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氧代谢监测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2013-12-17杨彩浮
杨彩浮
郑州市中心医院ICU 郑州 450007
创伤性颅脑损伤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颅脑损伤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特点,尤其重度颅脑损伤病死率高达20%~50%[1],是造成创伤死亡的主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创伤性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损伤主要是脑缺血和缺氧,可以直接造成脑组织损伤,还能够和其他因素相叠加加重脑组织损害,研究认为,早诊断、早治疗、合理正确的救治次序是增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治疗效果、降低致死率的关键[2],加强脑氧变化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我们对此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01-2012-01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男63例,女27例;年龄26~69岁,平均41.6岁;所有入选病例均为单纯重度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病例,其中GCS3~5 分54 例,GCS6~8 分36例;90例均经MRI、CT 等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脑内血肿26例,脑挫伤34例,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22例。
1.2 颈静脉置管 病人仰卧位,取甲状软骨下缘,颈动脉搏动稍外侧为穿刺进针点,向同侧外耳孔方向穿刺,穿刺过程中始终要保持穿刺针负压状态,进针深度约4cm,穿刺回血并确定穿刺成功,将14号导管应用Seldinger技术送入颈静脉8~12cm,头端到达颈静脉球位置,肝素封管,通过该管进行采血检查。
1.3 检查内容 检测血气指标包括动脉氧分压(PaO2)、桡动脉氧饱和度(SaO2)、颈静脉氧饱和度(SjO2)、氧分压(PjO2),脑氧摄取[3](CEO2=SaO2-SjO2),脑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血红蛋白(Hb)×1.34(SaO2-SjO2)+0.003(PaO2-PjO2)。颅内压测定(ICP):正常ICP <2.0kPa,轻度增高ICP为2.0~3.3kPa,中度增高ICP>3.3kPa但未发生脑疝,重度增高急性脑疝形成。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之间变化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颅内压与脑氧代谢关系 90例重度颅脑损伤中轻度颅内压增高15例,中度颅内压增高50例,重度颅内压增高5例,颅内压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静脉氧饱和度(SjO2)、脑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脑氧摄取(CEO2)统计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表1 颅内压与脑氧代谢关系统计比较 (±s)
表1 颅内压与脑氧代谢关系统计比较 (±s)
注:经统计学分析,#重度增高组静脉氧饱和度(SjO2)、脑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脑氧摄取(CEO2)与对照组、轻度增高组、中度增高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2 GCS评分与与脑氧代谢关系 90 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CS 3~5分54例,GCS 6~8分36例,进行静脉氧饱和度(SjO2)、脑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脑氧摄取(CEO2)统计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2。
表2 GCS评分与与脑氧代谢关系比较 (±s)
表2 GCS评分与与脑氧代谢关系比较 (±s)
注:经统计学分析,#与GCS3 ~5分组比较,P<0.01;与GCS 6~8分组比较,P<0.05
?
3 讨论
脑氧代谢指标可以反映脑代谢与脑血液供应之间的匹配关系,能够直接反应脑循环状态,为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性脑缺血、缺氧提供客观依据。当发生脑血流下降时,脑组织为了能够保证正常新陈代谢,增加组织对血液中氧的摄取比例,脑静脉回流血液中氧含量下降[4];如果脑血流正常或增多时,脑组织不需要增加血液摄取氧的比例,脑静脉回流血液中氧含量增高;脑静脉回流主要通路是颈内静脉,对颈内静脉进行血气指标观察,能够反映脑氧代谢水平,间接反映脑循环状态,颈内静脉血氧水平变化与脑血流间正向关。
脑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5]指标增高显示的是脑组织将要发生缺氧;脑氧摄取(CEO2)是脑组织从动脉血氧含量中摄取氧的百分比[6],可以直接的显示脑组织对氧的消耗、摄取程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升高提示脑组织相对缺血[7],脑动静脉氧含量差下降提示脑组织发生相对性充血或脑组织损伤严重对氧摄取能力影响较大。
通过对本组病例进行观察颅内压轻、中度增高时静脉氧饱和度、脑氧摄取、脑动静脉氧含量差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对重度颅内压升高者脑氧代谢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充分提示脑组织发生严重损伤,脑缺血缺氧明显,预后较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脑氧代谢指标变化越显著,脑部损伤越重,脑血流下降更显著,脑组织对氧摄取率越高,提示病情越重。总之,重度颅脑损伤进行脑氧代谢监测可以充分了解脑组织缺血、缺氧状况,间接反映脑循环状态,对疾病预后和病情预测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1]徐芝芳,张为朵.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3):311.
[2]宁根江.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8):61-62.
[3]郗振东,周景儒,牛红霞.重型颅脑损伤156例治疗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1,10(8):691.
[4]张延铭,阎学江.颅脑创伤病人的脑氧代谢监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3):252.
[5]赵美玲,王世富.创伤性颅脑外伤脑氧代谢变化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5.
[6]郑吉安,宋庚华,林欣.颅脑伤患者脑氧代谢监测[J].医学综述,2003,9(6):350.
[7]杨利孙,章翔.重型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变化及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