业”,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新内容的载体[1],它是根据人体解剖学课程标准设计,由学生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在多数情况下是一个教学项目。学生完成课业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化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技能知识与通用能力的高度统一;同时也是这整体化的学习过程的记录,在这过程中学习活动占据核心地位,以获取职业能力为关键,它通过从封闭、半开放逐渐走向开放的学习方式的转变[1],引导、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程与临床工作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直接感受与间接知识习得、实践训练与理论学习、专业能力提高与关键能力发展的紧密结合。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从我院2013级高职护理专业中任选同一老师授课的两个班级,一个班为实验组(A组)和另一个班为对照组(B组)。实验对象以6人间宿舍为组别(6人/组),不够6人或混合宿舍学生不纳入研究范围,最后进入研究范围A组60人,B组60人,总数120人,均为同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高职女生,两班学生入学平均成绩、年龄分布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实验方法

1.2.1 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授课计划,实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解剖图谱、标本、模型等,并辅助多媒体教学,课后也布置作业。

1.2.2 实验组:采用“课业”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具体方法:(1)实验前确定组别,组别以宿舍为单位(6人/组),每个组确定一名负责的组长,(2)召开组长会议,介绍本实验的要求;(3)发放课业任务书,该任务书是教师根据护理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确定内容,内容分基础部分、综合部分、临床应用部分,(4)学生实施课业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上和课外时间认真阅读教材,仔细观察解剖图谱、模型和标本,包括查阅参考书,观看网上精品课程和相关视频资料,查找答案,进行自主学习。基础部分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综合和临床应用部分可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形成统一的答案;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要记录获取结果的依据,网上资料要记录下来网址。(5)教师辅助,课上帮助学生梳理该课业任务的知识点,课下可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交流,(6)集中汇报,每完成一次课业,各组都要集中汇报完成情况一次,根据各组完成任务情况,教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突出本次任务的重难点。(7)小组评价,汇报结束后,召开组长会议确定本次任务各组名次,占30%,各小组组长对组员进行考核,占20%,组长成绩由组别成绩决定,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30%,教师评价占20%。

1.3 教学效果评价

(1)理论考试:在期末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试卷的闭卷考试,采用双盲集体流水作业阅卷。(2)问卷调查: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二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当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理论考核结果分析

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对两组考生的总成绩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理论考核的平均成绩为73.3±9.96,对照组理论考核的平均成绩为63.38±12.79,两组之间的平均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见下图。

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采用双盲法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认可度调查,结果表明课业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认可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统计如下:

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考核成绩比较

3.讨论

大一新生所具有的医学常识非常有限,随着大信息量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加上受传统单向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结果普遍表现为解剖学难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尝试以“课业”为载体的模式进行教学,该模式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互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究者,同时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组间平等竞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解剖学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要求[2]。

教师在制定课业任务时既要避免问题过于简单,又要防止内容宽泛,偏离课程标准,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任务的设计要紧扣课程标准,每份课业任务都是一个递进层次的学习过程,都是基础形态结构到临床应用的递进。学生在完成课业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初步临床思维,为他们后续临床课的学习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

在课业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学生去观察标本、模型和查看相关资料,并根据课业指导用书去观察、描述形态结构等,结合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和立体感。学生查看相关资料当然离不开便捷的网络资源,通过网络他们会获得更多有益的信息,这样可以减少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通过QQ、飞信等师生之间可以及时地沟通交流,使课内、课外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师生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动向,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与传统的教学法模式相比,该模式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还要求教师本身具备广博的本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总之,以“课业”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达到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但由于受文科生源的认知结构和解剖学教具不足等限制,该模式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赵志群.促进有效学习的课业与课业设计[J].职教论坛,2008,(9):1.

[2]张梁平.BTEC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特色探析[J].职业时空,2008,(1):108.

(责任编辑:王汝玲)

G712

:A

:1671-752X(2014)04-0085-03

2014-09-04

李家林(1969-),男,安徽东至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副教授。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课题(编号:2012A08)。

猜你喜欢

课业解剖学载体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游乐园
《电气控制与PLC》课业探索与实践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杭州市中职德育课“1+X”课业评价的设计与实践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