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探究

2013-12-20邓春芝

理论导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国梦道路特色

邓春芝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对“中国梦”进行了系统阐发。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出访俄罗斯、非洲等国家以及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场合又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习近平同志满怀信心地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梦”开启征程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作了明确的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含两重意蕴: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本质要求是立足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价值目标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16认清基本国情是前提。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立足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共同富裕这一价值目标,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道路确立的历史映现了“中国梦”的追求轨迹。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3]因此,中国道路是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中国梦”而不断探索的历史成果。我们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内涵,但不是要追求历史上如“康乾盛世”、“同治中兴”的辉煌,不是沉迷“天地之间有一国”即中国,其他国家都是藩属国,都需要来朝觐的迷梦,因为这种迷梦早就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中惊醒了。近代以来,为了涤净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带来的屈辱,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怀揣民族复兴之梦,开始了探索国家发展之路的历程。从林则徐、魏源的“睁眼看世界”,到曾国藩、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经一次次失败,但民族复兴之梦从未泯灭。党的十五大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并列为20世纪中国的三位伟人,他们的特殊贡献恰恰在于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实现民族复兴之路的不断探索。从“三民主义”道路到新民主主义道路,从新民主主义道路到社会主义道路,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位伟人都是在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而发展创新、实现历史性飞跃的。三位伟人代表的是不同的民族复兴的道路探索,孙中山试图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实现民主共和,走宪政道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历史证明这条路在中国这个资本主义先天发育不良的国家是行不通的。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道路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过渡,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民族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道路的确立和完善内在地要求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有梦就有目标,目标的实现依赖一定的道路,道路的选择很重要。“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1]12道路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脉,关乎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关乎“中国梦”能否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的结果。这条道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得到了证明。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时间里,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的成就,经济总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实现了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等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人们公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我国经济持续发展30多年,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和改善,人民得到更多实惠。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探索出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向“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第二个百年,即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目标,关键是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既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生态文明等;既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着力解决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又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能牢牢把握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为“中国梦”的实现开启征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梦”铸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1]13-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发展为主题,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领导力量、国际战略等重大问题。它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要解决的是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全球化浪潮中,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东方大国如何发展的问题,系统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基本问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追求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为动力源泉,以正在做的事为中心,着眼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改造世界和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实践问题,因此,具有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和总结,并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形成的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理论整体,因此具有理论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论的基础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充分考虑了国情的特殊和民族的特性,使用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因此具有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不断结合新的实践,作出符合时代的理论发展,让理论引领时代发展,因此具有时代特色。总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自身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为“中国梦”的实现铸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为“中国梦”的实现铸魂的过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不怕牺牲,敢为人先,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使“中国梦”逐渐清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连续出现了以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为代表的三次左倾错误,给革命事业带来巨大的伤害,但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纠正党内在思想上的错误,并逐渐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在革命战争年代,结合不同的斗争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实现民族独立、民族复兴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圆了当家作主的梦想,如何实现国富民强成为“中国梦”的主旋律。全国各族人民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党的领导下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成果,是对中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翻开了新的一页,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4]邓小平理论为“中国梦”的实现指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指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让“中国梦”有了清晰的阶段性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我们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三个代表”思想正是回答“建设怎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它让“中国梦”的引领者能以更强的执政能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实现从积弱积贫到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飞跃,但也进入了矛盾凸显期。新形势下,党既有清醒的认识又有足够的信心,这种信心的来源之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3]中国精神是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出的中国古代精神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继承,是对一百七十多年民族发展历程中凝炼出的近代精神的升华,具有凝聚力和推动力。熔铸于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过程,植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中国梦”内在地需要理论为之铸魂,需要精神为之立魂。“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还需要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民族振兴不仅需要物质实力的“富”,还需要文化软实力的“强”;人民幸福也理所当然地包括生活富裕,精神饱满,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5]对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它也应该是现实的运动,“中国梦”的实现也应当既映现当下又指向未来。因此,我们要重视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的作用,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在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程中,凝炼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能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科学的方向指引和力量源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梦”保驾护航

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了论述,其后又在十八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三个基本政治制度、一个法律体系、一个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一系列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组成。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是本质和核心,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性质和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因此需要始终坚持而不能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三个基本政治制度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中国国情做出的重大创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反映国家的性质又保障各项制度能协调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揭示,是适合我国国情,并能激发各阶层积极性的制度。而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一系列体制则是需要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制度探索历程也是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保障的历史。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的近代制度,实现了向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跨越,开始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征程,也开始了在这种制度保障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旅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上虽然是学习苏联实行纯粹的公有制、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但是政治上我们党开始了独创性的探索,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在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全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进入改革、调整、转型和完善时期,这个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7]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制度的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十四大到十六大,制度体系开始形成;十六大到2011年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制度的基本形成和各项制度、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总体说来,“文化大革命”一方面是对国家制度的破坏,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国家制度不够完善,因此迫切需要在拨乱反正后总结历史教训,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改革开放的实践客观上也提出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比如,社会主义是否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等等,内在地需要制度创新。“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6]因此,党自身的组织制度建设、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党如何将自身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等,也成为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过程中的重要理论问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需要针对新的形势作出新的发展。持“理论选择论”的学者认为制度的规则会影响个体如何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制度提供的环境,会令个人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最大化自身的利益。而个体亦可以为了最大化自身的利益,而促使建制的改变。因此,随着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在具体的体制设计时更应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制度的设计要保障人才涌流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这一切都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中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为每一个中国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既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梦,又是人民幸福、共同富裕的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3]机会的获得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中国力量也需要制度予以汇聚和整合。一国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往往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性质和具体历史文化条件决定的。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和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晰地得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并且,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实践成功地证明了这一制度在内在机理和运行模式方面的优越性和正确性。它“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6]以上五个“有利于”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本质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全面发展,还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价值目标是激发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这内在地需要整合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既要维护稳定、团结和统一,又要激发活力、调动积极性,既要保障人民各种机会均等,又要指向共同富裕,这一切价值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寻找这些力量的共同支点。

总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之开启征程,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之铸魂,也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之保驾护航。而贯穿追梦过程的则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将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12:12.

[2]张雷声.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统一[J].高校理论战线,2013,(1).

[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4]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2.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9.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2).

[7]肖贵清,于江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和创新[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5).

猜你喜欢

中国梦道路特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