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解放战争视阈下的胶东军区四出主力评述

2014-01-11

军事历史 2014年5期
关键词:华野警备军分区

□ 田 玄

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胶东子弟兵的胶东军区部队曾经为了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过四出主力的特殊的历史性贡献,这一壮举实为中共党史、军史传承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由于历史的久远和故人的逝去以及档案等史料的散佚,同时又缺失系统研究整理的因素,使得原本清晰可见的史迹历经70年之后反而逐渐模糊起来。据此,笔者参照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李维民、徐步安、张克勤等专家的研究成果,就所能掌握的历史资料对该问题作一评述。

一、胶东军区部队四出主力的基础

胶东军区是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山东战略区域中一个重要地区,系1942年7月正式成立。①1939年12月,即成立了胶东军区,并组建了2个基干团,建立了地方武装。其始于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在天福山领导发动的抗日武装起义。1938年1月至3月,胶东特委与各地党组织,又先后在威海、荣成、掖县等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9月,由起义部队组成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和胶东抗日游击第3支队,正式组成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12月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1940年9月,第5支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5旅,辖第13、第14、第15团。同时由军区部队组成新的第5支队,辖3个团,后编为第16、第17团,隶属1942年7月成立的胶东军区。1943年3月,新的山东军区成立。原胶东军区和第5旅编成新的胶东军区,辖3个主力团(第13、第14、第16团)和4个军分区及地方武装。1945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立即编组野战兵团和加强地方武装及民兵建设的新任务。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1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对此,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决定各军区的主力与基干部队共编为8个师、12个警备旅和1个海军支队。其中,胶东军区编为山东第5、第6师和山东警备第4、第5旅及海军支队。同时,第二梯队部队和县区武装也得到充实。在此次出兵编组中,胶东军区第13、第16团和东海军分区独立第1团,整编为山东解放军第5师。胶东军区第14团和西海军分区独立第1、第2团,整编为山东解放军第6师。警备第4旅辖第7、第8团,警备第5旅辖第9、第10团。适时,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袁仲贤,政治部主任彭嘉庆,副主任欧阳文,参谋处长黄经深。除上述2师2旅外,下辖5个军分区,军分区部队共计9个独立团。胶东军区总计所辖主力部队2个师,2个旅,又12个团(队)。①1945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新四军军长陈毅兼任山东军区司令员。24日,山东军区原司令员罗荣桓经海上进入东北。华中局与山东分局合并,成立中共中央华东局,统一领导华中、山东工作。12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胶东军区改隶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战略区、一级军区)指挥。

二、第一批输出胶东军区主力组成1个军(第41军)又5个团转战东北战场

胶东子弟兵首批出兵是在中共中央部署下实现的。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要求收缩南方阵地,抽调大批主力进军东北,建立背靠苏联、蒙古、朝鲜的巩固的东北总根据地。9月下旬,胶东军区奉命抽调第5师(第13团仍留胶东)、第6师、东海独立第3团、北海独立第1、第2团、海军支队和北海、东海军分区的9个连,共10个团队1万余人,在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统一指挥下,由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第5师师长吴克华、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5师政治委员彭嘉庆等率领,横渡渤海进入东北地区。

(一)胶东主力第5、第6师编为后来的东野第41军

同年11月,先机进入东北的胶东军区第5师两个团和第6师,分别扩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第3纵队。1946年2月,第2、第3纵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948年改称东野第4纵队,同年11月,该纵队改编为第41军。所辖各师改称第121、第122、第123师,将东北独立第2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154师,全军共6.4万余人。该军首战营口,两克鞍山,三保本溪,四保临江;奇袭鞍海,迫国民党军第184师起义;新开岭围歼战,歼灭国民党军第25师。在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中,浴血奋战6昼夜,阻击了国民党军海空军配合下的重兵进攻。此后,参加平津、衡宝、广西战役以及清剿残余国民党军作战。②参见《陆军第41集团军军史》前言。共歼灭国民党军(含残余势力)共165482人,自身伤亡42234人。③根据《陆军第41集团军军史》记载数据统计。涌现“塔山英雄团”、“塔山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英雄集体;孕育了闻名全国全军的英雄模范人物;造就了一批高级将领;铸就了著名的“塔山精神”。该军第121师曾被誉为东野10个主力师之一和“老虎师”之一。④该军1985年整编为第41集团军,隶属广州军区。

(二)胶东军区部分部队编为后来的东野第42军一部

挺进东北的胶东军区的军分区部队还编入了后来的东野第42军部队。一是西海独立第2团团部及第1营(前身系蓬莱独立营)扩编为东满临时指挥部直属支队第1团,1946年1月改编为安东军区第1团,5月改编为辽南军区兼独立师第1团,1948年3月改编为东野第5纵队第3师第37团,11月改编为东野第42军第124师第370团。二是北海独立第1团第3营(原招远独立营),1945年11月先后编为通化支队、杨靖宇支队,1946年8月编入辽东军区独立第2师,1948年3月编入东野第5纵队第14师,同年11月改称第42军第125师第373团。⑤该部自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被编为广州军区边防师,第55军第220师、第43军129师、第54军装甲旅,1998年编为第20集团军装甲旅。三是西海独立第2团第3营(欠一个排)(前身系招远独立营),1945年11月与鲁南军区赴东北干部团一部和冀热辽第16军分区第58团合编为通化支队第1团。1946年8月编为辽宁军区直属第4团、辽宁军区独立第2师第4团,1948年3月改编为东野第42军第125师第373团①1985年改编为第42集团军第126师第373团,1996年10月改编为武警部队第126师第373团。。四是西海独立第2团第3营一个排发展为安东军区第4分区基干团(1946年6月,山东军区警卫团一个班发展为宽甸县大队,西海独立第2团一个排发展为桓仁县大队和朝鲜义勇军独立大队),后编为东野第42军第125师第377团。五是1946年秋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组建敌后武工队,1947年2月扩编为凤赛支队,先后编为安东保安司令部、辽东军区独立第3师、东野第5纵第15师、第42军第126师一部。②参见张克勤、刘学艺:《从胶东走出来的人民子弟兵》,载《齐鲁烽火》,2014年第2期。胶东军区赴东北的部分团队编入第5纵队(第42军)后,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安新战役和河南剿匪及鄂西川东作战。

(三)胶东军区部分部队编为后来的东野第38军一部

一是胶东海军支队于1945年9月补入牟平独立营和胶东军区特务营一个连,成立了两个大队。10月25日渡海到辽东后,改称“田松支队”,11月扩编为两个团。1946年3月改编为牡丹江军区第2支队第1、第2团。5月,第2支队第1、第2团改为合江军区第1分区独立第1、第2团。1947年2月至1948年1月,原第2支队所属部队分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1师等部(后为第38军第112师)以及第6纵队(即东野第43军)独立第8师、东野炮兵纵队、铁道兵纵队。二是胶东军区特务营第2、第3、第4连编成一个营于1945年8月随万毅挺进东北,12月与鲁中、滨海军区各一个营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20旅,1946年8月改编为第1纵队第3师第8团,1948年11月改编为东野第38军第114师第341团。③现为武警部队第114师第341团。

(四)胶东军区部分部队编入后来的东野和中野

一是北海独立第1团团部及第1营,到东北后于1945年11月与鲁中军区赴东北干部团第3营、安东抗日游击队合编为东北自治军第2纵队第3支队,北海独立第1团第1营扩编为第3支队第7团。1947年4月,第7团编为独立第4师第11团,1948年3月改编为第12纵队第35师第103团,11月改称第49军第146师第436团。二是胶东军区独立团第3营、山东军区教导第2团警卫连、掖南独立营第3连以及延安炮校500余人组成东满人民自治军司令部直属支队炮兵第1团。1946年8月改编为中野特种兵司令部炮兵第9团。④1950年11月,配属第15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6月该团归志愿军炮兵指挥部直属,1954年归华北军区炮兵第14师建制。1985年9月,炮兵第9团编入第65集团军炮兵旅,番号撤销。1992年,炮兵第14师编入第65 集团军建制,原军炮兵旅缩编为一个130加农炮团列第14师建制,恢复炮兵第9团番号。

三、第二批输出胶东军区主力1个整军(第27军)又4个团转战华东战场

胶东军区在完成第一批主力部队先机进军东北任务的同时仍保有警备第4、第5旅以及4个军分区部队,总兵力达66473人,约占全山东军区部队总兵力200664人的1/3。⑤《一九四六年一月华东全军实力统计》,参见《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及统计》,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藏。为了尽快适应扩军出兵的新形势,胶东军区第二次组建本级主力,将原第5师机关一部和第13团及中海军分区独立团,合编为新的第5师,将东海军分区独立第2、第4、第5团组成的警备第4旅,改编为新的第6师;1946年9月,由南海军分区独立团、北海军分区独立团和新第6师第9团,组成新的警备第3旅。

(一)组建华野第9纵队(第27军)一个整军

该军系由胶东军区第二次组建的第5、第6师和警备第3旅发展起来的。1947年1月下旬,山东、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下辖12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2月28日,华野第9纵队组建,司令员由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兼任,政治委员由胶东军区政治委员林浩兼任,8月聂凤智任司令员,10月刘浩天任政治委员。第5师、第6师、警备第3旅依次改编为第25、第26、第27师。1947年3月组建了担架团,6月组建了教导团,1948年2月组建了山炮团。全纵队31614人。①《一九四七年三月华东全军实力统计》,参见《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及统计》。1949年2月,华野第9纵队改编为第27军。原辖各师依次改为第79、第80、第81师,原辖各团依次改编为第235至243团,军直辖山炮团、教导团。②1985年第27军整编为第27集团军,隶属北京军区。

第27军“为华东部队较强主力之一”,擅长于攻坚战与防御战(第80师)③《各军历史沿革和各种统计》,参见《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及统计》。,组建后即参加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被陈毅誉为“犹如猛虎”之师;后参加南麻临朐战役、胶东保卫战、胶河战役和潍县战役,第79团被华野授予“潍县团”称号。参加兖州战役、济南战役,第73团被中共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称号。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中该军有突出战绩。全国解放战争中该军共歼敌22.5万人,创野战军军级部队之最。

1947年3月,第二批输出胶东军区主力组成第9纵队(第27军)出征后,胶东军区仍保有101570人的兵员,④《一九四七年三月华东军区实力统计》,参见《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及统计》。总军事实力大大高于华东军区其他三级军区。

(二)组建华野第1纵队(第20军)3个团

1947年5月以胶东军区地方部队升级的西海独立第3团重建华野第1纵队(后改称第20军)第1师第3团,后改称第20军第58师第174团。⑤《各军历史沿革和各种统计》,参见《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及统计》。与此同时,以胶东军区升级的东海独立第2团编入华野第20军第59师第176团。同年7月,又将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警备第3团重建为后来的第20军第60师第180团。⑥《各军历史沿革和各种统计》,参见《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及统计》。胶东军区上述3个团编入华野主力部队后为第20军部队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组建华野第7纵队(第25军)一个团

1947年2月胶东军区东海独立第2团补入后来的华野第25军第75师第223团。该团在解放战争中付出了重大牺牲。⑦《各军历史沿革和各种统计》,参见《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及统计》。

四、第三批输出胶东军区主力1个整军(第31军)又4个团转战华东战场

胶东军区十分注重及时以县区武装和新兵组建新的地方部队,使军区部队经常保持有多个独立师、旅、团、县大队等,以胜任主力抽调后的坚持任务。

(一)组建华野第13纵队(第31军)转战华东战场

1947年3月,胶东军区以军区特务团、滨北军分区独立第1团、东海军分区独立第2团合编,第三次组建第6师,4月改称第5师;又以西海军分区独立第1团、北海军分区独立第2团及民主救国军独立纵队(由原国民党军交通警察第15总队第1大队起义改编而成)合编,第三次组建第6师;8月,以北海军分区新成立的独立第2团、滨北军分区独立第2团和东海军分区独立第2团合编为第7师。同月下旬,第三次组建的第5、第6师和第7师合编为华野第13纵队(第31军),各师分别改称第37、第38、第39师,周志坚任司令员,廖海光任政治委员,1949年2月,华野第13纵队改称第31军。全军共3万余人。尽管胶东军区第三次“大出兵”,但是由于扩军升级扎实有效,第三批大出兵后胶东军区仍辖有1个教导团、1个炮兵团以及各军分区部队,共15个独立团的兵力,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3卷,12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总兵力合计127848人,⑨《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华东全军实力统计》,参见《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和各种统计》。仍为华东军区所辖三级军区之冠。组建后的第13纵队参加胶东保卫战、潍县战役、津浦路中段(兖州)战役、济南战役等,其第37师第109团被中共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二团”称号。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和福州、漳厦战役及解放东山岛战斗。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31军长期担负福建海防任务。1985年第31军整编为第31集团军,隶属南京军区。第31军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共歼灭和促国民党军投诚起义233738人。

(二)改编为三野暨华东军区直属部队

一是1947年8月成立的东海独立第3团,于1948年11月改编为华野教导第13团,1949年4月改编为三野海军警卫团。二是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挺进东北留下部分人员,编为胶东军区海军教导队,1948年初海军教导队撤销,人员编入华东军区所属部队。三是1947年8月6日在莱阳水沟头小园组建了华东军区特务团辎重营,后来编为上海警备团。

(三)补入中央警卫团近1个团及华野部队2个团

其中补入中央警卫团的胶东军区部队共7个连;补入华野鲁中南纵队和第2纵队(第21军)共达2个团。以上改编或补入的胶东军区部队为全国解放战场及军队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第四批输出胶东军区主力1个整军(第32军)又3个师(旅)共15个团

为顺利实施渡江战役,胶东军区奉命进行第四批输出部队。

(一)组建第32军1个整军

1949年2月19日,胶东军区组建第32军,军长谭希林,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彭林。②1950年12月13日撤销该军番号。第32军军机关一部与第29军合并组建铁道兵公安司令部,1952年12月改称铁道公安部队司令部,1955年公安军司令部成立后,铁道公安部队司令部撤销。第32军军部大部充实重建第8兵团部,1952年4月8日兵团番号撤销。第32军军直属炮兵团归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教导大队、工兵营、侦察营归福建军区建制。以胶东军区前指机关组成第32军机关,隶属华东军区所辖的山东军区(此后为二级军区)。下辖第94师,由1948年3月第四次组建的第6师改称,1950年11月23日调归第27军建制,1951年2月番号撤销;③第94师师部改编为志愿军第9兵团归国人员管理机构;第280团改编为第27军补训团(新兵团),1951年11-12月缩编为补训组,1953年4月撤销建制;第281团改编为第27军特务团,1953年4月该团番号撤销,缩编为第27军炮兵教导团,1956年2月扩编为第27军炮兵基干团,1960年1月改称炮兵第130团,1969年6月改称第27军炮兵团。1985年11月该团与炮兵第16师部分团(营)合编为第27集团军炮兵旅,2003年改编为预备役炮兵师,归河北省军区建制;第282团改编为第27军后勤部担架团,1951年11-12月,撤销其编制;师属炮兵团番号撤销,大部补入第81师,小部补入第79炮兵团。第95师,由1948年3月第四次组建的第5师改称,辖第284、第285、第286团和军直辖山炮团。④1951年2月14日,以第95师师部和第284、第285团为基础组建空第14师;1951年4月,第283团改编为空军航空兵第17师第51团,海军航空兵第2师第6团、海军航空兵第5师第15团;师属炮兵团团部及1营,于1950年12月调归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第32军组建后策应淮海战役任务。⑤第32军军部撤销后,第96师归第10兵团兼福建军区建制。1952年5月15日,第96师一部与苏南军区第86师合并组建铁道工程第7师,其一部组建福建建阳军分区(1956年7月分区撤销),所属第286、第287、第288团缩编为两个团,将第288团缩编为两个营,编入第286、第287团,并改称铁道兵第7师第19、第20团。1954年3月,第19、第20团改称铁道兵第32、第33团。1983年10月,铁7师归铁道部领导,1984年1月铁7师集体转业改称铁道部第17工程局,第32团(原第286团)改为铁17局第二工程处,第33团(原第287团)改为铁17局第三工程处。2001年9月,铁17局改制为“中铁17局集团有限公司”。4月下旬,第32军与胶东军区解放青岛、即墨地区。1949年3月第四批输出主力组建第32军后,胶东军区部队总实力仍达66159人,⑥《一九四九年三月华东全军实力统计》,南京军区司令部档案馆藏。总兵力仍位于山东军区之首。

(二)编入三野暨华东军区所属部队

一是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部队(其第1营是1945年建立的莱(阳)东警卫营,第2营是1946年建立的莱西警卫营,第3营为五龙县警卫营及莱西南警卫营合编而成)1949年2月升级改编为第22军第64师第191团。⑦《各军历史沿革和各种统计》,参见《第三野战军历史沿革和统计》。二是由胶东军区所属的南海独立第1团、即(墨)西独立团和即(墨)东独立团于1949年4月编成后称华东军区警备第4旅。辖第10、第11、第12团和炮兵团。1950年10月23日,警备第4旅改编为第100师,第10、第11团改编为步兵第298、第299团,胶东军区警卫团改编为步兵第300团,旅炮兵团改为师炮兵团。⑧1952年4月第100师和炮兵团改编为炮兵第12师。其3个步兵团改为山东军区独立团。山东军区炮兵第405、第406团归炮第12师建制。该师之后编为第67集团军炮兵旅,1998年4月,随第67集团军一并撤销建制。三是胶东军区独立团、烟台警备团、东海独立第2团于1949年4月编成海防警备旅,后称华东军区警备第5旅。辖第13、第14、第15团和炮兵团。1950年10月,该旅编为第101师(兼烟台警备司令部),警备第6旅第16团和警备第5旅第14、第15团改编为步兵第301、第302、第303团,警备第5旅第13团改编为该师海防团,警备第5旅炮兵团改编为师炮兵团。①1952年5月,师炮兵团归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该师集体转业改为农建第3师。1953年1月农建第3师改编为志愿军铁道兵工程第10师。四是西海军分区机关1950年3月改编为警备第6旅旅部,辖第16、第17、第18团,同年7月该旅奉命撤销,除第16团调归第101师外,余部编入各军分区。五是胶东军区东海集训团和北海、西海、南海独立第1、第2团于1949年2月补入华东军区部队。

(三)补入三野暨华东军区的新兵部队

一是胶东军区将东海集训团和北海、西海、南海集训大队及南海独立第1、第2团于1949年2月补入华东军区;二是将东海、北海、西海、滨北军分区各一个新兵团补入华野第8兵团第24、第25、第26、第34军;将西海军分区新兵第1、第2团,南海新兵第1团,滨北新兵第2、第3团补入华东军区后备兵团,该兵团辖第1、第2、第3、第4师。8月1日,该后备兵团撤销,第1师师部并入华东军区教导师,第2师师部改为山东铁路警备旅,第3师拨归二野,第4师拨归华东特纵。

值得提及的是,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军区部队就曾经出兵编入当时的鲁中和苏中抗日战场,即后来的华野第26军第226团以及第22军第194团。②第26军第76师第226团,1975年4月划归第29军建制,1985年划归第31集团军,改称第86师第256团。这两个部队毫无疑义地属于胶东子弟兵部队。

六、结语

仅就目前能够掌握的史料而论,总起来说,全国解放战争(含自卫战争)时期胶东子弟兵共分四批出兵支援其他解放战场,四批出兵所形成的分布于各战场的野战和军区部队总计有:4个军、3个师、1个旅、4个大队、又约29个团,这些部队的组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胶东军区除了输出主力支援其他战场数量多之外,其军区部队自身发展较快也十分凸显。即使是在刚刚送走第一批主力奔赴东北后不久的1946年1月,本军区实有兵力仍高达66473人,位居新组合的华东大区各大单位之首。进入1947年之后,随着第二批主力的输出,胶东军区兵力扩张进入高潮。至同年12月,总兵力已达127848人,仍为华东大区各军级单位之首,超过了当时的华东军区东兵团(辖5个军)的总和。胶东军区与同等级别的三级军区相比较,其在总兵力上的优势一直保持到1949年9月。

胶东党组织、胶东军区、胶东人民为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而甘愿付出最大牺性、出兵出人、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和巨大贡献是胶东军民的骄傲,胶东精神是胶东党政军民之魂,是历久弥新的、需要大力弘扬的革命精神,是生生不息的优秀政治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支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大业之中,这种精神不仅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使其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及实现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力量源泉。

猜你喜欢

华野警备军分区
用忠诚和担当警卫中共中央——中央警备团与开国大典
新时期企业采购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
达州军分区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军营中的“反光镜”——记河北省人大代表、廊坊军分区政治委员吕双平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的艰难转折
——从“七月分兵”到沙土集战役
南京军区召开警备工作会议
华野燃气海外上市圈钱“疑云”
军分区 警备区的区别和演变
华野“大矿地会议”地名应为大荒地
到中央去的沿途见闻——在华野濮阳会议团以上干部会上的讲话(1948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