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数学解题中思维定式负效应的成因与对策

2013-12-29欧阳品林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3年11期

摘 要:思维定式是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本文试对其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维定式;负效应;成因;对策

思维定式是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思维定式的突出表现是它的趋向性,即以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当思维定式的趋向与所要解决问题的途径相同时,就可以产生积极有利的促进作用;当与所要解决问题的途径相悖或不尽相同时,就会产生消极的不利的干扰作用,这就是思维定式的负效应. 笔者现就其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 产生思维定式负效应的原因

学生产生思维定式负效应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学的不活,因循守旧,机械记忆和被动地模仿,数学知识面狭窄,不善于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等,具体表现如下:

1. 受已有数学知识和成功经验的局限

为了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有不少知识都是以规律的形式总结出来的,让学生去“套用”, 而且不少教师在讲授解决某一问题时,通常要总结,归纳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规律来, 让学生作为成功的经验来掌握,但学生在应用时,往往生搬硬套,造成解题失误.

例1 待装修的卫生间墙面如图1所示,已安装好主供水管L,两个相距1 m的出水口A(洗手盆接口)和B(淋浴器接口)到L的距离分别为1 m和1.5 m,在L上安装接水口,从接水口铺设支供水线把水送到A和B,求最短的支管线长是多少?并说明支管线铺设的方案.

2. 对新概念、新知识的本质属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其特定的本质属性,不少学生在学习与旧概念类似或形同质异的新概念时,易受思维定式的束缚,分不清其本质,导致出现“混淆概念”的现象.

3. 受数学知识的“固定性”功能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其固定性的功能,但也不是绝对的,数学知识也不例外. 所谓数学知识的“固定性”,是指某一数学知识或解题方法只专用于解决某一特定条件下的问题,学生往往受此影响,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不能应用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

4. 受“惯性”的影响

在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有一些“定式”的习惯性,如“连结A,B两点”总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很少反过来画之;再如随意画一个三角形时,总习惯画锐角三角形,很少画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等等,这些习惯虽然正确,但也正是由于这些习惯的影响,常造成解题失误.

6. 受“心理品质”的影响

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有的学生在解题遇到困难时,本来已有了某种正确的解题策略意向,因学习不刻苦努力,缺少认真的态度和拼搏的精神,产生畏难心理;或因惧怕繁杂的计算而不能继续实施其正确的解题策略,继而改变初衷,再萌发出新的却又是不正确的意向,步入“歧途”,最终无功而退,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形成“惰性心理”,经常遇难而退.

[⇩] 思维定式负效应的防治对策

1. 优化知识的储存状态,学会分析、比较

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知识的积累储存的过程,随着学习进程不断深入,数学知识也就呈现面广、类多、量大的情形,优化知识的储存状态,在学习中有利于提供知识的回忆、提取、应用、综合等“检索途径”,在知识的积累储存时要讲究一博——面广,跨度要大;二专——深刻,见解独到;三精——精简,有概括性;四活——联系,纵横网络化,这有利于对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从分析、比较中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对“貌合而神离”问题的辨析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有效防治和克服思维定式的负效应.

2. 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思考,学会辩证思维

数学思维过程就是利用数学知识作“工具”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辩证思维,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发挥思维的创造性,灵活应用不同知识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增强思维的变通性,防止思维定式,进而也就避免其负效应的产生.

3. 加强变式训练,学会在“变”与“不变”中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

在教学中,要加强变式训练,不断变换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使学生在“变”与“不变”中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逐步由会到熟,由熟到活,真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思维定式成因,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意志的坚强性、注意力的稳定性等,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思维定式的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