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
2014-01-11邱剑敏
□ 邱剑敏
由军事科学院、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主办,山东省人民政府协办,青岛市人民政府、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承办的第九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8月25日至27日在青岛举行。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名誉会长赵南起,军事科学院院长刘成军,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孙思敬,济南军区政治委员杜恒岩,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何雷,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郎友良,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绍骋等出席研讨会。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以及澳大利亚、波兰、丹麦、德国、俄罗斯、法国、哈萨克斯坦、韩国、荷兰、吉尔吉斯斯坦、柬埔寨、马来西亚、美国、日本、瑞典、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新加坡、匈牙利、以色列、印度、印度尼西亚、英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孙子兵法与和平合作发展”主题,深入研讨交流孙子的“慎战”与“止战”思想,孙子兵法与军事互信、竞争合作、西方军事文化等问题,达成广泛共识,一致认为要传承孙子的和平合作共赢思想,积极消弭冲突战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一、汲取孙子兵学智慧,探寻维护世界和平合作发展之道
当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之中,发展与动荡、变革与危机、合作与竞争交织互动。在此时代背景下,与会代表们共商运用《孙子兵法》智慧维护世界和平合作发展之道。刘成军空军上将在开幕式上致辞,指出《孙子兵法》主张慎战和止战,注重先胜和全胜,体现出中华民族崇尚和平又不惧怕战争的传统。我们需要借鉴《孙子兵法》的思想智慧探寻化解矛盾冲突的有效方法,以登高望远的境界、以克制忍让的方式妥善处理国际争端,以平等协商、利益共享的合作方式共同促进世界各国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孙思敬上将在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指出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兵学,饱含着论兵者非兵、讲武者止戈、准备战争是为了消弭战争、强国强军是为了维护和平的战略思维取向和文化价值理念。当今世界正面临和平、合作、发展和战争、对抗、倒退的两种前途命运,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兵学思想启示我们,以发展求安全、以合作求安全、以共赢求安全是通向世界和平的康庄大道,倡议以竞争性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包容性整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互利性开发推动新兴领域资源共享、以建设性改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创新。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何雷中将在研讨会总结发言中指出,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更应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与会代表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研讨会的主题作了多方面的阐述。欧盟前驻华大使安博在大会发言中指出,自冷战结束后,各类冲突、恐怖主义行为、破坏性意识形态甚嚣尘上,而日本目前正在颠覆二战后确立的和平主义和不干涉政策的路线,中欧需要更加紧密携手,实现和平;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贾苏尔…汉姆鲁耶夫强调,掌握孙子哲学思想并加以实践是实现和平、合作和发展的基础。山东滨州学院院长罗公利运用《孙子兵法》的整体思维审视和平发展,山东广饶孙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廷文探讨了和平发展战略与孙子“安国全军”思想的内在关系。国内外代表就军事合作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哈萨克斯坦国防大学校长阿斯哈特在大会发言中指出,中哈两国已经就国际合作框架进行了一系列双边会晤,军事科学院和哈萨克斯坦国防大学的研究人员都参与其中,建议继续推进双方的军事合作交流;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国际大学副教授维克多利亚…帕诺娃认为,中俄两国通过金砖国家组织、俄印中对话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双边和多边合作,积极推进区域和平与发展;台湾两岸华人孙子文化艺术交流基金会董事长傅慰孤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在解决南海问题时可以运用孙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思想,共同开发南海石油,扩大两岸共同利益,合作维护疆土;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学惠分析了中俄军事合作的现状和前景,指出其愈益成为促进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如何借鉴孙子智慧,推进两岸和平统一也是与会代表关注的话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高级顾问吴如嵩指出,《孙子兵法》蕴含了崇尚和平的文化基因;韩国军事历史编纂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孙锡贤主张以现代的视角,将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等观点转化为解决全球和平问题的思想形态;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辛旗指出,孙子提出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核心的“全胜”战略思想,对台海两岸打破僵局,化解分歧,以“不战”、“非战”方式实现双赢,最终达成统一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秉持《孙子兵法》“全胜”思想推进两岸和平统一,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以“中国观念”来搭建两岸关系走向以统一为目标的整合构架。
二、继承孙子“慎战”“止战”思想遗产,借古鉴今,努力避免战争,倡导以和平方式而非暴力手段解决国际矛盾
面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惨烈后果,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慎战”、“止战”是维护和平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和平的环境,人类必须做出努力让战争远离人类。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发表演讲,强调21世纪的亚洲不应该重复20世纪欧洲犯过的错误,应该以史为鉴,选择和平而不重复欧洲的战乱,必须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孙子很好地说明了战争的灾难性后果,教导我们尽最大努力避免战争。俄罗斯总参军事学院院长塞尔吉…马卡罗夫上将在大会发言时指出,当人类思潮由战争文化向和平文化转化之时,孙子的慎战警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研究员哈特尼特指出,《孙子兵法》认为打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要实施避免战争的政策和战略;柬埔寨国防部政策与外交事务部部门主任伊慕衡少将指出,孙子的高明之处主要在于如何通过“不战”和避免流血赢得战争;南京军区原司令员朱文泉在大会发言中指出,“不战而屈人”是战争的最高境界,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战而和人”应是共同追求的更高境界;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高级顾问糜振玉指出,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各国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副部长王辉青少将深刻地反思了近代以来的“绝对战争”留下的惨痛历史教训,强调要回归慎战理念。
三、借鉴孙子“知彼知己”思想,推动建立新型军事互信关系
“知彼知己”是孙子兵法思想理论体系的基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随着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如何实现“知彼知己”、建立军事互信成为会议期间受到充分关注的议题。与会代表就此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对增进战略互信、建立新型军事互信关系达成了广泛共识。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郎友良中将在大会发言中指出,解决亚太地区矛盾和问题需要区内各国加强沟通了解,建立并不断增进战略互信,为此需摒弃冷战思维、摒弃战略猜疑、摒弃对抗观念,坚持底线思维,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通过“增进信任机制”和“建立信任措施”,解决争端,促进地区安全。印度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拉帕依认为印中两国亟需建立改善两军关系机制;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黄载皓主张在推进韩中关系时努力树立领导之间、国家之间的信任,拓宽沟通渠道;日本新泻大学副教授上村威认为中日之间的文化差异是两国误解的重要因素,而这些误解反过来导致出现中日关系的结构性对抗。代表们一致认为,应充分借鉴孙子“交胜”战略智慧,构建新型国际互信合作关系。来自俄罗斯海军总司令部的И.H.赫梅尔诺夫强调了军人互信对中俄两国两军的合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西安政治学院科研部部长杨邦荣主张将孙子“利交”、“豫交”、“合交”、“谋交”思想运用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中,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舟阐释了中国推动建立军事互信的基本政策,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姚云竹就如何建立和推进中美两军互信关系发表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四、应对新型国际安全威胁,推进全球安全合作与安全管理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时代,霸权主义、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能源安全和自然灾害等挑战明显上升。与会代表普遍认识到,为有效应对各类安全威胁,推进全球安全合作与安全管理已经刻不容缓。在研讨如何推进全球安全管理的问题时,丹麦皇家防务学院副教授丽莎洛特…奥德加德以中国在亚丁湾反海盗行动为例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中国政府将和平共处原则引入全球安全管理,使之成为维护亚丁湾安全的合法方式,肯定了中国式和平共处安全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所长拉夫雷斯等代表强调了全球安全合作的重要性,认为当前的国家和国际安全范式正在转变之中,更加需要深度的国际安全合作。还有代表认为,《孙子兵法》对解决现代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瑞典安全和发展政策研究所所长施万通探讨了孙子兵法与现代网络战以及网络安全的关系;马来西亚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林强尼探讨了孙子兵法在当代危机处理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五、深化孙子兵学研究,寻找发展与创新的支点,激活古典兵学的生命力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文化中弥足珍贵的军事理论遗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深化孙子兵学研究必须注重原典研究,同时又要推进现实应用,找到创新的支点,为孙子兵法研究注入新的动力。与会代表着力探究孙子深层意蕴,就孙子兵法与中国兵学文化要旨展开深入研讨。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高级顾问姚有志指出,兵学是中国国学的源头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自古知兵非好战”乃是中国兵学文化的要旨;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高级顾问刘春志从哲学基础、价值取向和现实机遇探讨了孙子慎战理论,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高级顾问霍印章对“度”、“量”、“数”、“称”、“胜”作出了新的解读。与会代表还就孙子兵法的超常思维、孙子的战争制胜思想、孙子兵法的主题结构及其战略思维的基本取向、孙子“打赢战争”与“限制战争”思想、孙子作战理论、孙子“利害论”、“义战”命题的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与会代表还就未来孙子研究、孙子兵法文献研究、译文的误读与误译、孙子其人其书与其他人物或兵书的比较研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代表们还着眼现实应用,努力发掘孙子兵法的当代启示。印度尼西亚国防部副部长沙夫里介绍了孙子兵法在本国的运用情况,强调孙子兵法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原则、方法可以成为世人学习的科目;山东孙子研究会执行会长南兵军运用孙子“因利而制权”的“权变”思想,分析了新形势下的中美战略互动问题。其他代表就孙子“造势”思想与战场兵力投送、《孙子兵法》视角探讨东亚大势、《孙子兵法》指导当今海上军事合作、孙子思想对国际空天安全建设的现实指导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还有代表进一步拓宽了孙子兵法现实应用领域,探讨其对国家文化安全建设、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创业管理的战略指导和借鉴作用。部分代表立足于不同的军事文化视角进行研讨,促进了交流互鉴。德国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米夏埃多…埃普肯汉斯介绍了帝国时期(1870~1914年)德国陆军和海军理论的发展,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刘浩华比较研究了孙子军争谋略思想与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的异同,有力推动了中西方军事文化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