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旋风精神” 锻造雄师劲旅
2014-01-11刘念光
□ 刘念光
“旋风旋风,无敌的旋风;旋风旋风,胜利的旋风……”这首激越豪迈的《旋风战歌》,是第40集团军的军歌。作为陆军第40集团军的一名老兵,思忆这支部队的辉煌战史,眼前浮现的图景,正如其“旋风”之名一般疾雷迅电、奔腾澎湃、壮阔传奇。
一、由敌人叫响的“旋风”威名
鲜为人知的是,第40集团军“旋风部队”威名,并非自我标榜,而是最早由作战对手叫响的。
1946年末,经过“诉苦”教育后,第40集团军的前身——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愈战愈勇。在四保临江战役中,连续作战,迅猛突击,歼敌第195、第207、第89师;秋季攻势百里奔袭,猛虎掏心,全歼敌第116师,俘敌师长,敌人惧称3纵为“旋风部队”。
随后,3纵又在冬季攻势中消灭敌新5军,俘其军长;在辽西会战中消灭敌“西进兵团”指挥部和3个军部,让敌人闻风丧胆,其兵团中将司令官廖耀湘被俘后,感慨地对3纵司令员韩先楚和政委罗舜初说:“你们3纵不愧是‘旋风部队’,打起仗来如疾风暴雨,猝不及防,鄙人佩服!”
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离职时则说:“最难对付的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离职东北行辕主任时称:“韩先楚是很难对付的旋风司令,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他的部队。”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战败后也承认:“韩先楚的部队动作之快,如同旋风。”
在接下来的锦州战役中,“旋风部队”动如狂飙、所向披靡的“旋风精神”,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1948年10月,遵照毛主席“力争于十天内外攻取锦州”的指示,3纵从锦州城北向南突破。10月12日,第7师第20团第1营和第8师第24团第3营指战员面对两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坚决肃清了城北所有屏障,打开了锦州北大门。而后,2纵、3纵会同兄弟部队一路血战,于10月15日解放锦州。随后,3纵东进参加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会战,捣毁兵团指挥部,俘获廖耀湘。
“旋风”之“旋”,还体现于进军的速度、战场的跨越。辽沈战役结束后,第40军作为东北野战军先遣部队,从东北战场挥师入关南下,参加平津、湘赣、衡宝、广西等战役,一路攻坚破垒,从零下40摄氏度的白山黑水杀到40摄氏度的南海之滨。1949年12月末,第40军进至雷州半岛,抓教育、查海情、雇船只、征船工、搞海训,仅2个月便完成渡海作战准备。1950年3月5日19时,韩先楚指挥第40军第118师第352团第1营组成加强营,从雷州半岛灯楼角启渡,强行突破敌机敌舰拦截,于6日成功登陆,继于7日与琼崖纵队首次胜利会师,成为海南岛战役中第一个登上海南岛的部队,开创了我军渡海登陆作战的先例,第1营后被第15兵团授予“渡海先锋营”荣誉称号。3月26日,第40军第118师第352团和第353团组成加强团,在海上击溃两个团的阻击,于27日成功登陆。之后,第43军一部组成的加强团成功偷渡。4月16日,韩先楚率第40军6个团,第43军副军长龙书金率所属2个团,共计2.5万人组织渡海第一梯队,分乘500多艘船只,对守敌发起总攻。至5月1日,海南岛全岛解放。此战,第40军赢得“解放海南第一船”的美誉。
在“旋风部队”的辉煌战史中,因一场遭遇战而打出一个著名的纪念日。1950年10月19日,第40军从丹东渡过鸭绿江,踏上了朝鲜战场。10月24日,敌先头部队越过第40军预定阻击地域。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指示:“出国第一仗,一定要打漂亮!”10月25日拂晓,南朝鲜军第1师先头部队沿云山至温井公路北犯,进入第40军右路第120师第360团阻击地域。第1营首先向敌开火,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同时,第118师也与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第3营交火。此战,第40军利用敌人恃强骄狂、分兵冒进的错误,毙俘敌人486名,于25日当夜一举攻占温井。
第40军作为志愿军先头部队,打赢了出国第一仗,打出了国威军威。10月25日,后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纪念日”。之后,第40军全程参加了抗美援朝一至五次战役。在志愿军十次重大战役行动中,第40军八次以军为单位参战,位列第一。
二、“七个第一”写入我军军史
第40集团军前身部队在革命战争中创下的我军“七个第一”,在军史上堪称传奇。除前文已述的攻克锦州第一险、解放海南第一船、抗美援朝第一仗之外,还有爆破攻坚第一法、挺进东北第一团、诉苦教育第一课、北平入城第一师。
“爆破攻坚第一法”是第40集团军在军事技术史上的一大创造。1940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为打破日寇推行的“堡垒政策”,第40集团军前身部队山东纵队第1旅第2团反复尝试,将榆树掏空做炮筒轰炸敌人堡垒,用辣椒制造“毒气”熏敌人,在公鸡腿上绑上浸油的棉花团,点火后抛向炮楼,但收效不太明显。副团长王凤麟受工兵班长刘厥兰启发,将传统的矿山爆破技术运用于攻坚战,开创了我军爆破攻坚的先河。在战争实践中,第2团不断完善爆破技术:用火力掩护爆破以减少爆破手伤亡,采取火力与爆破、爆破与突击相结合的战术手段,实施多梯队接力方式连续爆破,对特殊目标实施“悬炸”,研制手雷“轰炸”开辟通路,等等,技战术日趋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亲自介绍和推广了第1旅的爆破经验。火力组、爆破组、突击组密切配合的战术,成为我军以劣势装备战胜敌人的重要手段,爆破技术作为我军步兵五大军事技术编入《步兵战斗条例》,在我军军事技术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国共双方为争占东北,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比拼。第40集团军前身、冀东第16军分区第12团日夜兼程进军东北,成为抢占白山黑水的先锋,被誉为“挺进东北第一团”。
8月29日,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副政委唐凯带第12团等部队组成第一梯队东路军团,绕过日伪军重兵驻守的山海关,火速向辽西进军。30日,占领绥中县前所车站,切断了山海关与绥中的联系,使山海关成为孤城。当日,与苏联红军一道攻占山海关,打开了我军进军东北的大门。而后,第12团乘火车向锦州、沈阳疾进。9月4日到达锦州,解除锦州北大营5000余日伪军武装,接管伪锦州政府。9月5日,第16军分区前指率第12团到达沈阳,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由第16军分区前指组建东北人民自治军沈阳卫戍司令部,对沈阳实行军事管制,为我军挺进东北、决胜东北作出重要贡献。
在我军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诉苦教育,也始于第40集团军前身部队。1946年7月,第40集团军前身部队辽东军区第3纵队第7师第20团第3营教导员冯凯参加师政工会议后,在营里组织“谁养活谁”的专题讨论,采取诉苦的方法,发动干部战士用亲身经历,控诉剥削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迫害;开展“查忘本”和“复仇立功”活动,坚定跟党走信念,密切官兵关系,激发战斗热情。此经验在东北部队中推广后,战斗力空前提高。1947年9月,毛泽东逐字逐句地修改了他们的诉苦教育经验,转发全军,推动了新式整军运动的开展。
第40军第118师,是唯一参加北平入城式的步兵师,被称为“北平入城第一师”,体现了四野总部对“旋风部队”辉煌战绩的充分肯定。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人民解放军第3纵队改为第40军。11月23日,第40军参加平津战役,于12月11日进至香河地区,配合兄弟部队切断了北平与天津的联系,完成了“隔而不围”“围而不打”的战役割裂任务。而后,第40军动如旋风,清除了众多小股敌人,做好了攻打北平的准备,为我军与傅作义谈判创造了条件。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第40军第118师由于战绩突出,被“四野”指定为步兵部队代表参加解放北平的入城仪式。2月3日,第118师按编制序列成四路纵队,从永定门庄严入城,在前门接受平津战役总前委的检阅,昂首通过东交民巷,而后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三、见证忠诚与荣耀的英模名片
英模,是一支部队的名片。在我军18个集团军中,第40集团军有3张英模名片格外耀眼:张思德、董存瑞、雷锋。
张思德生前所在的中央警备团,前身系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诞生的部队,其一部几经改编转隶,现为第40集团军某旅1营。董存瑞,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第32师第96团第2营第6连班长,其生前所在的第32师,后改编为炮兵第11师,1985年10月该师改编为第40集团军炮兵旅。雷锋,沈阳军区原工程兵第10团汽车连班长,其生前所在团,现为第40集团军某工兵团。
这3位全军挂像的英模,生活年代不同、战斗经历不一,但因为一个共同的身份——第40集团军战士,如今在全军部队的会议室里相聚,在共和国威武阵容里璀璨夺目,在人民解放军的精神长城里熠熠生辉。
除3位全军挂像英模,第40集团军还产生了黄宇、赵兴元、张英旺、徐佩林、乔恒志、全云白、郅顺义、杨世南、郭俊卿9位全国战斗英雄。这些浴血战场的英雄,巍然屹立于我军的战史长河中,是“旋风精神”的杰出代表。
9位全国战斗英雄中,“文武双全的全面英雄”赵兴元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9次负伤,荣立特等功2次、大功6次、小功7次。在攻打锦州时,赵兴元带领第1营攻打城北核心阵地配水池,血战7小时,打垮敌30余次反击,全营伤亡600余人,终于打开城北门户。
在我军神炮手序列中,“威震敌胆的神炮手”张英旺颇为著名。在东丰战斗中,山炮营排长张英旺为防止炮身跳动,和一炮手坐在炮上,一边指挥一边用双手挽住火炮车轮,仅用2发炮弹就炸毁了敌人的炮楼。随后,他又用3发炮弹摧毁两个地堡。梅河口战斗,张英旺开炮掩护步兵冲锋,仅用3发炮弹就消灭敌人火力点。
同样是炮兵,全国战斗英雄黄宇用炮更为神奇。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他将重炮装在机帆船上,成立了土炮艇队,掩护部队登岛。遭敌舰炮袭击时,他诱敌靠前,突然打击,重创敌第3舰队旗舰“太平号”,创造了用木船打敌舰的奇迹。
第40集团军最具传奇色彩的战斗英雄,当属郭俊卿。1945年8月,14岁的郭俊卿为替父报仇,隐瞒性别年龄,化名郭富参加八路军。为了不暴露女儿身,她从不脱衣睡觉,从不和大家一块洗澡、如厕,一直没有暴露性别。在平泉战斗中,郭俊卿带领全班与敌人拼刺刀,出色完成任务,荣立大功一次,获“战斗模范班”称号。1950年4月,郭俊卿因病治疗时,才被发现是女儿身,中央军委授予她“全国特等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称号,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在40集团军的征战史上,还涌现出徐长富、曹庆功、刘维汉、王学风、吴志洲5位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以及身怀绝技的冀东抗日英雄节振国、“岳烟三勇士”、马鞍山上“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王凤麟、刘厥兰等传奇英雄。这一串串响亮的名字,组成一个个精神坐标,激励着第40集团军一代又一代军人奋勇向前。
精神,是剑之刃,是狼之牙,是一支部队的魂魄。“旋风部队”走过的千山万水,经历的千难万险、经受的千锤百炼,处处彰显和诠释着“旋风精神”的内涵和力量。
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是贯彻落实习主席“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强军目标的实际行动,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是履行新时期历史使命的强大精神动力。发扬“旋风部队”的光荣传统,弘扬“旋风精神”,即是用战争年代伟岸如山脉、磅礴似大海、火热像岩浆的精神力量为部队凝聚精气神、汇聚战斗力,锻造不可战胜的雄师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