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汽车、新能源产业,改革工程教育

2013-12-26郝艳萍闰明涛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工程师培养模式

郝艳萍 闰明涛

【摘 要】驻保高校的本科生工程教育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与保定汽车、新能源产业合作是驻保高校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保定汽车、新能源产业需要的是集知识-能力-经验于一身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应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课程设置、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改革驻保高校的工程教育,构建新的工程师培养模式。

【关键词】汽车;新能源产业;工程教育;驻保高校;工程师;培养模式

美国工程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指出,“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1]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但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大而不强,多而不精,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薄弱,这不仅是高校工程教育的难题,也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问题。教育部于2010年6月23日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加速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

作为文化古城的保定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多所本科院校,这些高校均设有若干工科专业。那么,如何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工程教育改革是摆在驻保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随机调查了河北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河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培养情况,总结了目前驻保高校本科生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了驻保高校本科生工程教育改革的出路和措施,从而为构建新的工程师培养模式提出了建议。

一、驻保高校本科生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特色不鲜明

培养目标决定着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决定着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设置,因此,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缺乏特色,就不能彰显高校自身特有的优势和地位。本文调查了驻保高校三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如表1。

从三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大而全”是这些培养目标的特点。所培养的人才几乎是全能型人才,既能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又能从事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然而,这“大而全”的特点恰恰是驻保高校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的缺点,即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特色不鲜明。结果,驻保高校培养出的人才缺乏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因此,合理定位驻保高校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成为工程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表1

专业 培养目标

河北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而全面的车辆工程科学和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能力以及运用现代化工具的能力,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科毕业后能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科学试验研究、工程设计与制造、管理工作,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车辆工程高级技术人才。

河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知识,掌握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物理及聚合物加工流变学、加工工艺和成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加工成型、新型高分子材料研究和开发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才。也可到科研、设计部门和高等院校工作或者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运行分析、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课程设置和实施上重理论、轻实践

上述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单独由学校来培养,学制4年,4年由学校独自管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工程教育中有很大的代表性。从课程设置来看,三个专业的课程模块分类略有差异,但大致都可以归结为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模块,课程教学形式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而且都呈现出理论教学明显多于实践教学的特

表中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专业实训、集中实践等课程。通过表格中的统计发现,河北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时数是理论教学时数的1/3多一点儿,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时数不到理论教学时数的1/2。而且,实践教学的不足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其实施质量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实验课教学,验证性实验偏多,研究性实验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平时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学生疲于应付,常常通过网络下载,照抄课本等方法,东拼西凑完成实习报告,而实习鉴定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价方法,只能根据教师的主观判断进行评价。

(三)师资力量薄弱

高素质的教师是地方院校工科专业为新型工业化培养高素质工业化人才的关键。然而,经调查发现,师资力量薄弱是阻碍上述专业培养高素质工业化人才的因素。驻保高校由于区位劣势等多方面原因,好的人才进不来,进来的人才留不住,导致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薄弱;其次,驻保高校教师往往从校园走向校园,虽然学历很高,但基本没有实际工程经验,加剧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工程技术知识的传播,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考核方式单一

考核方式单一是所调查专业共同存在的问题。笔试是唯一的考核方式,而且只考理论知识,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没有规范的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学生只写一个实验报告或者实习报告,由带实验、实习的教师根据主观判断给个成绩即可。所以,单一的考核方式显然不利于工程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校企合作是驻保高校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

所谓工程就是“制器”、“造物”的过程,因此,工程师培养要突出实践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让工程专业的学生有到企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及经历无疑有助于其实践能力的增长。鉴于此,校企合作是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工程教育界的共识。

近些年,保定市的汽车、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保定市的两大支柱产业。长城、河北长安等汽车企业以及英利、天威、惠腾、国电联合动力等新能源产业基地都是在国内甚至全球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集团。另一方面,保定市坐落着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多所本科院校,这些高校均设有若干工科专业,其中许多专业,如上文提到的三个专业都是与汽车、新能源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丰厚的高等工程教育资源和迅猛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有力的资源和便利条件。

校企合作是指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双方立足于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总目标,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寻求就业出路等全方位、深层次、持续性的合作,最终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和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卓越工程人才。过去,学校按照自己的标准培养人才,培养出的人才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满意。而在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下,本科学生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因此,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在真枪实战的环境中得到了很好的历练和提高,企业也能得到集知识-能力-经验于一身的人才。

三、汽车、新能源产业对卓越工程人才的要求

本文调查了保定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英利集团有限公司、风帆股份有限公司、保定三伊方长电力电子有限公司、保定世纪星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汽车产业和新能源产由上述要求可见,企业需要的是集知识-能力-经验于一身的工程师,需要的是具备相当工程素养的可造之才,这些人才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相关的工作经验。

四、驻保高校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构建

汽车、新能源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众多相关企业的异军突起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高校培养的工程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存在着岗位适应期偏长,理论知识偏多,工程能力不足的弊端。因此,驻保高校与保定各大企业密切联合,构建新的工程师培养模式,培养适应保定汽车、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是驻保高校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

驻保高校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应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保定属于中小城市,与重点城市相比产业结构属于较低层次,高新技术产业偏少,所以驻保高校应当立足地方,满足本地的区位资源优势,推进区域实业的发展。驻保高校本科层次的工程教育,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应突出应用型,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培养掌握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具有初步的设计能力,具备解决生产中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程型师资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关键所在。针对驻保高校工科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弊端,本文认为驻保高校应采取以下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程型师资队伍:

第一,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的人才来校任教,招聘人才时向社会公开招聘,无论是学历还是实际经验都要严格要求,力争选聘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第二,提高在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1)把没有工程能力或工程能力不强的教师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长城、英利、天威等企业现场参观、实践或挂职锻炼,从而使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2)改革与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工程类学科专业力求优先聘任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教师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3)搭建教师和企业工程人员组成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以项目合作的形式让教师的工程实际经验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第三,从企业大力引进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优秀工程师,建立一支兼职工程教师队伍,聘请他们到学校做专题讲座,请他们教授一些实践性课程,还可以请他们作导师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关于课程体系设置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调查驻保高校和长城等企业的意见,建议采纳“3+1”校企合作模式,即前3年时间在校内从事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训练,最后1年在企业和工程训练基地进行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要重新设置、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上可保持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个课程模块。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要注意三点:其一,加强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开设政治、历史、法律、美学、伦理、心理学或社会学的内容,培养未来工程师的人文情怀,只有关注和了解各种类别“人”的需求,才能更好的理解工程技术的需求。其二,与汽车、新能源企业协商,当学生在校时,预先开设一些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汽车、新能源企业相关的选修课程或者讲座,如企业文化等,由合作企业派工程师或者公司老板来讲授。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又能有意识、有目的的为企业培养储备人才。其三,落实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工程教育的核心是实践能力的训练,善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是工科学生的根本能力。[2]所以,驻保高校的工程教育既要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使其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相当,甚至超过理论教学时数),又要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教师要切实组织管理好学生平时的实习和课程设计,可以与合作企业达成协议定期带领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实习。学生最后一年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可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将企业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从而使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驻保高校应完善工程教育专业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主要表现为对实践评价体系的改进。首先,完善对实验课的考核:1)可以减少实验中每组成员的人数,不复杂的实验尽量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2)在实验完成后需要实验指导教师检查,并当场对实践成绩做出评价和记录。 其次,对企业实习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可由校外工程技术人员与校内专业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具体表现:1)让学生提交认识实习报告,考察其对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流程的认识程度;2)让学生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进行工厂里真实项目的设计,考察其项目设计能力;3)让学生提交生产实习报告,考察其对实际生产中的现象和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再次,完善对毕业设计的考核,充分考虑毕业设计选题的现实意义、应用价值、完成质量、答辩情况等给予评价。

总之,工程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际竞争实力,因此,我国政府提倡改革工程教育,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政策意义深远。驻保高校只有与当地企业合作,立足当地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进行工程教育改革,才能培养出集知识-能力-经验于一身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铁.“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20.

[2]栗惠芳.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J].中国报业,2011(6):108.

作者简介:

郝艳萍,1973,女,河北大学讲师,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

2012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202068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工程师培养模式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