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液压泵配油盘弧面自动研磨装置的设计

2013-12-23黄继战范玉

机械工程师 2013年11期
关键词:油盘弧面曲柄

黄继战, 范玉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221008)

1 引 言

目前,工程机械的液压泵和马达配油盘与调节器壳体之间的弧面研磨依靠手工作业,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且配油盘与壳体之间的研磨质量得不到保证,经常出现返工。因此,设计一套配油盘与壳体之间的弧面自动对研装置,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配油盘结构及研磨要求

图1 配油盘结构图

液压泵配油盘结构如图1 所示。研磨技术要求:配油盘R118.7 弧面与配套的调节器弧面对研,调节器壳体上高压区的密封带上不得有不连续的接触痕迹……。由此可知,产品的性能主要集中在R118.7 弧面的关键特性上,须进行研磨。

2.3.2 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的判定 需要通过Hausman检验(原假设为“随机影响模型中个体影响与解释变量不相关”),进一步确定是选取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

当反应产生的能量足以加热燃料到能发生有效碰撞时,又有足够密度,反应继续,“自恃反应”将实现。这里有几个条件必需具备:(1)燃料的补充;(2)足够的温度;(3)足够的密度。

3 自动研磨装置的工作原理

配油盘自动研磨装置如图2 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以立式钻床主轴输出作为动力源,曲柄做旋转运动,带动连杆11 平面复合运动,连杆11 另一端与拨杆连接板10在水平平面内铰接,同时推拉拨杆连接板10,为防止干涉,连接板10 顶面设计成圆弧面;在垂直平面内,拨杆连接板10 带动拨杆8 围绕铰接销轴9 作往复摆动,拨杆另一端与拨头6 轴孔配合连接,拨头即可拨动配油盘在壳体内做往复摆动,实现配油盘与壳体之间的弧面自动对研功能,壳体定位固定在本体支撑柱上。

4 研磨装置的结构设计

设计的自动研磨装置结构如图2 所示。

图2 研磨装置结构图

本装置包括空间连杆机构和装置本体两部分。空间连杆机构由曲柄14、螺母15、螺钉16、连杆11、螺钉12、弹簧13、拨杆连接板10、销轴9、拨杆8、弹簧7、拨头6 组成。该连杆机构的曲柄14 装于立式钻床主轴,连杆11 右端与曲柄铰接,左端与拨杆连接板10 铰接,拨杆连接板10 位于连杆11 左铰接点下方,其顶面以圆弧面与连杆11 底面接触连接,拨杆连接板10 底面与拨杆8 刚性连接,拨杆铰接点位于本体顶板17 内,拨杆8 下端与拨头6上端轴孔配合连接,弹簧7 装于拨头6 台肩下方,拨头6下端球面与配油盘孔浮动连接,配油盘与壳体弧面配合连接,而壳体定位固定于装置本体上。装置本体由底座1、固定板2、内螺钉3、支撑柱Ⅰ、螺钉5、顶板17、立板18、支撑柱Ⅱ组成。装置本体底部是底座1,立板18 焊接在底座右侧,顶板17 螺钉固定在立板18 上,固定板2 底面与底座1 顶面焊接连接,支撑柱Ⅰ、Ⅱ与固定板位置以轴孔配合定位,并采用螺钉3 固定在固定板2 上,支撑柱定位支撑壳体,螺钉5 连接支撑柱夹紧壳体。

5 结 语

实践表明,过去一名工人手工研磨一副配油盘弧面需要8h,而使用该研磨装置后,2h 即可自动研磨一副配油盘弧面。因此,该装置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对类似零件的研磨装置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1] 孙桓,陈作模.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李柱国.机械设计与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杨家军.机械原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4] 濮良贵,纪明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油盘弧面曲柄
游梁式抽油机曲柄销接触压力分析
弧面凸轮行星减速机构内外弧面凸轮包角的分析与优化
抽油机曲柄销装置失效分析及优化对策
轴承腔甩油盘结构优化设计
直连式甩油盘非均匀流动特性
弧面分度凸轮建模方法及有限元分析研究
基于急转速度系数设计双曲柄机构研究
基于UG&VERICUT的弧面凸轮多轴数控加工仿真实现
气液2相离心甩油盘设计
基于Workbench的弧面凸轮机构静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