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肾俞穴危险角度和深度研究

2013-12-17程为平马振旺季超刘雨芙

中医药信息 2013年1期
关键词:俞穴针刺角度

程为平,马振旺,季超,刘雨芙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穴,首见《灵枢·背腧》,为肾之背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命门穴旁开1.5寸。俯卧或侧卧取之。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肝肾、膀胱等疾患[1]。目前针刺安全性相关研究较少,本课题通过使用MRI三维定位,从正常人体摄片,为临床提供数据,提高针刺的安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仪器、设备

MRI(GE Signa 3.0T HD磁共振机);游标卡尺;体质量秤;皮尺;黑色记号笔;医用透明胶布;医用消毒干棉球。

1.2 方法

1.2.1 选择对象与取穴 选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青年志愿者20 人(男性10 人,女性10 人),均身体健康,按照体重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2(m2)标准纳入研究对象。平均年龄(27.10±1.17)岁。分别测量志愿者身高(m)、体质量(kg)。研究对象取俯卧位,肾俞穴位于腰部,于第2 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并在所取穴位处用黑笔进行标记。用医用胶带将鱼肝油固定于黑色标记处。

1.2.2 扫描与测量 应用3.0T超导永磁性 MRI,以头线圈接收信号,矩阵512×512,清晰度NEX1,视野38 ×28.5,层厚5mm,层间距5.5mm,采用 T1加权像自动三维定位预扫。通过双侧肾俞穴连线做水平断层面即横轴位(水平位)。分别测量直刺时肾俞穴到腰背部筋膜的危险深度;斜刺时肾俞穴到腰背部筋膜的向内斜刺、向外斜刺危险角度和危险深度。

1.2.3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表示;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针刺肾俞穴危险角度和危险深度 结果见表1~5。

表1 肾俞穴向外针刺危险角度的比较(±s)

表1 肾俞穴向外针刺危险角度的比较(±s)

10 38.70 ±4.165 40.60 ±4.402女10 39.20 ±6.647 39.00 ±4.899总人数男20 38.95 ±5.404 39.80 ±4.607

由表1可知,男性组与女性组针刺左侧与右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左右侧肾俞穴向外针刺危险角度无显著差别;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男性、女性肾俞穴向外针刺危险角度无显著差别。肾俞穴向外针刺危险角度左侧肾俞穴为(38.95 ±5.404)°;右侧肾俞穴为(39.80 ±4.607)°。

表2 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角度的比较(±s)

表2 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角度的比较(±s)

注:与女性组针刺右侧肾俞穴比较,★P<0.05。

男10 98.30 ±5.272 99.30 ±2.584★10 91.10 ±6.624 94.20 ±5.266总人数女20 94.70 ±6.899 96.75 ±4.811

由表2可知,男性组与女性组针刺左侧与右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左右侧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角度无显著差别;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角度左侧肾俞穴为(94.70 ±6.899)°,右侧肾俞穴为(96.75±4.811)°。两组针刺右侧肾俞穴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男性、女性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角度有差别。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角度右侧肾俞穴男性为(99.30 ±2.584)°,女性为(94.20 ±5.266)°;肾俞穴向内针刺左侧肾俞穴男性为(98.30±5.272)°,女性为(91.10 ±6.624)°。

表3 肾俞穴直刺危险深度的比较(±s,cm)

表3 肾俞穴直刺危险深度的比较(±s,cm)

注:与女性组针刺左侧肾俞穴比较,★P<0.05。

5.33 ±0.645女10 4.75 ±1.283 5.27 ±1.130总人数男10 5.49 ±0.723★20 5.12 ±1.082 5.30 ±0.896

由表3可知,男性组与女性组针刺左侧与右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左右侧肾俞穴直刺危险深度无显著差别;两组针刺左侧肾俞穴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提示男性、女性肾俞穴直刺危险深度有差异。肾俞穴直刺危险深度左肾俞穴男性为(5.49±0.723)cm,女性为(4.75 ±1.283)cm;右肾俞穴直刺危险深度男性为(5.33±0.645)cm,女性为(5.27±1.130)cm。

表4 肾俞穴向外45°针刺危险深度的比较(±s,cm)

表4 肾俞穴向外45°针刺危险深度的比较(±s,cm)

10 5.59 ±1.096 5.85 ±1.183女10 5.52 ±1.068 5.28 ±1.068总人数男20 5.56 ±1.054 5.57 ±1.135

对肾俞穴向外45°针刺危险深度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男性组与女性组针刺左侧与右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左右侧肾俞穴向外45°针刺危险深度无显著差别;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男性、女性在肾俞穴向外45°针刺危险深度无显著差异。肾俞穴向外45°针刺危险深度左侧为(5.56±1.054)cm,右侧为(5.57 ±1.135)cm。

表5 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深度的比较(±s,cm)

表5 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深度的比较(±s,cm)

注:针刺左侧与针刺右侧比较,★P<0.05。

8.02 ±0.365女10 7.20 ±0.992★ 7.61 ±0.624总人数 20 7.66 ±0.945★男10 8.12 ±0.656★7.82 ±0.540

表5中对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深度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男性组与女性组针刺左侧与右侧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左右侧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深度有差别,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深度左侧为(7.66±0.945)cm,右侧为(7.82±0.540)cm。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男性、女性在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深度无显著差异。

2.2 针刺肾俞穴角度和深度相关性 结果见表6~11。

表6 身高、体质量、BMI 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表6中对身高、体质量、BMI指数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处理,结果P<0.001,提示身高、体质量与BMI指数显著相关。

表7 肾俞穴向外针刺危险角度与身高、体质量、BMI 指数的相关系数

经统计学处理,结果P>0.05,提示肾俞穴向外针刺危险角度与身高、体质量、BMI指数无关。

表8 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角度与身高、体质量、BMI指数的相关系数

表8中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角度与身高、体质量、BMI指数无关。

表9 肾俞穴直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质量、BMI 指数的相关系数

表9中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肾俞穴直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质量、BMI指数无关。

表10 肾俞穴向外45°针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质量、BMI 指数的相关系数

表10中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肾俞穴向外45°针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质量、BMI指数无关。

表11 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质量、BMI 指数的相关系数

表11中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质量、BMI指数无关。

3 讨论

本实验通过MRI在三维定位的基础上对20 名身体健康的研究对象进行双侧肾俞穴做水平位的逐层扫描。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1)左侧肾俞穴与右侧肾俞穴在向外针刺危险角度、向内针刺危险角度、直刺危险深度、向外45°针刺危险深度方面无明显差异。2)男性与女性肾俞穴向外针刺危险角度、向外45°针刺危险深度、向内针刺危险深度无显著差别。3)男性与女性在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角度有差别,且男性大于女性。4)男性与女性在肾俞穴直刺危险深度有差异,且男性大于女性。5)左右侧肾俞穴向内针刺危险深度有差别,且右侧大于左侧。6)肾俞穴在向外、向内针刺危险角度、直刺、斜刺及向内针刺危险深度上与身高、体重、BMI指数无关,提示在针刺肾俞穴时不考虑体型因素。在针刺角度问题上,向内针刺肾俞穴时男性大于女性,可能与椎体横径、矢状径和高度,椎弓根横径、矢状径和长度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绝大多数是男性大于女性[3]有关。在针刺深度方面,肾俞穴直刺时男性大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结构上存在差异,男性和女性肌肉和脂肪分布情况不同有关。肾俞穴向内针刺时危险深度右侧大于左侧,可能与样本数量过小有关。

本次研究的样本例数小,年龄范围小,BMI指数范围局限,仅得出初步的数据。旨在提供研究思路与方法,为今后的针刺安全性的研究提供参考以指导临床实践。

[1] 王雪苔.针灸学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2]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定位与名称[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10.

[3] 李志君,李岩,史常德,等.中国北方地区成人椎体形态的测量[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8):5530-5535.

猜你喜欢

俞穴针刺角度
神奇的角度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拔罐治疗脂肪肝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敦煌本《新集备急灸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