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题讲评课教学设计
——以成都市2014届“一诊”第33题为例

2014-01-13周明发

地理教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真题试题考查

周明发

(四川省彭州市第一中学, 四川 成都 611930)

试题讲评课教学设计
——以成都市2014届“一诊”第33题为例

周明发

(四川省彭州市第一中学, 四川 成都 6119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影响气候的主要自然因素并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讲解试卷,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地理试题归类、构建知识体系和迁移训练等,提高总结、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设计理念】

1.该题考查的是气候专题中的一个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等)、下垫面(海陆差异、地形、洋流等)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长期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主要因素可以简记为“纬、大、下、洋”。试题测试全市的正确率是69.85%,我所教学的班级的正确率低于此值,而且该知识点也是地理的核心原理和高考的高频考点,于是笔者从此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归类、迁移的方法突破这个重难点。

2.引导学生对做过的习题按照知识点或者专题进行归类、总结、迁移,使学生做到以“不变”去解决“万变”,摆脱题海,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

3.坚持主体参与的原则,“主体参与”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要素。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可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的平均学习保持率(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多少)是不一样的,马上应用、实际演练等学习方式的平均学习保持率是最高的,位于塔底;而听讲等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平均学习保持率是最低的,位于塔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教学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所以在讲解试题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把试题讲评的“权利”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纠正、引导学生的思维,最后进行总结升华。

4.坚持情感激励的原则,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讲评课开始时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讲评过程中,对学生的答卷优点进行夸奖,如卷面整洁、语言规范;思路清晰、思维缜密等。讲评后可将特别优秀的答卷加上点评张贴在“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效仿、借鉴。

【高效试题讲评模式探索】

高三复习中教师和学生所面临的较多状态是练习、考试与讲评。地理试题讲评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很重要的环节,就题讲题或者教师“满堂灌”的讲评方式都是低效的。笔者从学习金字塔理论和实际教学经验出发,总结出高三教学中高效试题讲评的“五步讲评法”:学生讲解、真题归类、完善体系、思维建模、迁移训练。有助于学生适应高考重视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等基本能力和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特点。

试题讲评评课教学过程如下(以对成都市2014届“一诊”第3题讲评为例)。

第一步 学生讲解

[原题呈现]图1是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题。

图1

1.图2地形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图1沿45°纬线地形剖面的是

图2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学生:根据年均降水量的图例可知该地区降水西多东少,结合纬度位置判定大气环流为盛行西(北)风带,说明西部位于迎风坡,东部为背风坡;且降水量在西部成狭长的条带状分布,东部比较宽阔,从而判定地形西部陡峭东部平缓,故选C。

设计意图: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路混乱、语言表达不准确等问题,教师不要责备学生或自己直接代替学生,而是需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再慢慢引导。通过学生亲身讲解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过渡:xx同学分析的很好,能准确的从图中获取信息,同时思路清晰,语言表达简洁、准确,请送上你们的掌声。在你们已经做过的2013年高考真题中,与此题在考查地区、考查方式或者考查的地理原理属于同一类型的题目还有哪些?

第二步 真题归类

考查方式2013年高考卷选择题全国I卷T4、全国II卷T6、重庆卷T1、四川卷T3、天津卷T1非选择题北京卷T36(2). 40(2)、浙江卷T36(2.3)

设计意图:笔者在一轮复习伊始就要求所有学生必须购买高考真题,每周完成一套即可,但是必须做反思修改总结。所以在讲解试题时,引导学生对做过的习题按照知识点或者专题进行归类、总结,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该知识点是地理的核心原理和高考的高频考点。

第三步 完善体系

教师:这些高考真题考查的都是气候专题中的一个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洋(流)”,可见这是一个高频考点,请同学们根据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画出这四者之间的框架图。

学生:构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知识体系图(图3)

图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

第四步 思维建模

(2013年四川卷)读图4,回答第2题。

图4

2.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思路分析]

(1)获取信息要准确

① 审题干,明思路

主旨词是“主导风”,限定词是“图示区域”、“带来降水”,解题思路首先要结合题干中的“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的信息可知该地区“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然后要明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洋(流)等。

② 析图文,选答案

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低纬度、大陆的西岸,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可分析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受地形的抬升,给沿岸地区带来丰富降水,发育为热带雨林带,东侧为背风坡,发育为热带草原带,故选B。

(2)常见误区要避免

该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不能从图文中获取准确的信息和灵活运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方法总结]

解答此类习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如图5所示。

图5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带领学生对典型的高考真题进行思路分析,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到解题的分析过程中,注重对思维模式的归纳和强化,提高答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第五步 迁移训练

图6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读图完成3~5题。

图6

3.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B)

A. 地形 B. 太阳辐射 C. 土壤 D. 降水

4.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B)

A. 地形 B. 洋流 C. 土壤 D. 降水

5.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A)

A. 地形 B. 洋流 C. 太阳辐射 D. 降水

6.(2011年山东高考文综卷第26题)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提供考察路线图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图略)。读图回答问题。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年较差较大。海陆位置;地形(谷地)。

(2)B处大于A处,理由:B处海拔较高,易形成地形雨。

B处大于C处,理由:B处位于迎风坡,C处位于背风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达到巩固加深的目的。

【教学反思】

这个知识点考试前已经反复训练过,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学还是做不对呢?甚至有的同学告诉我,自己做时不知道如何下手,说明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于是笔者便积极探索高效的讲评方式,以此来巩固学生解题的薄弱环节,纠正学生错误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经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变式检测,发现这种讲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猜你喜欢

真题试题考查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