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道高考模拟题的争议谈地球运动试题的设计

2014-01-13陈宣良

地理教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纬线交点月球

陈宣良

(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从一道高考模拟题的争议谈地球运动试题的设计

陈宣良

(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是高中地理的核心知识,其地理属性强,学习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是历年来高考地理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各地的模拟试卷考试少不了地球运动试题,也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好题,但也存在不少有争议的问题。下面就以一道有争议的高考模拟题来探讨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试题的设计。

试题:图1中a为极圈内一纬线圈,虚线为晨昏线,b点为极圈与晨昏线的交点。读图完成11题。

图1

11.当a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差值不断扩大时,则

A. b点始终向西移动

B. a纬线圈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比b地大

C.经过三个月后,a纬线圈才出现极昼

D. b点的地方时只能不断推迟

答案:A

该高考模拟题期望达到仿真高考真题的考查特点如下。

1.情景材料原创性

该题用了文字与图像的组合,创设了师生没有接触过的情境信息。期望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和解读出:a纬线的纬度高于极圈的度数; b点有可能是晨线与极圈的交点,也可能是昏线与极圈的交点。图示的信息是为了避免“a为极圈内一纬线圈”的纬度,是不是一定大于极圈纬度的争议,同时有一个图也可以降低学生将文字转化为图的难度。

2.考查主干知识

试题设问聚焦在当a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差值不断扩大时”这个时段里,所发生的地理现象判断,考查的是高考考点中的核心知识之一,虽然近年来高考考查的权重有所下降,但大部分高考试卷还是没有回避。

3.能力立意

试题注重对地理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从图文资料和题干获取的信息中,准确理解信息内容,特别是“当a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差值不断扩大时”,理解其“差值不断扩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不是今天与明天比昼弧与夜弧的差值才有扩大。而各种地理现象的判断也不是简单的再认过程,学生必须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A选项“b点始终向西移动”,考虑地球自转的因素,a纬线与晨线和昏线的交点都是向西移的,综合考虑自转和公转运动,其中一个交点向西移动的速度在加快,另一个点向西移动的速度在下降;B选项a与b纬线的纬度高于回归线的度数,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值是相等的;C选项当已设定a纬线是极圈内的纬线,若昼弧大于夜弧,则经过三个月后才出现极昼显然是错误的;D选项在b点没有确定是与晨线的交点还是与昏线的交点的时候,是不可能得出地方时不断推迟的结论。

存在的主要争议:部分老师认为“当a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差值不断扩大时”,判断b点移动方向,应该是“今天”与“明天”的同一时刻比,只要考虑公转的因素就好了,所以极圈与晨昏线的两个交点一个向西移动一个向东移动,A选项错误,此题没有正确答案。

讨论“当a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差值不断扩大时”,要不要将地球公转与自转综合考虑,必须先对地球运动学习内容的课标要求作一梳理分析。

地球运动的知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都有这个学习内容,但要求比较低,初中的课标要求是“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高中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强调现象本身的规律性及成因,高中课标的要求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也就是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地理环境形成、变化的影响。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就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参照系,地球运动分为天体的视运动和真运动,高中地理教材对两种运动都有涉及;另一方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叠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从成因上分析,上述地理现象相当一部分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因此,要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同时在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时,还要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当a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差值不断扩大时”,必须考虑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的综合影响,不能割裂地看待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通过对试题的讨论,促使我们对考查地球运动知识的试题设计进行反思。

1.不过深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

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必定涉及天体物理学和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同样,考查地球运动知识的试题,也必定会涉及这些知识,特别是工具性的,体现国民基本素养的知识,但不能过深涉入其他学科知识,要考查的是地理知识的本身。比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因涉及较深的物理知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就没有制定要求。所以教学和考试都只要涉及现象即可,涉及原因分析就不合理了。

情景材料不应含有其他学科较难理解的概念、原理或者学生没有学过的知识,影响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否则,会产生考试的不公平,也会降低考试评价的效度。

例1: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载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开始飞向远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11月5日“嫦娥一号”被月球“捕获”,顺利进入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回答第(1)题。

图2

(1)“嫦娥一号”选择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形轨道,主要是因为有利于

①探测月相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

②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

③探测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④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探月工程是我国航天事业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之后的又一座里程碑。选择“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作为试题情境,可以考查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态度。但本题在设置问题时含有学生没有学过的其他学科知识。学生不清楚图中椭圆轨道与圆形轨道的差别主要在哪里,也不知道卫星携带多功能遥感设备所获取的月球表面的图像,不能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试题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

2.能力要求适当,思维过程不过于复杂

不同的人对地理学科能力有不同的归纳,地理高考评价目标与要求,分四个方面、三个不同的层次。在考查地球运动内容时,容易出现过高要求,或出现偏差,常出现一些复杂的数据解读和精确计算试题,过强的计算能力要求不是地理能力的核心,毕竟不是数学的考试,地理考试题应注重思维能力的考察,重在考查学生运用地理数据进行推断分析地理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地理思维品质。

例2:图3中aob为地球表面的一段圆弧,a、b为该弧线与赤道的两个交点,o为太阳直射点,e为弧线ao间一点。读图完成(1)~(2)题。

图图33

(1)若a、b正处于晨昏线上,且弧aob所在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0°,则

A. 此日悉尼昼长夜短

B. b、o间的各地日落时间早于18点

C. a、o间的球面最近距离为赤道的四分之一

D.此日北京(40°N)与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若o点纬度达到最高,且弧aob所在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则

A. a、b处于同一日期

B. 杭州昼最长夜最短

C. b点地方时约为13时34分

D. a、b两点的地方时差约为3小时8分

答案:(1)C (2)D

这组试题单从命题技术来是讲,不管从试题的原创情境,还是能力考查的深度都是一道好题,但从学科特性来讲,情境创设时,材料所描述点线面的空间关系非常复杂,其数学知识要求过强,同时两道试题,八个选项中有六个选项涉及了计算,考生在读取材料理解点线面的数学关系,再进行计算,耗费的时间太多,从而削弱了对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从文综卷整卷来看,其考查价值就会下降。

3.设问要严谨,问题设问要准确到位

语言叙述要规范、准确,表达的概念要清晰不会引起词义理解的偏差,清楚、明确的语言表述设问是为了让考生真正理解试题的意图。如果设问表述得模棱两可,一些已经能够根据所学知识作出正确回答的学生,可能产生误解,表现不出试题要考查的认知行为,不能作出正确的解答,试题无法准确地考察全体考生真实的能力,最终也会降低试题的效度。

例3:王教授于某日北京时间10∶20从杭州(120°E、30°N)出发去夏威夷群岛进行野外考察,飞机飞行了4小时40分钟到达该地,当地时间为20∶00。图4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图4

图5

(1)王教授所考察岛屿的经度位置是

A.165°E B.180° C.165°W D.160°W

(2)图5是王教授在图4中④处考察所拍摄的太阳照片,拍摄时当地时间最有可能是

A.5∶30 B. 17∶30 C.6∶30 D.18∶30

答案:1. C 2. B

设置王教授进行野外考察的生活化的情境,内容联系社会和现实生活,可以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中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材料和题干中都出现了“当地时间”,从题目设置的正确答案来看是作“地方时”理解的,因为王教授出发时北京时间为10:20,经过4时40分钟到达,所以到达时北京时间为15点,而当地为20点,早了5个小时,因此在东经120°向东加经度值75°,为165°W,所以选了C项正确。而小题(2)图片景观太阳处于海平面,为日出或日落,从④处地形可知,该地在一个小山谷开口向西南,④地东面和正西方位均为山脊,故只能看到西南方向的日落,太阳西南日落,为北半球冬半年,位于北半球的夏威夷在冬半年,昼短夜长,日落时间早于18点,因此C项对,这个推理也是基于“当地时间”是地方时。但是一般我们所说的当地时间,是指当地在用的法定时,因为当地不可能公布其地方时,人们也无法判断当地准确的地方时。而当地法定时间为美国夏威夷时间是西十区区时,如果题中的当地时间理解为法定时的话,则要求得岛屿的经度必须再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日落时间无法判断。

[1] 雷新勇,周群.试题命制的理论和技术(一)[J].考试研究,2008,(1):84-97.

[2] 雷新勇.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和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纬线交点月球
到月球上“飙车”
陪我去月球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一种反光耐磨编织袋
阅读理解
《艺术:北纬30度》神奇纬线 串起文明起源
借助函数图像讨论含参数方程解的情况
试析高中数学中椭圆与双曲线交点的问题
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探究性学习
复合管注塑机自动检测装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