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年鉴条目编纂刍议
2014-01-11李海明
□ 李海明
条目是军事年鉴中分条记述事物,具有主题专一性和内容完整性的年度重要信息资料的最小编写单元,是构成军事年鉴内容主体的基础构件。由于条目的这一特性,使它成为纪事存史的核心载体、年鉴品质的关键支撑,应当给予特别的重视。
一、正视条目编纂常见的“五不”问题
从已出版的各类军事年鉴情况看,通常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一是条目设计不精。对不同属性、不同层次的条目,功能定位不准确,资料统筹不合理,内容安排不科学。片面追求入鉴条目的数量,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专题性条目上,致使专题条过多过碎,质量参差不齐。这就容易带来减“面”保“点”多列条,照顾平衡硬凑条的问题,导致类目“综述”、分目“概况”等综合性条目内容的“空壳化”。
二是列条“秩序”不严。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主办单位与配合单位、牵头部门与参与部门之间,围绕同一主题反复列条、多层列条。从整体上看,信息分配比重失衡,谁大谁小,谁详谁略,心里没有谱,笔下没有准;从局部上看,记述角度没有区别,谁从组织角度写,谁从保障角度写,谁从执行角度写,都含混不清;从细节上看,掂量不清涉事主体的“角色”分量,喜欢拔高放大、越位撰写,缺少主从之分、层次之别。
三是内容交叉不清。“综述”、“概况”条目是总括入鉴单位或职能部门年度工作整体面貌的综合性信息,“专题”条目则是呈现工作“特点”、事物“节点”、发展“亮点”的典型性信息。但在不少军事年鉴中,“综述”、“概况”条目与“专题”条目,内容重合、信息撞车的现象较为常见。有的“综述”、“概况”条目,成了“专题”条目信息的罗列叠加;有的“专题”条目,干脆将“综述”、“概况”条目中某项工作或某一活动的信息片段,复制后添加一个业务分工标题单列成条;有些例行性、事务性的工作内容,已经从“综述”、“概况”条目中反映出来,在不具备“单放”价值的情况下,还要硬拉出来列为“专题”条目,人为地导致了同类内容的多点分布,增加了年鉴的“赘肉”。
四是叙事要素不全。一个好的条目,应当具备事时、事地、事主、事由、事态、事果“六要素”。但在大量的条目中,要素缺“胳膊”少“腿”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时间背景模糊,是贯穿全年的还是集中安排的,是定时定位的还是突发偶遇的看不出来,或者援引“日前”、“近日”、“近来”等概略记述,“预计”、“大概”、“或许”等主观推断充作时间成分,令人难察其详。有的来龙去脉无考,事出有因却说来无由,行当有迹却道来无踪。或者头绪芜杂,不得其要,不知所云,不是围绕事物的主题和发展脉络来撰写条目,而是一事未尽又起一端,内容跳跃性大,拼凑堆砌的痕迹明显。有的内在关照缺失,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有始无终或有终无始,所反映的事实缺乏有机联系,前后不能呼应,彼此不能印证,逻辑关系紊乱。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综合性条目的整体性、专题性条目的独立性以及年鉴信息的真实性。
五是语言表述不简。叙事状物不得其要,离题偏旨,抓不住关节,点不到要害;穿靴戴帽,避实就虚,开门不见山,起网不见鱼;新闻报道语言,公文学术口吻,遣词造句华而不实,承载信息量低;滥用自行加工、缺少适用普遍性的概缩语、数量词;不切实际地自我定性,用没有可比性的浮词丽语自表自夸,等等。
二、把握条目选列原则重在不犯“四忌”
关注重要工作,记录大项活动,反映新鲜事物,发掘特色典型,是选列条目尤其是专题条目的基本原则。在年度资料的“大海”中,以“重、大、新、特”为标尺,选出条目使用的信息材料,重在不犯“四忌”。
一忌从工作属性出发,重“表”不重“里”。比如“战备工作”、“战役训练”这样的条目,单从职能分工表象看,其选题不可谓不重。但由于没有紧扣专题条目的特性,选择具体的战备事务和战役训练重大活动列条,主题范围超出了专题条的容量,里面的内容不是一事贯穿,而是多线展开、多点记述、平均用力,成了具体事务的集合体,条目大而无物,“绣花枕头一包草”,没有多少读之可鉴的价值。
二忌从本位角度出发,争“有”不争“新”。条目撰稿人分布在具体的单位和部门,本位局限性大,对全局情况掌握不透,总想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一味追求代表性忽略了典型性,只要能多上条目,不管工作有没有进步,做法有没有创新,典型有没有水分,成果有没有“熟透”,都拿出来列条,罗列一堆例行性、常态性的业务信息,凑成了一锅“大杂烩”。
三忌从总结模式出发,顾“大”不顾“特”。不是通过具体的事物、举措、动向,来展示工作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趋势,而是归纳罗列一堆了无新意的事务性内容,错失了不少有价值、有特点的信息入鉴,导致条目虚胖无力。比如,“加强边境管控”这样一个主题,内容涵盖了边情获取、边境管理、边防执勤和边防交流等多个方面,如果面面俱到地分条记述常态性的情报份数、执勤次数、巡逻米数、会谈次数等内容,看似素材挺实,但实际上没有多少特点可看可鉴。相反,如果挖掘“边境管控”中一两项特色鲜明的具体事件,如两国军队首次联合巡边勘界或开展文体联谊活动,把这样具有两国两军关系“晴雨表”特征的事件抽取出来列条,小中寓大,不仅条目精干,而且个性鲜明。
四忌从主观感觉出发,过“手”不过“心”。上面关注什么强调什么,就趋同性地“一窝蜂”列条反映,反而冲淡了单位自身的特点和工作“个性”;撰稿人干什么就只吆喝什么,其他情况掌握多少算多少,甚至完全凭着个人记忆想事列条;平时不注重积累素材,对情况若明若暗,靠事后回忆线索,突击撰写条目;条目的逐级筛选工作不到位,编辑素材时,不注意更正错情疑点,不认真进行统稿优化,将上报年鉴文稿混同于提供普通资料,等等。
三、确保条目质量必须把握“六要”
提高条目的质量,必须正确运用条目的体例规范,准确体现条目的语言特性,科学掌控条目的内容尺度。这样,才能写出在年鉴中站得住脚、经得起鉴的好条目。为此,把握“六要”很关键。
一要把握“以年为限”的时间界定。军事年鉴是综合反映上一年度工作和建设情况的,这就框定了条目所记述的内容,只能是在上一年度这个特定的时间单位内,所做过的工作、所开展的活动、所树立的典型、所取得的成果。如果条目内容跨年度需要前后比照,以便更好地反映出事情的阶段性、连续性时,可以在时间上溯前延后,但这种“跨界”应以关照和服务于年鉴记述年度的工作内容为基础,不影响“以年为限”的总体限定,不会导致时间脉络的紊乱。比如,全军部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08年9月开始,到2010年2月结束,横跨了3个年度,分为3个批次。其中,除了第二批次师旅团党委机关之外,第一批次军以上党委机关和第三批次基层单位都跨了两个年度。那么,这两个跨年度批次的单位,在撰写学习实践活动的条目时,就要根据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年度进展,连续两年撰写条目,做到既有上篇又有下文。同时,活动结束年度的条目,应当是以结束年度的活动内容为侧重,兼顾上一年度起始背景交待和主要进展的完整条目。如果是全军或大单位的活动总结条目,则不仅要体现出实施计划的阶段性,还要综合好3个批次活动的全面情况。这样,既有阶段性条目反映进展,又有总结性条目归纳综合,才能够保证条目既有时间的完整性、过程的节点性,又有内容的系统性。
二要把握实事实录的文体规范。年鉴条目采用记叙文和说明文两种文体。运用这两种文体撰写条目时,要特别注意区分“史”可论而“志”惟述的根本区别,保持这两种文体的纯粹性,用客观理性的文字叙事陈情,而不是用主观感性的语言卖弄文采。注意克服日常写作一“叙事”就“论理”,或者先“立论”再“引证”的习惯,摆脱个人视角和感性情绪对条目的影响,忠于历史、尊重读者,据实选材、照实而录,述而不论、寓理于事。一句话,要实事求“是”,不要实事求“饰”。
三要把握质朴扼要的语言特色。条目的文字应以“白描”为主,用明明白白的话,说实实在在的事。“小葱拌豆腐,一眼辨青白。”这看似要求不高,其实更见功底。要认真推敲和锤炼文字,努力摆脱机关公文习惯的影响,去掉一切可有可无的字、句以至段落,去掉没有实际意义的铺垫性、过渡性、转承性词语,去掉带有浮夸色彩、说教口吻和新闻报道式的语言。比如“创造了全军一流”、“受到了高度评价”、“隆冬季节集团军组织部队到雪域高原苦练精兵”等等。
四要把握点面结合的叙事尺度。条目的类型、层次不同,发挥的功用不同,叙事的“分寸”也要有所区别。“综述”、“概况”类条目,以载录全面情况或一方动态为主,应注意把握其综合性、概括性、择要性、条理性记述的特点,做到要言不烦、详略精当、层次清晰、内涵丰富,避免成为事务罗列、成果堆砌的“流水账”、“杂货筐”;“专题”类条目,以辑存典型信息为主,要突出条目的主题单一性、内容排他性,扣住“专”字作文章,在抓重点、找特点、挖个性上下工夫,集中笔墨于生动具体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上,以“小”系“大”,以“点”衬“面”,起到观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豹的作用。
五要把握顾名知义的标题特征。简明扼要的标题,是条目的“信息眼”,检索的“关键词”。但在编纂实践中,给条目起名安题的问题,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定位不准,笼而统之。将“反恐维稳”、“思想政治工作”、“后勤建设”等类、分目标题用语,当作专题条目的标题使用,使条目内容也跟着变了味儿。有的表意抽象,避实就虚。把“业务训练”、“共建工作”、“党务培训”等概括性短语当作标题,令人雾里探花,不明就里。有的句式冗长,虚张声势。比如“狠抓老干部经常性思想教育和经常性管理工作的落实”、“加强专业培训,深化业务改革,提高整体效能”,读之费劲、思之费解。有的概略瞄准,落点不实。像“坚持为兵服务方向”、“把好质量关口”这样的标题,如果不和条目内容联系对照着看,很难知其所云、明其所系。有的言过其实,主观臆断。动辄出现“军事斗争准备扎实过硬”、“军民共建再创新局面”一类的题目,新闻语言,自夸语气,等等。这些问题,一定要引起作者、编者两头的注意,撰写条目的人要写实记真、不拟“虚”名,编辑条目的人则要重实不重名、不给“虚”名上“户口”。简言之,就是要根据条目的类型、内容和所反映的主题,进行反复推敲准确概括,给条目起个一语中的、见人见事、简洁明了的好“名字”。正所谓“观题已察七分义,读之方有三分趣”。题目大而无当、华而不实,对撰写条目者言是劳而无功,对日后使用年鉴者言是平添烦恼。
六要把握自身的工作特点。由于军队工作的高度统一性,不像社会生活那么丰富多彩,要写出“个性”鲜明的条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进行条目撰写时,各级、各单位一定要注意从普遍性中去把握特殊性,从特殊性中去把握典型性,把自身年度工作和建设的特点找出来,把具有时代性、自主性、创新性的做法和成果找出来,把对自己对他人对后人都有参考借鉴意义的活动和事件找出来,把叙述的角度和反映的重点找出来,从而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人优我绝的条目。比如,2011年1月7日,《解放军报》头版报道了新疆军区某师抓好连队新“八大员”队伍建设的事迹。从传统的老“八大员”到信息时代的新“八大员”,反映了部队基层建设与时俱进的新情况新特点,抓住这样具有典型性的信息写出来的条目,才能显示出独特“个性”,不会被年鉴的条目“大海”所淹没。
总之,军事年鉴的条目犹如人体的细胞、建筑的材料。只有“细胞”不生“病”,才能保证年鉴“肌体”健康不衰;只有“材料”过关了,才能使年鉴“建筑”屹立不倒。抓住了条目,就等于抓住了年鉴品质的“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