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象主义与中国绘画的相互影响
2014-01-17张润媛
摘 要:印象主义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于欧洲文化艺术中心法国的一种艺术风格,是世界现代艺术历史上最为光辉的时期之一,其矛头是反对古典主义的陈陈相因和浪漫主义的矫揉造作。印象主义在中国一经传入便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与学习。印象派绘画同中国油画艺术的相互渗透,为中国油画开拓了新的事业和道路。
关键词:印象派;中国印象派绘画;中国印象派画家
作者简历:张润媛,女,1989年出生,籍贯:河北省唐山市,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专业:美术学(油画),研究方向:油画创作技法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J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01
二十世纪初,中国天津的李叔同(1880年―1942年)赴日本留学,是中国最早接受印象派艺术思想的中国画家。正如胡跃进在《印象派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一文中提到的:“当时的教育家姜丹书曾给他的作品这样的评价:‘上人于西画,为印象派之作风,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欲活,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1]从李叔同的绘画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确是当时艺术界流行的“准印象派”艺术的开拓者。
虽然在中国第一个开始接受印象派思想的是美术家是李叔同,但真正开始主张将印象派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是美学家刘海粟,他是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在中国的重要引入人。刘海粟虽没有受过欧洲绘画的专业教育,但他在对日本的考察后,便信心满满的在中国推广印象派思想。印象主义在中国一经传入便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与学习,印象派绘画同中国油画艺术的相互渗透,为中国油画开拓了新的事业和道路。
(一)印象主义绘画的创作理念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印象派画家借助光学等科学理论的实验成果对绘画形式和技法进行了大胆探索,促进了欧洲绘画技法的全面改革,也给有志向革新中国绘画的艺术家们以鼓励和启示。印象派主张走出画室,在大自然中作画的方法,也弥补了中国晚期文人画中的缺陷。印象派画家通过写生来描绘瞬间的印象和感觉,在这方面也与中国画的绘画理论有着“殊途同归”之妙。
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是一个被称为“通古今之变 成中西之美”的艺术大师。他的绘画来源于写实,逐渐走向表现并不断地融入中国写意和抽象元素。他在绘画上重视写实,他的作品大部分也来自于户外写生,重视对客观自然的体验,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感受的表现。他的艺术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节奏,是中国美术史上极力推崇形式美感的人,他的艺术理念也推动了20世纪后期中国艺术向现代艺术的发展。
(二)印象主义绘画色彩的运用对中国绘画色彩的影响:
自从中国的画家接触到印象派绘画观念以后,便对它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也开始对本国绘画的发展前途有了更大的信心。在学习了印象派观念之后他们也开始像印象派画家那样去尝试明亮的颜色而摒弃之前灰暗的调子并开始尝试用纯度较高的颜色,使画面在色彩并置的关系中发挥巧妙的作用。如今,在印象主义绘画理念和技法的学习之下,我国的美术教育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特别是对写实色彩的研究和实践教学,有了明确的方法。在与西方艺术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以后,中国的现代主义绘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中国油画的语音更加丰富多样。
中国当代写实派画家朱春林,其实就是这样一位积极向印象主义学习的画家。他的作品如许多印象派大师一样,独特的表现了物体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光斑”,画面效果独特而富有趣味。正如他自己在《中国写实画派·朱春林》一文中说到的:“人类文化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乃是追求幸福,智慧,永恒的生命价值。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人类一直以不同的途径探求,并且还要无止境地追问下去。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不过是一种载体,我们试图通过绘画来思考人生,智慧、永恒的问题,目的乃是使思想升华,提升生命的境界,同时也给观者带来视觉愉悦和精神享受。”[2]
(三)印象主义的绘画技法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影响:
有着扎实的绘画功底是印象派画家所共有的特点,但他们更加注重用潇洒自如的笔触和画面效果来表达自己情绪和物象的神韵,完成后的画面效果很有写意性和自己独有的特点,这也非常符合中国式的审美欣赏。曹娜在《试论印象派绘画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影响》中也曾说到过:“1993年章晓明的作品《画室》,采用了‘涂涂抹抹‘痕迹叠痕迹的方式,捕捉即时的印象,这很明显受到印象派绘画技法的影响。”[3]
(四)印象主义绘画与中国绘画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印象派绘画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仅靠自己的探索与发现,也不断地借鉴其他画种,例如中国画、日本浮世绘版画(日本浮世绘版画的表现语言也源于中国)等东方艺术文化,从中吸收精髓与经验。在印象派艺术发展的后期,画家们在作画技巧上开始尝试“写”,并开始关注中国的绘画特点啊,尝试表现类似于中国画中写意笔墨的画面效果,作品上也或多或少的带有东方元素。
19世纪后期,莫奈开始尝试和探索东方元素,所画作品也大多带有东方韵味,例如《穿日本和服的莫奈夫人》和《睡莲池塘上的桥》,都是莫奈将东西方文化合二为一的杰作。正如刘春静在《莫奈油画中的东方元素》中提及的:“那暂停的一刻,东方叫做桥,莫奈也倾心于此,西方的桥是用来过的,日本的桥是用来看的,中国的桥却是让人走到桥中心,一时回首不辨南北的。到最后的一池睡莲,莫奈的东方审美趣味又回归到最古老的东方,变成纯中国式的了,他所追求与表现的是不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在笔先‘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同时,在印象派的影响下,中国的画家在对颜色的使用上和之前相比也从淡雅变为之后的相对鲜艳。例如中国著名画家关山月和傅抱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联手合作的巨幅画作《江山如此多娇》,用变化丰富的暖色描绘出了新中国壮美的山河和勃勃的生机,展示出了浓厚的时代色彩。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印象主义更注重在绘画作品中对外部光线的描绘与表现,这也必然为而后出现的后印象主义和形式主义开辟了新的道路。虽然在印象主义出现的初期也曾受到过争议,但最终被画界所认可,在印象主义理论和观念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印象主义”各流派,在现代艺术中起着重要作用,更是推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和革新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注释:
[1]引文来自刘跃进.《印象派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云梦学刊。2007年.
[2]节选自朱春林.《中国写实画派·朱春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第8-9页.
[3]引文来自刘春静.《莫奈油画中的东方元素》,2011年1月,《教書育人.高校论坛》108-110页.
参考文献:
[1] 引文来自刘跃进.《印象派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云梦学刊。2007年.
[2] 班玛嘉灿.《法国印象派绘画及其影响》[J]. 2008-02-02.
[4] 刘春静.《莫奈油画中的东方元素》[J].2011年1月.《教书育人.高校论坛》108-110页.
[5] 朱春林.《中国写实画派·朱春林》[J].吉林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第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