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 推进校外实践基地群建设
2013-12-29黄妙芬李九奇邢旭峰张钟哲李铜基
黄妙芬,李九奇,邢旭峰,张钟哲,汤 勇,张 国,李铜基
“九五”期间(1996-2000年),海洋技术被正式纳入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海洋技术也被设为前沿技术。这意味着国家对海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全国海洋科学类专业,从原来的海洋物理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海洋气象学等二级学科培养,调整为海洋科学(071001)和海洋技术(071002)两个专业[1]。从1999年到2009年期间,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盐城工学院、河北工业大学、淮海工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和上海水产大学相继开设海洋技术本科专业。大连海洋大学是东北地区目前唯一的一所设置海洋技术本科专业的院校,将在东北地区海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在适应“海上辽宁”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等方面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
大连海洋大学于2005年开始海洋技术专业本科生,围绕国家发展层面对海洋技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需求,在充分发挥大连海洋大学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立足于产学研结合,提出了“会光、声、电,懂海洋过程”的专业定位,并把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海洋技术领域复合性应用型人才”[3]。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4]。《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辽委发[2010]19号)和《“十二五”期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的实施意见》(教高厅[2012]2号)等文件都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推进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5-7]。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校外实践基地群的建设是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是提高专业实习质量和就业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8-10]。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群建设,一方面可以拓展学校教学条件,丰富实践教学资源,从软硬件条件上满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需要,基地群的建设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认识更多的仪器设备,掌握更先进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1 实践教学体系架构
为了体现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专业的特色,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考虑到专业应用型的特点,按国家和学校要求尽可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课、课程设计、实习(包括认识实习、海上实习和综合试验研究)、课外科技活动和毕业论文5部分组成。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有相应的实验课。在主打课程结束后,各门课紧接着进行一周的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在第四个学期进行为期2周的认识实习,学生们通过参观认识实习基地的实际工作,接触社会,对海洋技术专业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确将来的发展目标,为后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第七学期安排了2周的海上实习和3周的综合实验研究,主要进行各类海洋技术的研究工作,使学生能对自己较感兴趣的技术进行较深入的学习。在第八学期安排了毕业论文(设计)。在本科的4年期间,设置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旨在使大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课外从事学习、研讨、实践、创造的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几年来,海洋技术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始终围绕着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进行改革,从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设计到具体实施,都本着“产学研合作、跟踪技术发展”的思路进行探索和实践,本着“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覆盖专业课程设置、全面发展等原则”,在海洋技术本科专业的认识实习、综合试验研究、课外科技活动和本科论文4个环节形成了系统的实践基地群。这些硬件条件好、资源丰富、教师队伍过硬的校外实践基地,在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特别是学生的潜能的开发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培养出真正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1 认识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认识实习是学生对所学专业或课程进行全面了解,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其不仅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对学生今后能否更热爱自己所学专业有很大的影响。在综合考虑学生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依据专业课教师的科研合作单位,建立了由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和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3个单位构成的认识实习基地群,各实习基地的作用参见表1。这些认识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满足了海洋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尤其是本专业能以我国海洋高新技术的主力军——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作为实习基地,直接与国家先进的海洋技术科研单位接轨。
表1 认识实习基地的作用
2.2 综合试验研究实践基地建设
综合实验研究是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通过综合实验研究,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该环节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进行,为期3周,实践基地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群建设环节,充分考虑尽可能覆盖专业主打课程以及实践基地的需求。目前已经建立包括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南海水产研究所、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综合试验研究实践基地,各基地的作用见表2。通过安排部分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综合试验研究,参加项目和科研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标,为后续的就业和考研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积累经验和素材。
表2 综合实验研究实践基地作用
2.3 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基地建设
在实践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中,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的学时数是有限的,而课外科技活动环节不受学时数的限制,且运行方式灵活,因而成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11]。本环节实践基地群建设主要是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驱动。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专业教师的科研合作项目,将学生分解到各教师的科研团队中。根据该专业教师科研合作团队,目前建设了4个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基地,各实践基地的作用见表3。这些课外科技活动基地涵盖了遥感、水声、物理海洋和海洋渔业等方向,学生利用寒暑假到这些多层次、多类型、多方位的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基地进行实习,切实有效地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激发了对科技活动的热情,明确了今后就业和发展的方向。
表3 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基地作用
2.4 本科毕业论文实践基地建设
本科毕业论文实践基地群建设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以研究生联合培养为主导,另一方面是以就业为主导。以研究生联合培养为主导的模式称为“本硕连读式”模式,即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利用本科第八学期写本科论文的实践环节,将本科论文与硕士导师的科研课题结合起来,提前介入导师的研究领域,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确定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并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不足。我院目前已经与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应用研究所、中国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南海水产研究所建立了这种“本硕连读式”模式的实习基地群。以就业为主导的模式是与相关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作实践基地的协议,即校企合作、人才订单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学生在大四第一个学期修完相关课程后,学校根据实践基地的科研和项目需求的需求,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实习。学生在实习的同时完成本科论文,优秀的实习生由此实现在实习基地就业。我际目前已经与北京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就业合作实践基地的协议。这种秉承“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并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水平与能力。
3 结语
经过几年的建设,完善的实践基地群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些学生在认识实习和课外科技活动中得到启发,成功地获得国家专利以及省级大学生科技活动奖项,培养了科研素养,提高了就业竞争力。部分学生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论文实践基地训练,成功实现了就业。以产学研为合作机制,共建实践基地群的方式,达到了互惠互利的目的。较为完整的实践基地群建设,为海洋技术专业培养出复合性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保障和良好的平台。从长远来说,既节省经费,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其前提是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除了实践基地的相关人员外,在学校也需一支教师队伍,与相关实践基地相配合。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有待于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发展的深化和改革,对实践基地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更新实践基地的建设。
[1]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海洋科学与工程分委员会.海洋科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2007-10-18.
[2]黄妙芬,张国胜,邢旭峰,等.海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9):147-151.
[3]黄妙芬,张国胜,李九奇,等.海洋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实践与改革[M]∥大连水产学院教务处.大连水产学院教学管理及教学改革论文集.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38-146.
[4]张文锦,方霞.建设实践基地推进创新教育[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6):8-10.
[5]国家海洋局.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1-09-20)[2013-03-23].http://www.soa.gov.cn/bmzz/jgbmzz/kjs/hykjglzc_571/201211/t20121109_14660.html.
[6]中共辽宁省委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EB/OL].(2010-12-16)[2013-02-23].http://www.ln.gov.cn/zfxx/lnsrmzfgb/2011/d1q/szfbgtwj/201105/t20110504_652154.html.
[7]辽宁省教育厅和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2011-11-22)[2013-02-23].http://www.clner.com/Html/jiaoyukeyandongtai/580212697348.html.
[8]杨镇光.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366-368.
[9]向红艳,金明.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48-50.
[10]徐秋艳.统计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152-154.
[11]邢旭峰,吕显强,程罗德,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实践模式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5):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