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上的透视法之我见

2014-01-17王莹莹

青年文学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作图

王莹莹

摘 要:《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中,柄谷行人先生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就是“风景之发现”。而书中柄谷行人将绘画中的术语——透视法,运用到文学的理解上,去阐释“风景之发现”为一概念。而要理解“风景之发现”,最重要的就是理解“透视法”。

关键词:透视法;作图;透视法的反抗

[中图分类号]:I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01

1.透视法

1.1透视法的定义

語源はラテン語のperspective(明らかに見る)。狭義には線的遠近法あるいは透視図法と訳される(透視図)。広儀には絵画浮彫などの二次元的造形表現における空間知覚の表現方法のすべてに適用される。(大百科辞典 1985 p713)

西方绘画的透视法,是将隔着一块玻璃板看到的物象,用笔将其画在这块玻璃板上,得出一幅合乎焦点透视原理的绘画,只描绘一只眼固定一个方向所见的景物。其特征是符合人的视觉真实,讲究科学性。

透视法是拉丁美洲结构现实主义小说运用的一种艺术方法。即借用绘画中的透视法则,远景粗描,近景细绘,对次要情节和往事则淡墨渲染,对主要情节和现实生活,则浓墨重绘,使之像画幅中的高光部分那样突出。这样,小说层次清晰,远近分明,主次得当,具有一种立体透视感。(邹贤敏 1989 p272)

1.2透视法的发展历程

① 古代エジプト 複数の人物が存在することが明白に図示されているが、三次元的表現は必要とされない。

② 古代ローマ ヘレニズム期ギリシアの、イリュージョ二スティックな空間描写を、ローマはさらに発達させた。各部の立体感は描かれているが、一定の視点に基づく統一された空間は生まれていない。

③ 中世 テーブルは真上から見られるが、その上におかれた皿やコンポートは側面から見られる。これらは、テーブルを囲む13人の人物とともに、現実ではなく記号である。

④ 近世Ⅰ 透視図の奥行の線はすべてキリストの顔に集中し、一方キリストを中心とする三重の正方形は外辺に向かって拡大する。画面は、神によって作られた普遍的な世界像の象徴となっている。(大百科辞典 1985 p714)

从上述西方绘画发展史上透视法的发展历程来看,即使绘画上的“透视法”也是在经历了数世纪的努力才得以形成的。同时,大百科辞典上指出“人間の視点から見た世界を画面に正しく投影しようとする透視図空間表現は、古代ギリシア.ローマで発見され、イタリア.ルネサンスで再興され、17,18世紀に数学、幾何学の進歩とともに完成、単純されて近世西欧芸術のもっとも正統的な客観的空間表現の方法とされてきた。”,可见,在绘画中设出中心点后,通过运用数学、几何学的原理,具体描绘出某个事物应该处在画面上的哪个位置,才构成一部画作。透视法在绘画中是严格遵循数学、几何学来绘画的,是经过数学上的努力形成的,它只是一个用来作画和认识文学的装置,不具有艺术上的价值。

同时,柄谷行人先生又提到“纵深度不是存在于知觉上的,而主要是存在于‘作图上的”。这里“作图上”也是一个绘画上的概念。所谓“作图”,指的是绘画上的结构布局。联想到文学上来说,就是在构思文学作品过程中的整个结构、层次。正如柄谷行人先生指出的一样当我们“习惯了这种透视法的空间,往往就会忘记这是‘作图上的存在”,忘记了我们是运用透视法这一装置去作图的这一事实,就如同忘记了我们是运用了结构、方法去写作。同样,文学也完全没有必要一定就是现在我们视为不证自明的价值决断基准的这种“文学”。要把文学和人们用来看待文学的这个透视法的装置分离开来去看,要跳出文学去看文学。

2.现代透视法的反抗

在中世的画作中,首先观察桌子的视角是从正上方往下看的,而摆在桌子上的东西却是从侧面来观察的。这说明在中世的绘画中,同一幅画作上,存在不均等的空间。而在近世第一阶段的画作中,画作的焦点是以耶稣为中心的,所有的事物都是向此聚集并由此扩张开来的,画面上的事物是处在均等空间里的。

由此,运用了现代透视法的近世画作,是以均等空间为前提的,而这个透视法的“均等的空间”是通过绘画式的作图给予的,不是通过“知觉”给予的。这里的知觉,不仅限于视觉,也包括了“用手触摸”这样的运动,而且这些感觉是不可分离的。对此,帕诺夫斯基在《作为象征形式的透视法》中这样指出“正确的透视法作圖,在原理上舍弃精神上生理学上空间的这种结构……这种透视法不是用我们的一只眼睛,而是常常用移动的两只眼睛来观看,因此忽略了“视野成为球面状这一事实。这种透视法没有考虑我们意识到可视性世界时的带有心理学条件的‘觉形象与在物理的眼球上所描绘的带有机械性条件的‘网膜形象间的区别。”由于现代透视法是通过作图给予的,是存在均等的空间上的,对现代透视法的反抗就是反对这种均等空间。

推及日本现代文学,日本的“私小说似的东西”所把握的是与现代透视法相异的“知觉空间”。而欧外的回转和“私小说”都是厌恶“结构”,也就是反对透视法的。像柄谷行人叙述的那样“为了不使自己的‘历史小说被当成‘故事来读,欧外下了各种各样的功夫,比如,在作品中他附上了一些注和后记,这并不是为了有助于作品的理解,而是有意避开作品向一个焦点发展而去”。由此,足以看出欧外对透视法这一“结构”装置的厌烦。

结语:

所谓透视法,就是我们去认识事物的一个工具,而当我们习惯了这种工具时,却往往会忘记了我们是在用透视法看待事物这一事实。“无理想之论争”中,正因为逍遥缺少“深度”的透视法,而欧外却有了历史的透视法,才形成了两者的对立。到了大正时期,欧外却对自己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回转,又回归到了对“结构”的厌烦上去了。而这个透视法的概念本身是由西方引进的,也就由此说明,日本文学在吸收了西方文明后,会对这种文明加以吸收并将其转变成自身独有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柄谷行人著,赵京华译 2003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大百科辞典2 1985 平凡社 p713-714

[3] 邹贤敏 主编 西方现代艺术词典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9 p272 .

[4] 廖盖隆 孙连成 陈有进等 主编 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上卷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3 p289

[5] 程志民 江怡 主编 当代西方哲学新词典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p63

猜你喜欢

作图
第12讲 作图专题复习
为有源头活水来——由“尺规作图”带来的思考
第12讲 作图专题复习
牢记三条线 作图更简单
巧用三条线 作图不再难
反射作图有技巧
反射作图有技巧
对称可逆思路清 虚实相分作图明
第14讲 作图专题复习
三招搞定光的反射作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