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压、中药熏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2013-12-17王东梅赵滨滨

中医药信息 2013年1期
关键词:面瘫熏蒸中药

王东梅,赵滨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现代医学也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称之为“口僻”、“面瘫”等,其发病比较急,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据高志强在《Bell氏麻痹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中报道,我国周围性面瘫的年发病率为10~40/10 万人口。在城市每10 万人口中有38 人患此病,在农村每10 万人口中有26 人患此病[1]。因此,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安全有效的、能提高面瘫患者临床有效率的中医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于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一病房住院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对四组患者入组时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居住地、部位、病程7项一般资料内容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2。

1.2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面瘫中医、西医的诊断标准;发病在1周以内;年龄在18岁~65岁之间;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

妊娠期妇女;正在进行其他疗法的周围性面瘫患者;腮腺炎、中耳炎及颅外伤等引起的面瘫。

1.4 剔除标准

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者;因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并终止治疗者;不依从实验方案规定者。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

1.5 研究方法

方案均在对面瘫患者实施院内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院内主要采取针灸及药物治疗。从用药(中药、西药)、饮食、情志、生活起居、临证(症)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

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及护理。

治疗组1:在对照治疗的基础上加耳压法。选取耳穴:面颊、额、眼、口、肝、皮质下、上耳根、下耳根及有结节、条索等病理反应点(每次取穴4~5个穴)。操作方法:先将耳廓表面用酒精常规消毒待干,将王不留行籽粘在0.5cm×0.5cm的医用胶布上,用双球探针在上述穴位上压一小窝,将贴在胶布上的王不留行籽放入小窝中并贴紧胶布,操作者用指腹按压贴有王不留行籽处,直至患者有明显的酸胀感。嘱患者睡前每隔4h自行按压1次,每穴每次按压1min。隔日换穴,两耳交替进行贴压。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治疗组2:加中药熏蒸法。将升麻10g,白附子、全蝎、蝉蜕、菊花、大青叶、薄荷、葛根、柴胡、元胡、川芎、桔梗、茯苓、甘草各15g等药装入纱布袋中系紧,置容器内加水3000ml,煮沸约30min备用。每次操作前取出适量药液盛入容器中并加热至38~42℃,将6 层无菌纱布浸没于药液中,取出,湿敷患侧面部及耳后(翳风穴),以不流药液为度,并用红外线照射,每次约15~20min,以微微汗出为宜。从患者针灸治疗结束30min后,每日进行1次中药熏蒸操作。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治疗组3:加耳压法结合中药熏蒸法,具体操作方法同上。

1.6 评价指标

1.6.1 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TFGS)本研究采用李健东[2]翻译的《面神经评分标准》。

1.6.2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1999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口眼端正、鼻唇沟对称、皱眉、闭目、露齿、鼓腮撅嘴等恢复正常;好转:症状体征改善,但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功能障碍。如外观面部有轻微不对称、眼睑闭合欠佳、大笑口角稍歪斜等;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χ2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3、表4显示,四组患者经过不同干预后,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 与治疗组2、治疗组1 与治疗组3 间的TFGS得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 与治疗组3的TFGS得分及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120例面瘫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120例面瘫患者TFGS评价得分比较(±s,n=30)

表2 120例面瘫患者TFGS评价得分比较(±s,n=30)

项目对照组 治疗组1 治疗组2 治疗组3F 0.120.91病程(天)2.03 ±0.77 2.27 ±0.82 2.33 ±0.88 2.17 ±0.91 0.71 TFGS(分)40.13 ±7.67 42.03 ±6.02 41.17 ±6.23 42.13 ±4.8年龄(岁)42.17 ±9.0741.73 ±11.5642.47 ±11.8640.60 ±16 0.66

表3 120例面瘫患者治疗后TFGS得分比较(±s)

表3 120例面瘫患者治疗后TFGS得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治疗组1 比较,△P <0.05。

30 56.17 ±22.44治疗组1 30 68.37 ±24.05*△治疗组2 30 80.73 ±23.48*治疗组3 30 80.93 ±21.36对照组*△

表4 120例面瘫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面瘫多因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机体腠理疏松、卫外不固,外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客于面部阳经,导致气血痹阻,经筋失养而发病。中、西医对本病的治疗至今尚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而本研究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根据标本兼治的原则,确立以“益卫固表、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为治疗方法。在院内常规面瘫疗法及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配合耳压法、中药熏蒸、耳压法结合中药熏蒸三种方法干预本病。以上三种干预方法均具有祛邪外出,气足则运血有力,活血化瘀,推动阴血上濡头面,使面瘫自复的作用。

见表3、表4可知,在院内常规面瘫疗法及护理的基础上,四组患者经过不同干预后,各治疗组对面瘫的护理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熏蒸法、耳压法结合中药熏蒸法对面瘫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耳压法(P<0.05);中药熏蒸法与耳压法结合中药熏蒸法对面瘫的护理效果相当(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两组方法中均含有相同的一项护理操作即中药熏蒸法,此项操作运用热力助药力直达病所,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而耳压法是刺激耳中经络,虽对本病有一定效果,但可能其发挥的作用没有中药熏蒸引起的效果明显,故此两种方法对周围性面瘫护理效果相当。

综上所述,在对面瘫患者实施药物、针灸治疗及护理指导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蒸法可以显著提高面瘫的临床有效率。

[1] 汤晓芙.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07.

[2] 李健东.面神经评分标准[J].国外医学·耳鼻喉科学分册,2005,29(6):391.

猜你喜欢

面瘫熏蒸中药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熏艾草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艾叶熏蒸治疗肌紧张性偏头痛