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教育理念的影响分析
——基于山东省部分中学教师的抽样调查

2013-12-18

当代教师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改革

苗 深 花

(曲阜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已实施十多年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何变化?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是怎样做的?认识上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师育好人的前提,也是教师素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形成教师具体素质的先导。[1]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有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与普通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差别,也是现代教师专业素养不同于以往对教师的要求的重要方面。教育理念是人的高层次心理需要的反映,它可以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激励教师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追求。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不同的教学行为又必然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说教师的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通过相互交流、启发、沟通,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体验与观念,探索新的发现,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要落实这些理念,只能通过一线教师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理解和掌握后,建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山东省是全国4省区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何变化?他们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理解和执行的怎样?还表现出哪些不足?为此,我们抽取了山东省有代表性的12所中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此来总结经验,找到不足,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和推进发展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1. 调查的对象

调查对象是山东省12所中学各科代表的教师。这12所学校中有省属重点中学、市属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和农村中学。被调查教师的信息见表1。从调查统计看,中学教师比较年轻和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至49岁之间,教龄主要在5-25年之间。可以看出,教师年轻且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表1 被调查教师的信息统计(%)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其中,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教师进行,课堂观察既有教师又有学生,访谈主要是结合问卷调查的情况,就某些问题与附近学校的教师或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并在初步试测的基础上加以修正、完善。调查时采用集中发放问卷,统一回收问卷的方式。每个学校发放问卷60份,其中,文科30份,理科30份,共发放问卷720份,回收有效问卷682份,有效回收率为94.7%。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教师对教师角色、教学活动、新型学习方式、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教学媒体的使用、师生关系和学生评价等的认识。为了方便统计和分析,问卷题目都以选择题的形式设计的。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从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等等。那么,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教师是怎样认识的呢?总体上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比较好。绝大部分教师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比新课改以前变化较大,仅有13.6%的认为“一般”和1.2%的教师变化“较小”(见表2)。90%以上的教师“很赞同”和“比较赞同”现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是学生学习的启发、引导者,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认为现代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比较赞同”以上的有83.4%,认为现代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比较赞同”以上的有78.6%。可以看出,对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以及教学的研究者的认识与其他项目相比还差一些,说明教师在教学行动中对这些活动还有一定的难度,应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表2 教师角色的调查统计(%)

注:比课改前的变化中A 、B、C、D、E选项分别为 “很大”、“较大”、“一般”、“较小”、“没变”; 其他内容:A:很赞同 B:比较赞同 C:一般 D:不赞同 E:很不赞同。

2.对教学活动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中,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课程改革的关键。[2]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怎样行动的呢?从表3数据可知,教师大部分教学活动按新课程改革理念行动“比较赞同”以上者占72.9%;而依据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教学活动的却达到80.9%。看来,教师更重视教学经验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在教学设计时,有76.3%的教师“很赞同”和“比较赞同”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与(一)项调查的结果相比,可以看出教师的这些活动表现一般。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支持“以学生为中心”(87.6%),“以教师为中心”(15.7%)的只有一少部分;有94.9%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观点并与之进行交流讨论。说明教师很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后,能够进行自我反思的达到91.5%,课下能够进行师—师、师—生之间针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交流的占90.1%,说明教师们非常重视教学的反思和师生交流。但在问及“您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时,教师比较青睐的教学方式仍是“讲授训练各半”(45.2%)和“少讲多练”(32.1%),而以“学生探究为主”仅为12.4%,“讲授与探究相结合”也只有10.3%。从课堂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访谈中有的老师说,探究学习方式虽然很好,但现在课时少任务重,实施起来难度较大。这一调查结果与有的学者调研的结果基本一致。[3]

表3 教学活动的调查统计(%)

3.对新型学习方式的认识

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强调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4]中学教师对新型学习方式的认识和实施情况,从侧面能够反映出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情况。从表4容易看出,虽然选A、B答案变化“很大”和“较大” 或“很重视”和“比较重视”的占绝大多数,但都没有超过80%,还有部分教师“很不重视”创新学习和探究学习。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方式虽然较以前变化的“很大”和“较大”或教师“很重视”和“比较重视”新型学习方式的实施,但教学实践中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地提高教师的认识和实施力度。对创新学习的认识相对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较差。从访谈获知,较多中学教师反映在中学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和适当的探究学习还可以,进行具有创新性学习的研究性实践活动较难。因为中学学习任务重,高考竞争又激烈,所以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不多,即使有也大多是浅尝辄止或流于形式。从整体上看,新型学习方式的实施还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表4 新型学习方式的调查统计(%)

4.对学生情感态度培养的认识

让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之一,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培养的重视。从调查结果看(见表5),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比新课改前重视程度变化“较大”和“很大”的占79.4%,大部分教师的观念有了较大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经常赞赏、鼓励学生的达91.5%,仅有21.7%的“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经常惩罚学生;88.1%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很有必要”和“比较有必要”;绝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和“非常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达到96.6%)。由此可见,教师已经认识到情感态度培养的重要性,也说明这种新理念已渗入教师的心中,自觉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5.对教学媒体使用的认识

教学媒体是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会影响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重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调查看,91.5%的教师“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合理结合使用,而赞同只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仅占40.7%,赞同只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占61.0%。可以看出,老师们已经认识到单独使用一种媒体教学带来的不足,应发扬各自的优势,二者合理结合使用。我们从几所中学的课堂观察结果与调查问卷结果基本一致。大部中学教师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合理结合使用,但也有部分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主,甚至有少数理科教师把多媒体教学技术只用来放映演示实验,认为用多媒体放映实验,既省时省力又安全,实验现象描述标准清楚。这样做显然违背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对于常规的演示实验应该是教师或学生亲自动手做,让学生亲身体验,才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表5 学生情感态度培养的调查统计(%)

6.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和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从表6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对师生关系比较重视。重视程度比以前的变化“很大”和“较大”的达到78.0%。绝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视”和“非常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占93.2%),认为在人格上,师生相互尊重、民主平等“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达到94.9%;在教育上,师生共享共创、教学相长“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达到93.2%。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保持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通过课堂观察,我们也发现多数教师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能以赞赏的口气和激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表现。

表6 对师生关系认识的调查统计(%)

7.对学生评价的认识

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认识见表7。从调查统计看,该题调查结果的数据离散程度较大,说明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认识还没有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就“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较新课程实施前的变化情况”看,65.8%的教师认为变化“很大”和“较大”,25.7%的教师认为“一般”,尽管还有5.1%的教师认为变化“较小”和3.4%的教师认为没有变化,但仍能看出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对教师的学生评价观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认识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学活动中体现新课程改革评价理念已达到66.1%,有59.3%的教师“很支持”和“比较支持”各种评价综合考虑,59.7%的教师“很支持”和“比较支持”以考试成绩为主,并稍考虑其他表现。但是,还有48.7%的教师仍认为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仅有17.1%的教师“不太支持”和“反对”。看来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学生评价观在部分教师思想中还根深蒂固,认识上需要进一步提高。

表7 对学生评价的认识调查统计(%)

三、建议

总的来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明显地变化,越来越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这进一步证明了其他学者调查的结果。[5][6]但仍存在某些不足,如对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以及是教学的研究者、新型学习方式的实施、对学生评价的认识等还需要进一步地提高,教学活动还需要不断改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使教师自觉投入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

从调查看,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认识整体上表现较好。但在访谈中,当问及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适应状况时,有不少教师常常表现出忧虑的表情,说有高考这个指挥棒,竞争又强,再好的理念也难以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说明不少教师在观念认同与实践困难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落差。因此,只有认真分析,正确引导,提高认识,才能使教师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

首先,让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认识。使他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不是为了高考而改,而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是“上边”安排的任务,而是教师职业身份、职业操守的内在要求。[7]因此,要加强对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入学习,加强教师的责任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新课改的实践中,成为新课改实践的主人。其次,学校在教改实践中,要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实践探究,充分肯定教师在其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人公意识,使其感受到做教师的自尊,主动地参与教改实验。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贯彻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还是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相关教学知识的培训不是很到位、积极性不高所致。因此,应该构建教师自我培训、校本培训、校外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师教学知识发展培训模式。把培训重点放在如何进行教学实践上,要把经验介绍、案例分析与现场示范等多种培训方式结合起来,尽量避免那种“理论传播”、“大班组织”、“网络培训”等的培训方式。经研究证实,能够调动教师积极性、比较有效的培训方式是参与式培训方式。[8]此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案例模块为内容,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模块设计,并与主讲专家平等探讨。这种教师培训方式是在参与的氛围中,让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9]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教师亲自参与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交流讨论质疑、再现问题等一系列过程。这样的培训不仅能使教师掌握课程模块的整体教学流程,而且还能把握探究式科学教育理念。

3.发挥科研团队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整体教研素质

从调查知,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的研究能力相对较弱。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学校要把校本教研活动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成立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机构;并且多设立校级教学研究课题,支持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科成立不同的教学研究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可以由课改专家、学科专家、一线教师等组成,充分发挥专家的“领头羊”的作用,发挥一线教师的实践功能。仔细解读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研制开发与新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知识广度、深度难度相吻合,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相适应,具有本校教学特色的教辅资料和课程资源,帮助教师顺利实施新课程。在教研活动中,积极鼓励一线教师尽量多地参与各个过程,以提升整体教师的教研能力。

4.用好各种课程资源对学习方式的启发、引导功能

从调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虽然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但从课堂观察看,实施得并不理想。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首先应当反思的是教师和各种课程资源是否充分发挥了对学习方式的启发、引导功能。例如,教师在教学中是否重视了这方面的设计和引导?教材中的“探究”案例、“阅读”、“思考”以及问题情境的创设等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有没有发挥一些良好的课件资源的教学价值?等等。新课标、新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试行、实验环节出现问题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应以积极、诚恳的态度正视、面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总结、反思和及时扶正。

5.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提高教师的学生评价观

从调查分析看,大部分教师能够以新课程改革理念对学生进行评价。但还有一部分教师仍用“见分不见人”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因此,这些教师还必须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首先,必须转变传统应试教育视野下的教学评价理念,确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评价观。否则,难以真正克服“见分不见人”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给学生个性全面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最终难以实现我国教育评价实践的实质性变革。其次,要用先进的评价理念指导评价课堂教学,努力探索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的新体系,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方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以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形成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观。

另外,《教育规划纲要》对高考明确提出了“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必将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新的人才评价观念和环境。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教师应在反思过去、审视现实的基础上,确立新的教育理念,这是真正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必然选择和基本保证。

[1] 张廷武.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要先进[N].中国教育报,2001-10-25(8).

[2] 肖正德. 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文化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4):35-39.

[3] 冯宇.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来自山西新课程实验区的调研[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3-15.

[4] 钟启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5] 杨莉娟,项纯,李铁安. 我国教师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12,32(2):32-40.

[6] 崔安玲.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质量调查与反思[J]. 课程·教材·教法,2010,30(11):39-43.

[7] 李黔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自我身份的构建[J]. 教育研究, 2012(3):107-109.

[8] 赖小林,刘蕾,郑吉彦,毛春红.“做中学”教师培训对教师教学观的影响[J]. 学前教育研究,2011(10):55-60.

[9] 陈向明. 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2(1):66-71.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改革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改革之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