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辛酸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体会
2013-12-17张燕
张 燕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缺乏显著有效的治疗措施。2011-07—2012-07选择我科住院的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硫辛酸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较同期单用硫辛酸治疗相比,麻木、疼痛等症状缓解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型糖尿病患者52 例,年龄38~72岁,平均52.6岁,糖尿病病程(8.5±1.9)a。本组患者符合糖尿病神经病变(DPN)诊断标准:(1)出现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如肢体疼痛、麻木,或感觉明显减退等;(2)肌电图检查显示腓总神经、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40m/s)减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45m/s)。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多发性神经炎或其他疾病(中毒性、化学性、药物性、感染性或营养性等)。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和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以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同时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使空腹血糖(FBG)保持在6~8 mmol/L。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硫辛酸0.6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中静滴,1次/d;观察组给予硫辛酸静滴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 mL 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静滴,1次/d,3周为1个疗程,并记录治疗前后疼痛、麻木、键反射等及观察治疗前后肌电图检查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
1.3 疗效评定[1](1)显效:患者自觉症状如四肢麻木、疼痛、灼热感等消失,腱、膝反射基本正常,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或恢复到正常范围;(2)有效: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腱、膝反射仅部分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 m/s;(3)无效:患者自觉症状依然存在,腱、膝反射无好转,神经传导速度无增加。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88.5%,治疗组总有效率61.5%。治疗组治疗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组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n%]
表2 2组治疗前后MCV、SCV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变化(m/s,±s)
表2 2组治疗前后MCV、SCV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变化(m/s,±s)
注:*P<0.05
?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DPN 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为最常见,常以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受累为主,临床早期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主要症状为早期麻木、针刺或有踏棉垫感,有时伴痛觉过敏,后期可出现肢体烧灼、针刺样疼痛,夜间或冬季加重,检查早期可有腱反射亢进,后期减弱或消失,病情大多进展缓慢,但常由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障碍,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病为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参与并决定其发展速度,包括代谢紊乱引起渗透压改变和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神经微血管病变、自身免疫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神经营养不足等因素,从而引发或加重患者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神经组织在机体缺血或高血糖状态下能进行自动氧化,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导致自身损害造成神经纤维缺血缺氧[2]。早期治疗以纠正高血糖及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体质量、血压保持在可控制范围内,并改善微循环及周围神经功能。
硫辛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以通过有效清除氧自由基,阻断核因子KB 的激活,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及细胞保护作用,促进抗氧化物(谷胱甘肽、维生素C、维生素E)的再生,并促进机体迅速修复受损的神经,改善神经功能,使周围神经能量消耗的主要通路恢复,并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且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增加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量,增加钠-钾ATP 酶的活性[3]。并对缺血性神经元受损具有保护作用。糖尿病患者发生糖代谢紊乱的同时常合并脂质代谢紊乱,研究证实脂质代谢障碍及体内过氧化脂质的增多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4]。黄芪注射液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现代药理研究证明[5],黄芪含有黄芪皂甘、黄芪多糖、氨基酸等多种成分,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缓解高凝状态,改变血瘀时血流状态,使毛细血管开放,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滞度,增加血流量,疏通微循环,并且能降低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减少山梨醇的蓄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增强神经生长因子作用,有利于神经细胞损伤的恢复。同时在治疗许多血管栓塞性疾病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所以与硫辛酸配合治疗DPN 起到协同增效的功能,且无明显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同时黄芪对肾小球基底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均有保护作用,减轻通透性蛋白尿,对预防和改善DPN、糖尿病肾病等具有确切疗效。本组应用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本组研究病例较少且观察时间短,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1]李光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2009,133(33):245-247.
[2]龚小花,郑景晨.氧化应激与糖尿病神经病变[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4(26):16-18.
[3]沈备,郑旭琴,刘超,等.口服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江苏医药,2008,34(3):227-229.
[4]Klatt P,Esterbauer H.Oxidative hypothesis of artherogenesis[1].J Cardiovasc Risk,1996,3(4):346-351.
[5]朱晰.尼莫地平、黄芩治疗DN 的疗效观察[1].糖尿病杂志,2003,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