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照片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14-01-13王晨光

地理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景观教学学生

王晨光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江苏 苏州 215021)

景观照片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王晨光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江苏 苏州 215021)

景观照片能真实直观地反映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的外貌特征。本文提出景观照片在地理教学中的创设学习情境、感知地理事物、引领问题探究、支持地理思维、浸润环保理念等作用;建立了依据教学目标和地理原理“按图索骥”的景观照片甄选原则,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照片,并采用分类管理的方法,提出景观照片使用的策略,即把握使用时机、优化媒体组合、突出学生主体。

景观照片;地理教学;运用策略

景观照片能真实直观地反映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的外貌特征,使其鲜明生动。随着数字摄影、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学校多媒体设备的普及,景观照片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实例,探讨景观照片的功能、甄选和使用方面的问题。

一、景观照片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

1.创设学习情境

新课程倡导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景观照片能为地理学习营造鲜活有趣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如,学习大气的热力作用时,观察青藏高原景观图:蓝天白云下雪峰耸立,藏民斜披藏袍,脸颊有标志性的高原红。景观图启发学生分析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阳光强烈,皮肤易被紫外线灼伤;大气稀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弱,早晚寒冷,藏袍成为适应气温日较差大的民族服装。再如,相邻的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光照弱,多皮肤细腻的美女。这样在有趣的应用情境中学生对大气的热力作用有了深刻的认知。

2.感知地理事物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中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受生活地域所限,青少年学生对许多研究对象缺乏感性认知。真实生动的景观照片能帮助学生形象感知陌生地理事物。学生观察教师精心选择的泥石流景观照片(图1),能形象感知并获悉泥石流有巨大破坏力、多发生在连续暴雨过后、威胁山区河谷低地等信息。一张西北干旱区漫漫黄沙与青翠绿洲毗邻的照片,让学生对干旱地区水源是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形成鲜明印象。对有违“常理”的地理现象,真实的照片能使学生打消疑虑,主动调整知识结构,顺利同化新知识。如一张显示岩层褶皱的照片,让学生相信在地壳运动产生的缓慢而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确实可以发生弯曲变形。干旱地区地下水是河流或湖泊的重要补给来源,对苏州地区学生来说很难想象,一张千年不枯月牙泉的景观照片(图2)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图1 泥石流

3.引导问题探究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保持协调。景观照片中的自然或者人文地理要素,能折射出其它地理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特点。所以,以景观照片为支架开展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挖掘信息,领悟蕴藏其中的地理原理。学习地理环境整体性时,观察波巴布树(图3)的独特形态,了解其神奇的储水能力,探究波巴布树生长的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从而深刻理解地理环境要素的协调性。景观照片近年来经常出现在各地高考试卷上,以江苏省高考地理试题为例,2008年以“珠峰大本营”和“雁荡胜境”景观照片考察外力作用形式。2009年以“滴水叶尖”景观照片考察所属自然带。近三年江苏高考题则分别出现了冰岛火山爆发、格陵兰冰原、梅里雪山、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等景观图。

图3 波巴布树

4.支持地理思维

思维活动的进行要依赖感知觉、表象所提供的材料,还要借助思维的工具——语言。地理景观照片能刺激感知觉,形成表象,与言语系统协调相配合,提高思维的效率。学习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时,通过观察典型景观照片(图4、图5),学生能发现两者在气候、地形、水源、劳动力等方面的区位要求,以及生产规模、科技与机械化水平、商品率等生产特点的差异。用景观照片支持地理思维,对学生提高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若景观照片生成的表象记忆与言语记忆结合,效果会更好。

图4 季风水田农业生产景观

图5 商品谷物农业生产景观

5.浸润环保理念

中学地理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思维与技能,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境保护理念。精彩的景观照片有非凡表现力和强大艺术感染力,胜过大段文字或冗长的语言。学习全球变暖时可以借用2012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宣传图片(图6),形象揭示全球变暖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等严重后果。图7则凸显干旱所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欣赏、解读、甚至创作景观照片,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实现地理学习的三维目标有重要促进作用。

图6 温室效应

图7 旱灾

二、景观照片的甄选和管理

1.甄选原则:依据教学目标和地理原理“按图索骥”

甄选景观照片实质是依据教学目标和地理原理“按图索骥”的过程。好的景观照片应该具有恰当的视角、适宜的拍摄范围与拍摄时机,主题突出、画面简洁,能充分地反映地理事物的自身特点与相关因素。如图8所示,要表现陡坡开垦造成水土流失的地理现象,画面中应该突出陡坡、开垦、水土流失等要素。又如,想说明盐田需要晴天多、蒸发量大,淤泥质海岸地形平坦的区位条件,可选择如图9所示的相应图片。

图8 陡坡开垦

图9 盐田

此外,地理景观照片还应该大小合适、分辨率高,色彩鲜艳、画面优美,科学准确,能反映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

而表现大尺度的地理事物,则需要借助特殊的景观照片——从飞机或卫星上拍摄的遥感影像。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还可以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比较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雪顶的变化,能形象感知全球变暖的趋势。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方式影像可以反映城市化进程。然而对锋与天气、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景观照片无法表现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则可以用地理图画传神地“画”出来。

2.景观照片的获取与管理:多渠道获取,分类管理

信息时代为我们获取地理景观图片提供了多种途径。最方便的是借助搜索引擎查找。中国国家地理网(http://cng.dili360.com/)、华夏地理(http://ngmchina. com.cn/)等专业地理网站,可提供高质量的图片。相应地方政府网站、旅游网站以及地理教学博客上的图片可资借鉴。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上的高质量图片也可以扫描使用。

地理教师进行实地考察,有目的拍摄的景观照片使用起来效果特别好。因为图片往往承载着独特的旅游经历和生动的地理背景,折射出教师的兴趣爱好和精神品味,成为综合性的教育资源。

为便于查找和更新,平时积累的优质景观照片应该准确命名,并按所适用的教材章节添加前缀。如适用于必修一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可加前缀bx123,这样按名称排序时同类功能图片就集中在一起。借助博客、论坛、网盘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景观图片的共享与交流。

三、景观照片的使用

1.把握使用时机

景观照片何时展示出来,要根据景观照片和地理原理的特点灵活安排。

(1)先“图”后“理”

出示景观照片后,学生感知图中信息,运用逻辑分析,进而归纳出相关地理原理。如观察泥石流图片,学生能感知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先“理”后“图”

在学习地理原理后出示图片,用以论证、巩固地理原理。如学习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后出示月牙泉景观,认识干旱地区地下水的补给作用。

(3)“图”、“理”同步

在展示景观图过程中分析地理原理,适用于原理复杂的教学内容。如展示波巴布树的独特形态,介绍其神奇的储水能力,然后探究波巴布树生长的气候区,从中深刻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优化媒体组合

(1)景观图与地图的组合

探寻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组合规律是地理学独特的研究视角。地理景观照片与地图结合,有利于揭示地理事物与其它地理要素的关系和组合规律。如认识我国各种农业地域类型时,可以将农业景观图与中国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组合。通过景观照片认识不同类型河谷形态,可在中国地形图上结合长江具体河段进行。利用卫星云图认识台风、锋面时,以区域地图为底图,能表明天气系统的尺度和影响地区。

(2)景观图与文字的组合

佩维沃的双编码理论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两个不同的系统对信息进行表征和加工,一个是言语表征系统,负责序列加工和储存语言信息,所进行的是言语编码;另一个是意象(非言语)表征系统,负责处理基于表象的信息加工与储存,两个表征系统可以相互关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1]因此在景观图上相应位置标注文字,使图像与文字相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突出学生主体

使用景观照片,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给学生充足时间去感知与交流,提出精当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发掘图中信息,围绕问题展开自主探究和合作研讨。教师适时提供认知支架和问题解决策略,及时总结归纳推进认知进程。如当学生探究波巴布树所属气候类型区有困难时,教师展示各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图,学生能很快做出正确选择。结合景观图比较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差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比较的角度进行分析。

[1] 潘玉贞.地理教学的绘图学法指导[J].地理教学, 2012,(13):12-13.

(责任编校:李亚)

*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地理图像的高中地理支架式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6/2013/02/1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景观教学学生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