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小朋友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4-01-12陈冬兰
陈冬兰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幼儿园中班小朋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家庭教育、教师指导、语言的引导以及小朋友成长、受教育的环境。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影响,为小朋友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促使小朋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中班小朋友;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一生。幼儿园面对的是3-6岁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从各自不同的家庭中来到同一个集体共同生活、学习,环境需要适应、习惯需要调整、與人的交往需要磨合。他们处于人生的萌芽期,良好行为的养成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去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这还真的值得我们进行思考与实践。
一、家庭教育的良好习惯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幼儿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别是爷爷奶奶带的幼儿,没有其他小朋友那么独立。例如,当小朋友在吃鸡蛋的时候,我发现有个别小朋友手里拿着鸡蛋无从下手。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鸡蛋怎么剥壳。这显然是在家里,家长什么也不让他们做,没有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让他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长期以往,会导致幼儿的生活能力下降,自己不能照顾自己,更谈不上,长大以后会很好的照顾别人。所以家庭教育中就要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良好的习惯规格或评价与教师也是分不开的
每天,幼儿上完洗手间都要洗手。可有的幼儿趁老师不注意,就不会去洗手。于是就经常有幼儿说某某小朋友去完洗手间没有洗手。通过老师的多次观察,的确发现有些小朋友没有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就算叫他去洗手,他也只是把小手放到水龙头下面冲一下,还有的小朋友手脏兮兮的没有洗干净。
显然,被动的服从根本就没有解决幼儿洗手的问题。我也多次去咨询一些资深较强的老师与相关资料,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讨论。首先,通过视频让幼儿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如果没有把小手洗干净那么细菌直接侵入人体内有多么可怕。其次,我趁机引导幼儿如果不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就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通过引导幼儿会很认真的洗手,可见幼儿对常规的培养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即使知道原因,但也并不会理解生活习惯与自身的关系。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幼儿的习惯,不是老师强硬的去执行而是和幼儿互动,不能直接去批评幼儿,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幼儿,不能以权威自居,不尊重幼儿,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全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语言是相关的。
刚入园时期,会发现有许多孩子在教室会乱窜,就连坐椅子都没个好习惯。蹲在椅子上的、把椅子往地上拖得、把椅子翘起来坐的。不时发出椅子与地面的摩擦声音就是幼儿向老师诉苦的声音。经常有小朋友把椅子压倒脚了,在那儿痛哭流涕。老师不停的提醒,要注意安全,但效果都不是很好。为此,我和生活老师把他们平时的行为示范了一下,弄的小朋友哈哈大笑。接着我会问小朋友,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有的会说不对,有的会说这样做会弄伤小朋友: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大家就会根据这个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通过这次示范,小朋友能知道自己这样是不对的。
每天午餐,有的小朋友会把饭洒一地,你怎么说都效果不佳,可当你拿出一些碟片让幼儿观看时,他们能够从这些碟片中看到一些贫困地区的幼儿连饭都吃不饱。即使他们可能看不懂其中的一些内容,但隐约中也能知道影片中幼儿的可怜与辛酸。他们的肚子瘪平同时发出咕咕的叫声,可是为何会如此,因为他们因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吃不上饭。经过老师的引导,小朋友们知道了米饭的珍贵。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发现,幼儿们吃饭时剩饭越来越少,碗越来越干净,我感到很欣慰。
四、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成长和受教育的环境是相关的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目的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实质是习惯的养成幼儿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影响他们的一生,让他们终身受益。比如:幼儿不按时作息,幼儿不按时吃饭、挑食。老师会引导幼儿按时作息、进餐,让家长也配合:如在家行为习惯不好的幼儿,我们就会着重进行教育。让我们同心协力、相互理解,帮助幼儿,使得我们的孩子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由此来看,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幼儿的成长教育环境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要共同努力,统筹教育的一致力量,为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他们保驾护航。
总之,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终身受益。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对于幼儿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练之以行,持之以恒。根据具体情况,教师要把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深入细致的引导幼儿,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云凌.提高办园水平,促进幼教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2] 刘依依.浅谈幼教认识上的误区[J].学苑漫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